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公廟 新梅園
停 業 拆 了
香蜜湖 丹桂軒
也 選 擇 了 結 業
受疫情影響
許多熟悉并陪伴我們長大的美食店
都在一片沉寂中
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别了,車公廟新梅園
在這個春天,新梅園圓通素食城(車公廟店)宣告結業了:
關于車公廟新梅園,代表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一代深圳人的記憶。
一家人的年夜飯、和父親吃的自助餐、同學們的謝師宴、泰然9路的排隊......這裡藏着太多太多回憶,甚至許多人的素食啟蒙也是從這開始的。
△如今這裡的招牌已卸下,門前也停滿了車
新梅園圓通素食城,2000年3月開業(前身新梅園海鮮城),占地3000多平方米,曾是深圳最大的素食自助餐廳,榮獲第六屆“深圳老字号”榮譽稱号。
便宜菜品多,是大家的第一印象:一眼望不到頭的自助長桌上擺滿了面食、青菜、水果、糖水、炸物、糕點......超過150道菜,僅30塊錢就能任意吃。
一樓是38元任吃的素食自助餐,二樓則是58元自助山珍火鍋。
△現炸的點心,最愛這裡的潮汕小吃
但在做素食店之前,新梅園曾是深圳老牌的潮式海鮮酒樓,那時候潮汕人想家了,就會來這裡尋味。
新梅園海鮮城
但是在2014年時,這裡搖身變成了素食城,要知道這在當時,都是頗具話題性的事件,可新梅園老闆林穗來先生的善舉,卻讓深圳人衆口相傳。
因為做素食餐館本來利潤就很低,新梅園的定價又很便宜,再加上每個月的租金成本,新梅園從轉做素食開始,已經連續虧損5年了。
但即使如此,車公廟店門口的“仁愛心棧”,每天早上都會無償施粥,中午還會提供50份三菜一湯免費素食簡餐給附近居民和過往行人。
從海鮮酒樓到素食美食城,新梅園就這樣一直默默陪伴着深圳人,隻是最終它也停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帳篷還在,往事卻已故
如今的店内,人去樓已空,桌椅、廚具、自助長桌......那些我們熟悉的景象和味道都消失不見了。
空蕩蕩的大廳内,也隻剩下貼着畫紙的牆壁再對你訴說,這裡曾經的輝煌與熱鬧。
2020年的告别
還有陪伴了我們
近20年的老牌茶樓
别了,香蜜湖丹桂軒
3月31日,位于香蜜湖頂級豪宅區香榭裡花園的丹桂軒,宣布正式結業。
這是一家開了18年的高檔餐廳,曾經也是周邊住戶吃飯、喝早茶的首選!
它家的招牌台式豬手、片皮鴨、榴蓮酥、海鮮水餃征服了萬千土豪的味蕾,成為了深圳廣式餐廳的代表,創下了曾經單店年收入可達7000萬,排隊場面堪比海底撈的記錄。
“第一次約會的地方,也是第一次見家長的地方,這裡見證了我的人生新起點,喜歡這裡的美食,也留戀這裡的記憶。”
——陳先生
“這裡的片皮鴨是我的最愛,多少次為了片皮鴨走進這裡。“
——喵咪醬
多少個春秋,這裡記錄了許多在深圳生活的日子,隻是誰也沒想到,它突然就結業了,一切似乎都這麼的突然,緊閉的大門,蒙起來的桌椅,連一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給我們。
不僅如此,于1995年在羅湖商業城5樓開業的丹桂軒酒樓,也是第一家門店,目前仍在休業中,據了解要等到羅湖口岸通關後再安排重開。
25年的老店,什麼時候才能再見面呢。
羅湖商業城丹桂軒
别了,和民居食屋
告别的還有深圳人的日料啟蒙店。
2月5日,日本居酒屋連鎖“和民”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3月1日,開了16年的“饗和民”深圳萬象城店正式結束營業,那些吃日料的日子,也終究變成了回憶。
除此之外
還有曾經風靡深圳的「班花火鍋串串香」
也是一家接一家的暫停營業了
如今十畝地店隻剩下了熟悉的綠色招牌
他的班花,變成了昨天
學生黨最愛的「四海一家自助餐」
也還在休市中
曾經這裡也是家庭聚會的首選地
還記得去他家刷哈根達斯
免單過生日、為三文魚刺身排隊
......
其實
逝去的不僅僅是店鋪
同樣也是十幾年的青春回憶
但如果說
「車公廟新梅園」、「香蜜湖丹桂軒」
「和民居食屋」
是因為受疫情影響而消失的
那其實一直以來
深圳都有許多珍貴卻已消失的味道
那些消失的味道,你還懷念嗎?
