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每天隻喝一杯水,為何能尿出好幾杯,這麼多尿到底是哪兒來的,難道身體自己也能産水嗎?
完全弄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上了大學讀了醫學專業之後。衆所周知,成年人體内的含水量約為60%左右,而我們每天小便排水1000-1500ml,大便時也會排出約300ml的水分。除此之外,呼吸過程中會消耗水分,出汗時也會排出水分,特别是劇烈運動和發熱時,更會加大機體水分的流失。
通過這些途徑丢失了這麼多的水分,我們除了喝水補充,還有來源于食物和果蔬的水分補充。當然人體自身代謝也會産生300ml左右的水,總體上我們成年人一天的需水量是2000-2500ml。
經常有人說,女人是水做的。其實男性身體的水含量往往高于女性,因為男人的肌肉組織占比較高,而女人身體的脂肪含量較多,肌肉的含水量高于脂肪。但随着年齡的增加,無論男女,人體的含水量都在逐漸的減少。
一年四季,因溫度的不同,個人喝水量也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夏天溫度高,人體出汗多,機體對水分的需求明顯增加,因此,我們要重視喝水,每次少量、多次飲水,逐漸補充到位機體所需水分。但老年人的渴覺中樞神經不敏感,常感覺不到口渴,但仍需及時多喝水。如果口渴明顯,也提醒諸位不要大量喝冰水或吃冷飲,這樣容易導緻胃腸道痙攣,而引起腹痛等不适,還因一次大量飲水後水分吸收入血過多,造成血液中氯化鈉濃度降低而引起水中毒。
當一個人出汗多的時候,會丢失一些鹽分,此時建議喝點淡鹽水補充丢失的電解質,其他口渴的時候,飲用溫開水即可。若你口渴了喜歡吃冷飲,你要明白冷飲隻能讓你的胃和口腔變冷,而非真正能解渴和補水,而那些喜歡喝茶或咖啡的人群,也建議适量即可,茶葉不要太多,咖啡不要太濃。
在此,也特别給減肥的朋友們強調一下,一些人為了減肥,喜歡三餐前喝一大杯水,說這樣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進而減少長肉。但大量喝水後會稀釋消化液,影響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此以往會對消化功能産生不良影響。但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水是提倡的,不僅可以補充夜間消耗的水分,還可以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
最後強調的是,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和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飲水過多會加重組織水腫,造成下肢水腫或腹水增多等并發症。因此,這些患者不宜多飲水,隻能根據病情及機體需要謹慎喝水。現在我們也明白了,喝水其實也蘊含着大學問,日常做到科學飲水,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家庭健康守護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