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白居易是李白杜甫之後,最偉大的唐代詩人之一。生活的朝代不同,他們的西式風格也有比較大的差别。經曆了李白的狂,杜甫的沉郁,白居易詩歌當中更多以平淡滋味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賣炭翁》《觀刈麥》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到他對普通人的關注。也就是這種平淡的品格,使得他的詩歌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今天的我們讀來如同飲一杯清冽的美酒,值得我們久久回味。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這一首唐詩就是白居易的《遺愛寺》,全文非常簡單,隻有20個字,但其中卻有最完美的對偶佳句。“弄石臨溪坐”和“尋花繞寺行”,可謂字字對仗,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時時聞鳥語”對“處處是泉聲”,狀語對狀語,賓語對賓語。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詩歌兩聯雖然皆為對仗,但由于詩人善于運用動詞,并在第二聯中,及時變換句式結構,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饬之美,同時又充溢着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緻的環境氣氛。
這首古詩是一首非常簡短的抒情詩,全文動中有靜,和王維詩中有畫的詩句相比絲毫不落下風。“弄石臨溪坐”,手裡玩賞着奇麗的彩石,面對着潺潺的溪水觀賞,詩詞的一開始就顯現出了一幅心曠神怡的姿态。“尋花繞寺行”,為了賞花,繞着寺廟周圍的小路行走,輕松惬意的神态和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
後面的詩句實際上就是詩人“尋花繞寺行”所感悟到的點點滴滴。“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時時刻刻都能聽到鳥兒在婉轉啼鳴,泉水叮叮咚咚,緩緩流淌。這真是一副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圖!
這裡有奇形怪狀的石頭,這裡有涓涓細流,這裡有微風吹過,這裡有花香撲鼻,這裡有鳥語花香,這裡有泉水叮咚。整幅畫都是詩情畫意的。王維的筆下詩中有畫,但是也架不住白居易在這首唐詩當中立體化的觸覺展現。
他看到的有石頭有小溪,這是視覺;他聞到的有花香,這是嗅覺;他聽到的有鳥語花香,有泉水叮咚,就是聽覺。有視覺,有聽覺,有嗅覺,詩人所處的景色之下實在是美輪美奂,絕美無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