你好,記憶中的味道
友誼城·為食歡樂城
1992年位于深圳友誼城地庫的“為食歡樂城”開業,這是一所嘉年華式的家庭餐館,記得裡面有一家烤雞大王,不過最懷念的還是棉花糖。
2014年8月21日,友誼城正式歇業。
西南飯店
1986年,位于蛇口太子路上的西南飯店對外營業,這也是深圳首家正宗川菜館,原來的一樓是火鍋廳,二樓大廳,三樓包房,飯店價格親民,飯菜也受好評,所以相比當年價位較高的南海酒店,很多人和親朋好友團聚時會選擇到西南飯店。
2012年改換成為“西南漁港”,2015年被拆除。
昇記腸粉王(布吉店)
深圳開了20年的腸粉店,他家原本有兩家分店,一家叫星記,一家叫昇記,1997年第一家星記腸粉開在羅湖建設路火車站附近,那時候店面還很小,不久後開到了福田福華路。
一份布拉腸粉,一碗艇仔粥,是很多深圳人從小吃到大的标配套餐,隻是後來建設路腸粉店也關門了,但是福華路的昇記還在繼續陪伴着深圳人。
海皇漁港
南山正宗又比較老派的粵式餐廳,也曾是南山人喝早茶最多的地方,2017年8月20日,經營了14年的海皇正式結業。
還記得這裡的海皇粉絲煲,也記得每年在這裡訂盆菜吃年飯,那些屬于海皇的早茶時光,我們都記得。
“八 八”奶茶店
1997年,深圳第一家“八 八”在紅嶺中學附近的一個街角開業,之後“走,去喝八+八。”幾乎成為學生時代放學的代名詞。
現在,“八 八”松園街總店已經搬了,文化宮店也沒了.....八 八也沒有了曾經的味道。
大快樂休閑餐廳(布吉店)
港風十足的茶餐廳,布吉關于西餐的定義,就是在這家店萌芽的,而且整個就餐體驗就像真的在香港一樣,19年原門店換成了叭拾川派老壇酸菜魚(布吉店)。
海岸城吉之島
2018年3月3日,永旺(海岸城店)合同到期,停止營業,它是南山唯一一家永旺超市,開業10年。
6塊錢的雞腿漢堡,10元一排的酸奶,9點之後生鮮半價......這裡曾是深圳人學生時代的超市,長大後的食堂,吉之島時代,也就是深圳人的少年時代。
益田假日俏江南
2018年初,俏江南益田假日廣場店正式關門,這也是深圳首家俏江南門店,開業近十年。
南海酒店
于1983年9月正式動工,是深圳最早的五星級酒店,小時候覺得來南海酒店吃一頓飯,是一件非常奢侈,光榮的事情。
2014年9月1日,南海酒店改造項目動工,2017年7月9日,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全新回歸。
國貿旋轉餐廳
中國最早、最高的空中食府,1986年開業,開業至今接待過600多位國家首腦,是深圳人的驕傲,也是屬于深圳人的獨家記憶。
記得當年上去觀光就餐的人幾乎天天爆滿,不過小時候能在最高樓吃飯,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甚至這裡也是許多人來深圳打卡的第一站。
2019年12月1号,國貿旋轉餐廳正式停業裝修,預計2020年5月再重新迎客。
鹽田腸粉街
鹽田有一條美食街,一路下去會有很多家腸粉店,被大家稱為“鹽田腸粉街”!
五步就是一家腸粉店,客家腸粉、鹽田腸粉、潮汕腸粉......讓人垂涎欲滴,而且要知道經常有人大半夜成群結隊,開豪車幾十公裡從市區過來吃。
但是因鹽田地鐵8号線建設,範圍内的相關建築将全部拆除,所以腸粉店也要在5月底完成拆除工作。
一紙拆遷令,也讓腸粉街的曆史畫上了句号……
深晖涼茶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家裡就要去小賣部買上一兩箱深晖的冬瓜茶、菊花茶、涼粉,以備消暑解渴。
2003年之前,深晖涼茶銷售一直壓過王老吉,那時深圳品牌“深晖”才是廣東涼茶的第一品牌,占據着街邊大大小小的士多店,但是現在也變成了外賣的附贈品。
深晖冬瓜茶
沓米餅
沓米餅是深圳本土居民春節前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聽到沓餅聲,知道過年來。”舊時的深圳,有“過年沓餅”的習俗,但是如今也越來越少見了。
不再存在的美食街
南塘彙食街
深圳最早的食街應該是南塘食街,位于深南東路旁,前身是深圳老東門市場,1984年正式建成了,長約六百米。
1995年,由于“百貨廣場”開工,南塘食街結束了十幾年的曆史,盡管食街已逝,但影響甚大,據說現在的“春滿園”就是當年食街裡的“滿園春”;“北海漁村”是當年食街裡的“南盛餐廳”;當年食街裡的“北海漁村”卻是現在的“幸福樓”......
