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寫不好,方法很重要
掌握3個關鍵技巧,作文篇篇拿滿分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到孩子的學習問題,其中一個朋友說,他家小孩可可在上小學,這語文的成績每次都停留在70多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作為老師的我,就多問了一句,可可作文主要的問題是什麼?朋友說:一是每次作文都是寫流水賬,一個勁地湊字數;二是腦子裡沒有墨水,不知道寫什麼。
這個時候朋友說:我看網上說讓孩子多閱讀、多看書,長期積累就可以把作文寫好,為什麼這一套在他們孩子身上不管用呢?
其實作為老師,不得不說一句,閱讀對寫作有沒有幫助呢?那肯定是有的,但是有個前提,隻有在寫了兩萬字左右的作品以後,閱讀對寫作水平的提高才會有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自然是不太現實的。
而且平常老師都很喜歡讓班級的同學寫日記。但我就從來沒讓我們班學生寫日記,為什麼呢?一般學生寫日記都是記流水賬,久而久之他們寫作文就會變成一種流水賬的形式,那對寫作水平提高未必有什麼幫助。
另外就是很多家長會讓自己家小孩去背誦好詞好句,他們覺得背誦好詞好句就可以提高寫作水平。但現實情況是,那些背誦下來的好詞好句,雖然優美,但是用在自己的作文裡,就好像沒有靈魂的軀殼,難以打動人。
孩子為什麼寫不出作文呢?對于孩子來說,潛意識裡就覺得自己寫不好作文。
每次作文得分的原因都很少,這時候家長就隻會說:叫你平時多讀課外書,也不願意讀。這個作文寫得這麼差,還不趕緊去看書·····
因為家長的謾罵,孩子越來越讨厭寫作文,心理越來越排斥。
說白了就是腦子裡沒有文案,寫不出内容來。
在高中的學生就知道,我們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就需要提出論點然後用素材去論證。其實低年級的孩子們寫作文也是這樣的,要讓他們學會積累素材。
寫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沒有一定量素材的積累,是很難寫出好的文章的。
俗話說:“作文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就要學會引導孩子去積累素材,比如在公園玩,可以問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先是讓他說出事物,再是加上形容的詞語,最後連成句子,慢慢地逐步地去引導。
據統計,三年級的學生要寫300字以上,六年級要寫600字以上。作文的分數取決于字數的數量是否夠,語言是否生動。好的文章這兩點是必不可少的。
寫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怎麼開頭、怎麼運用高級詞彙、選擇什麼文體等等
如果掌握不好最基本的方法,那麼就很難寫一篇好文章了。
在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時,家長也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孩子看什麼家長看什麼,不用都看,但要确保知道他在看什麼,之後才能多多圍繞所看得書進行讨論。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實感。不管是自己經曆過的還是“瞎編”的,都要寫出真情實感。
家長提供的素材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很多個。可以用讨論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确定素材,便能在讨論中幫助孩子開拓思維、開發想象力、打開寫作思路,“下筆如有神”。
每天給孩子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
通過每天寫簡單的文章(記住一定不能是寫流水賬形式的日記或文章),進行積累,慢慢提高寫作水平。
而且一定要堅持去寫。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寫作技巧。對于小學生而言,學會運用“五感法”寫作文,寫作的水平便會逐漸提高。
聽我說完之後,朋友就問我,像可可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樣去提高寫作技巧。
我便給她提供了一個小秘籍——“五感法”。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五感法”寫作文的方式吧!這也是老師在引導孩子寫作文時出現的。
所謂“五感法”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法”不單單可以寫寫景作文,也可以用于叙事作文。
這樣就要說到我放在班級圖書角的一套“五感法”寫作文的書了。
這套《五感法寫作文》書可是我們班同學的“掌上寶書”。
書一共有兩本——《素材積累》 《方法技巧》,快速教會孩子掌握寫作技巧。
這本書裡面不僅對“五感法”舉出了具體的素材。
視覺描寫:金黃的麥田掀起層層波浪,像波濤翻滾的海洋;
聽覺描寫:風兒吹動麥子,發出沙沙作響的聲音;
觸覺描寫:太陽炙烤着大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臉上猶如燒灼一般,滾燙滾燙的;
味覺描寫:那果實香甜可口,讓人垂涎欲滴;
嗅覺描寫:秋風裡還夾雜着淡淡的果實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還給了很多寫作文的方法技巧,針對寫景、寫物的作文,都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還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整理寫作思路。
并且為了幫助理解能力比較弱的孩子,裡面還可以掃碼聽講解,幫助孩子輕松學習。聽完推薦之後,可可媽就給可可買了這套書。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朋友還特意打電話來和我說,看了這套《五感法寫作文》書,他們家可可的語文作文正在逐步提高。可可也沒有以前那麼排斥寫作文了,有時候還會自己主動地寫一些小作文來鞏固寫作方法。
聽到朋友這麼說,我心裡也很開心。能幫孩子解決一個困擾多年的問題,并且花費不到70元,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啊,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面臨作文上的難題,不妨下單一本《五感法寫作文》書試一試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