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人體内部有極其完善的消化系統,消化器官所負責的工作,不單單是将食物打碎、消化和吸收。
同時,剩餘的食物殘渣也會變成糞便,随着腸道、肛門排出體外。在所有器官中,可以說腸道就是極消化吸收與代謝為一體的器官。
在許多人眼中,大便就是身體代謝産生的廢物。雖說,大便的确是對人體本身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但畢竟它在體内的形成過程相當複雜,牽涉到了多個器官,特别是其形成就是在腸道内完成的。所以,無論是排便的次數、大便形狀、顔色還是氣味,都能夠反映出身體的健康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健康的大便到底是什麼樣的,該通過什麼指标确定呢?
1、排便頻率
從食物到糞便,并不是在短短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的,通常需要經曆1-2天左右的時間。且不同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大便排出的頻率其實并不是完全固定的。
在臨床看來,如果一個人養成了自己獨特的排便習慣,每周排便次數大于3次以上,且大便容易排出、成形,這就是健康的狀态。
而相反的,如果這種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比如一天内多次大便、一周大便小于2次,這就可能是腸道疾病到來的信号;
2、大便形狀
在消化系統健康的情況下,人排出的糞便應該是成形的圓柱狀、蛇形,且是軟硬适中的狀态。
如果大便形狀發生了改變,比如排出了稀水樣糞便、黏液樣糞便,又或者是糞便幹結呈現出了小塊狀、糞便有扁條樣或小細條樣、糞便一側帶有凹陷痕迹或鮮血痕迹等,這都是腸道運轉異常的表現。
特别是糞便變細持續了2周以上沒有任何緩解,需要第一時間就醫檢查,這很可能是腸道内形成了異常占位導緻的;
3、觀察顔色
腸道健康的情況下,受膽汁的影響,人排出的糞便就是黃褐色的。如果近期糞便顔色突然出現了異常變化,特别是排出了黑色柏油樣的大便,但近期卻沒有吃動物血、黑色食物,這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血液在腸道内滞留時間較長、發生氧化,繼而形成了柏油樣糞便,比如大腸癌、克羅恩病、潰瘍性腸炎等,都可能會導緻消化道出血;
4、氣味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大家還需要觀察糞便的氣味,如果大便氣味呈現出了酸臭味、惡臭味,但近期飲食卻一直正常,這很可能是消化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導緻的。
另外,如果糞便中有帶有魚腥味的腐臭氣息,又或者是爛肉臭味,特别是混合血便共同出現的惡臭味,這很可能是腸癌發作的信号,需要及時檢查。
總而言之,大便發生異常變化,首先要從飲食、用藥方面考慮原因。
如果近期飲食一直正常,但大便卻出現了異常改變,且症狀持續幾天都沒有緩解,又或者是身體伴随了其他表現,比如腹痛、惡心嘔吐等,這都是疾病到來的信号,及時就醫檢查很有必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