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1 20:28:29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又一個專治霜黴病)1

噻唑吡乙酮是杜邦研發的首個哌啶基噻唑異噁唑啉類殺菌劑,具有預防、治療和抑制産孢作用,用量僅為常規殺菌劑的1/100~1/5,是迄今用量最低的殺菌劑品種。對霜黴病及晚疫病有特效,并能有效防治根腐病和莖腐病等。先後獲得“最佳創新化學獎”、“最佳配方創新獎”和“最佳新農藥産品獎”。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又一個專治霜黴病)2

化學名稱:1-(4-{4-[(5R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

理化性質

氟噻唑吡乙酮純品為灰白色結晶固體,質量分數為98.9%。 其熔點為146.4℃,沸點前分解,分解溫度為289.5℃。在20℃時,氟噻唑吡乙酮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174 9 mg/L,在正己烷中為10 mg/L,在鄰二甲苯中為5.8 g/L,在二氯甲烷中為352.9 g/L,在丙酮中為162.8 g/L。 在25℃時,其蒸氣壓為1.141× 10 -3mPa,亨利常數為3.521× 10 -3 Pa.m 3.mol -1

毒性

氟噻唑吡乙酮低毒,大鼠急性經口、經皮LD 50 值均大于5 000 mg/kg,急性吸入LC 50 值為5.0 mg/L,ADI值為1.04 mg/kg(b.w.),AOEL值為0.31 mg/kg(b.w.)。山齒鹑急性LD 50 值>2 250 mg/kg, 短期飼喂LC 50值>1 280 mg/kg。 氟噻唑吡乙酮對皮膚、眼睛、呼吸系統無刺激性,也無緻癌、緻突變性,無神經毒性。其對魚類、大型溞、膨脹浮萍毒性中等。 魚類:虹鳟急性LC 50 值>0.69 mg/L,慢性NOEC值(21 d)>0.46mg/L。 大型溞急性EC 50 值(48 h)>0.67 mg/L,慢性NOEC值(21 d)≥ 0.75 mg/L。 藻類EC 50 值(72 h)>0.351 mg/L(生長)。 蜜蜂:接觸LD 50 值(48 h)>100μg/蜂,經口LD 50 值(48 h)>40.26 μg/蜂。 蚯蚓:赤子愛蚯蚓急性LC 50 值>1 000 mg/kg,慢性NOEC值(14d)≥1 000 mg/kg。 該藥劑對使用者安全。

主要劑型:10%可分散油懸浮劑,31%噁唑·氟噻唑懸浮劑

作用機理

氟噻唑吡乙酮為全新一代的卵菌綱殺菌劑,具有獨特的作用位點和全新的作用機理,通過對氧化固醇結合蛋白(OSBP)的抑制達到殺菌效果。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又一個專治霜黴病)3

作用特點

氟噻唑吡乙酮為高效、速效、持效性殺菌劑,具有預防、治療和抑制産孢作用,對馬鈴薯、葡萄、蔬菜和其他特種作物上的卵菌綱病害具有優異的殺菌活性;對霜黴病及晚疫病有特效,并能有效防治根腐病和莖腐病等。該産品可以快速被蠟質層吸收,具有優秀的耐雨水沖刷作用;同時具有内吸向頂傳導、保護新生組織的特點。

适用作物:适用于蔬菜、葫蘆、果樹、葉菜、塊莖和球莖蔬菜、豌豆、人參和煙草等。

霜黴病的并發與防治(又一個專治霜黴病)4

防治對象

主要用于防治黃瓜霜黴病、甜瓜霜黴病、葡萄霜黴病、白菜霜黴病、番茄晚疫病、馬鈴薯晚疫病、辣椒疫病等。

使用方法

(1)防治黃瓜、葡萄、甜瓜、白菜等作物的霜黴病,在葡萄霜黴病發生初期用藥,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2000~3000倍液,能有效抑制葡萄霜黴病,對葉和果實都具有保護作用,防效優于嘧菌酯。且其對葡萄生長安全。

(2)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在發病前用藥,每畝每次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13~3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對馬鈴薯晚疫病具有傑出的預防和治療活性,持效期長達7~10 天。

(3)播種前,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進行拌種,霜黴病的發病率降低76%~96%,促進作物壯苗、齊苗,根系發達,從而使植株更加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