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由于藥物的過度使用,豬隻追求高密度飼養、豬場在長時間的連續生産疾病未能淨化等因素,豬隻免疫抑制狀态已經逐步常态化,而這也成為豬場防控疾病的一個難點和痛點,下面借此機會幫大家科普相關知識,并梳理一下與豬隻免疫抑制類的疾病都有哪些:
1、什麼是免疫抑制:
豬的生理代謝受到限制,性能發育受影響、容易使豬的免疫器官和系統受到損害,機體内抗原的遞呈和抗體的形成被幹擾、抑制或阻斷,機體的屏障保護功能減弱或喪失,從而使機體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
進而導緻繁殖母豬抗病力明顯下降,對疾病的敏感性增強。加之病原多呈混合性感染,從而使得本來一些對健康豬群危害不大的細菌性疾病導緻較為嚴重的情況的發生;
2、免疫抑制對豬群造成的危害:
①發情和生殖障礙,難配、流産、返情、産死胎、弱胎及少仔現象嚴重。
②遺傳性疾病症狀表現突出,母源抗體保護力減弱,容易造成仔豬感染發病等。
③豬群抵抗力下降,耐藥性增強。母豬一旦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後,就非常容易受到諸如應激、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感染和侵襲
④幹擾疫苗免疫和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加重病症和增加藥物成本。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态,直接導緻的危害就是疫苗免疫失敗。養殖生産中如果不及時查找病因,找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根源,一味盲目加大疫苗免疫劑量,會加重對免疫器官的損傷,導緻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
⑤當豬群中潛伏感染圓環病毒或藍耳病病毒時,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差,這時如果盲目加大使用劑量,又會導緻豬群藥物中毒,造成肝、腎功能下降,出現母豬流産、産死胎,甚至出現死亡,給豬場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3、造成豬隻免疫抑制的因素:
疾病因素、黴菌毒素、營養因素、應激因素、藥物濫用等方面,本篇文章重點對疾病因素所導緻的免疫抑制給大家進行整理分享:
4、豬場常見的免疫抑制類疾病:
①藍耳(PRRS):
PRRS病毒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内複制,尤其是肺泡巨噬細胞。然後轉移到局部淋巴組織并進一步擴散到全身多處組織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中,使感染豬隻免疫力降低,産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幹擾,從而繼發其它病原感染,造成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②圓環(PCV):
豬環狀病毒病2型 (PCV-2)能引起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新生仔豬先天性顫抖(CT)、豬增生性和壞死性肺炎 (PNP)、豬間質性肺炎(1P)、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 (PDNS),豬呼吸道綜合征(PRDC)以及母豬繁殖障礙等。
對PCV-2引起的各種疾病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淋巴濾泡中心和副濾泡中心都存在淋巴濾泡缺失,受害的淋巴組織有組織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并能引起細胞凋亡和B、T細胞的減少,從而導緻免疫力的缺失。
PCV-2感染豬通常伴随其它疾病的發生,如僞狂犬病、PRRS、豬細小病毒、豬鍊球菌病等。
③豬瘟:
豬瘟病毒最初在扁桃體内複制,随後轉移到周圍淋巴結,在局部淋巴結複制後到達外周血液,從而在脾髒、骨髓、内髒淋巴結和小腸淋巴樣組織中大量繁殖,破壞機體的白細胞和單核細胞,進而破壞動物機體的免疫反應,導緻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④ 豬流感病毒(SIV) :
某些SIV 能引起豬的免疫器官嚴重損傷,淋巴細胞大量減少,還可導緻B 細胞在外源性抗原刺激後,所産生的免疫球蛋白的結構以及抗原反應性發生改變;
某些SIV 能引起外周血T 淋巴細胞的轉化率顯著降低,并引起脾、胸腺及盲腸扁桃體的出血性變化,從而顯著地抑制豬的細胞免疫功能。
另外,SIV 主要侵襲豬呼吸道上皮細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終導緻上皮細胞脫落、壞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細胞浸潤,阻塞呼吸道并損傷肺組織。
⑤豬傳染性胸膜肺炎(APP):
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菌主要定居于豬的呼吸道并具有高度的宿主特異性。實驗證實該菌定居于扁桃體并粘附到肺泡上皮,可被肺泡巨噬細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産生毒素,這些細胞毒素對肺泡巨噬細胞、肺内皮細胞及上皮細胞有潛在的毒性,從而導緻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
⑥附紅細胞體:
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病能引起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附紅細胞體與紅細胞膜相互作用,使紅細胞破裂或變形,從而破壞了機體的紅細胞免疫機制,容易繼發其它病原的感染。有報道豬附紅細胞體病可能和免疫抑制有關,但尚需進一步證實。
⑦弓形體:
弓形體在宿主體内繁殖的過程中,大量的免疫細胞受到了弓形體的損害,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最終導緻免疫抑制。
小結:在豬場實際生産過程中,從根本上提高豬隻的成活率,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使疫苗免疫起到防控疾病的作用,需要重視豬群免疫抑制的危害;
并且在自繁自養場中,需要重點從産房及母豬階段控制疾病的發生,包括全進全出、批次化生産、做好完善的疫苗防疫體系(主頁内也有關于疫苗防疫、藥物保健等專題文章)等方面;
感謝閱讀和關注,歡迎點擊主頁查看更多相關内容![作揖][作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