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大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129期
#慢性病那些事#昨天我們繼《黃帝内經》之後,解讀了東漢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裡對月經不調諸症的解讀,并分in阿甘了溫經湯在治療月經後期和月經過多的治療影響。
今天,#健康科普排位賽#我們接着介紹在魏晉隋唐時期,中醫大家是如何認知月經不調的。
其實到了魏晉時期,中醫界已經把月經不調當做獨立疾病來對待,并對誘發的病因病機以及主要症狀。晉代醫家王叔和所著的《脈經》在月經不調的認知方面,是這個時期中醫發展的重要代表。
《脈經》對于月經不利的病因病機解讀
《脈經》是晉代醫家王叔和所著的我國中醫最早的脈學專著。
王叔和在《脈經》裡有7條條文記載了月經不調主證,分别提出了“月使不調”、“月經不利”、“月使不來”、“經水少”、“經一月再見”、“經一月再來”等月經不調的病證及所對應的脈象表現。
譬如,王叔和在《脈經·卷二·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中說到,“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王月則閉。”指出,苦逆冷,可緻女子月經不調。
譬如,王叔和在《脈經·卷二·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中認為:“肝虛,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婦人月經不利,腰腹痛。”認為肝虛陰虛可緻女子月經不利。
《脈經·卷五·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肝腎俱至,則疝瘕,少腹痛,婦人月使不來。”指出肝腎俱虛,也可指少腹痛,月經不來。
《脈經》最早提出月經過少這一疾病
王叔和在《脈經》裡最早提出月經過少這一疾病,他稱之為“經水少”,并認為下利、汗出、小便多,以緻損傷津液者,血海虧虛而月經量少,明确月經過少的病因病機為“亡其津液而經少”。
但王叔和對于月經先期的認知,延續了張仲景在《金匮要略》裡的說法——經一月再見。
明天内容,我們解讀南齊人褚澄在《褚氏遺書》裡對于月經不利的解讀。
本文參考(侵删):1.2019年三月遼甯中醫藥大學馬丹博士論文《基于中醫古籍的月經不調核心概念與診療理論研究》。
一個對中醫感興趣的醫學博士,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 收藏,轉發。歡迎關注北大醫學博士話女性營養系列文章,或@北大醫學博士,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女性營養健康資訊,歡迎關注!#哆咖醫生超能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