崗廈食街
崗廈食街興于上世紀90年代,是深圳最早的食街之一,以“潮泰牛肉丸”為代表的約20家不同口味的餐廳一字排開,曾經每日食客雲集,2007年被拆除。
潮泰的濕炒牛河堪稱一絕,後來的分店也沒有曾經記憶的味道。
景田北食街
順德佬、景田牛肉店、大汗烤羊腿……作為遠近聞名的食肆,景田北食街已于2015年9月實施拆除,原址也變成了如今的景蜜社區公園。
上步食街
當時的上步食街,小食店、小餐館一個挨着一個,不僅有京菜、淮揚菜、粵菜,還有湖南小吃、四川小吃等,食街比較有名的酒樓有春都菜館、山外山野味館、春園餐廳、嘉華餐廳、南山食館、春福餐廳、華鵬食府、春華餐廳等。
1995 年,上步食街被完全拆除,後來在原址上崛起了新城市廣場(原 " 中信城市廣場 ")。
香蜜湖美食城
2006年3月,潮州商人租下了破産關閉的香蜜湖度假村,開始在此興建一條飲食街,後來逐漸成為深圳最火爆、人流量最大的平民食街。
2019年5月,香蜜湖度假村片區綜合整治正式拉開帷幕,香蜜湖美食街拆遷正式啟動。
金威啤酒文化廣場
2004年11月,位于羅湖區太白路的金威啤酒廣場重新裝修正式開業,去金威啤酒廣場吃生蚝喝啤酒,成為了深圳的特色。
2013年2月,華潤雪花收購金威的啤酒業務;曾經輝煌的金威啤酒廠,也将變成全國最大的黃金珠寶綜合體。
再見,深圳的老字号
綠記雲吞店
綠記雲吞店,是1949年前香港新界一個叫林綠的客家人過來開的,它坐落深圳東門西和街。解放初,西和街和谷行街等幾條街道被打通建成解放路,綠記雲吞店被遷至解放路的北門街口附近。
綠記的雲吞面比“水面”香滑爽口,而且夠“筋”,有嚼頭,那時候人們說“去綠記”,就代表了去吃雲吞面。
到了20世紀,“綠記”改名“為群面店”。上世紀80年代,老街改造為華城,“為群面店”遷至人民北路工商銀行附近,又更名“樂群小食店”,後來随着老師傅一個個退休,著名的“綠記雲吞店”歇業了。
1996年5月東門繁忙的解放路。
“合成号”雲片糕
據《寶安縣志》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合成号”商号在深圳墟正式生産經營雲片糕等傳統食品,“合成号”的雲片糕不同國内,它率先采用香港的奶油,加上産于珠三角的糯米糕粉和進口台灣砂糖及當地荔枝蜂蜜等材料精制而成,清香、幼滑,入口即化。
那時候還有民諺雲:“大鵬鮑魚沙井蚝,石岩沙梨南山桃,龍崗雞金龜橘,還有深圳雲片糕。”
1955年私營企業改造,多家雲片糕店合并為深圳糖果餅幹廠,産品再沒用“合成号”和“富華牌”兩個商标,統稱“深圳雲片糕”。
1970年4月,“深圳雲片糕”納入國家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南美洲悉尼南洋華埠,曾經更為一帶一路和出口創彙作出貢獻,那時候華僑回深都要在羅湖火車站帶上一盒雲片糕。
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市場受到大量進口糖果餅幹的沖擊,加上東門步行街“華城”改造,制餅工場拆遷,老師傅退休,工人遣散,深圳雲片糕等著名小吃,也随之消失了多年。
上世紀80年代末深圳東門糖煙酒食品第一商場
廖虹雷 攝
幸而2000年後,在深圳糖果餅幹廠做過雲片糕的一位師傅後人、寶安原住民陳淦忠接棒注冊“合成号”。
2011年,合成号将雲片糕制作工藝标準化,整理出雲片糕複雜的25道工序并錄入數據庫,恢複生産,雲片糕也重回到了大衆的視線。
///
慢熬風花,細炖雪月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那些陪伴我們成長
可卻消失在時間長河裡的味道
你還記得嗎?你又有哪些記憶呢?
歡迎來留言區讨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