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軒哥。
所謂的“小鮮肉”和“老臘肉”,其實指的是翡翠的種老和種嫩。
經常去翡翠市場的翠友,應該對這兩個名詞很熟悉。
畢竟種老和種嫩,也是評判翡翠價值的重要标準之一。
那麼這些行内人在說一塊翡翠種老或種嫩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有一些翠友認為翡翠的種老和種嫩,是看“年紀的大小”。
也就是說埋在地裡時間越長的翡翠,種就越老。
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片面的,更像是一種字面理解。
嚴格的來說,翡翠的種老和種嫩都脫離不了一個“種”字。
而這裡的“種”指的是翡翠内部的緊密程度,也就是結構的緻密性。
因此,翡翠種老和種嫩的主要區别還在于這個“緊密程度”上。
所謂的種老,指的是翡翠的顆粒越小,内部結構結合得也越緊密,說明其成礦年份比較久。
一般來說,種老的翡翠手感細膩,市場價值比較高。
種嫩則與之相反,翡翠的顆粒越粗,内部結構也會變得疏松,說明其成礦年份較短。
因此,種嫩的翡翠一般價格都比較低。
光是文字解釋,可能有的朋友還不能具象化的了解種嫩和種老的翡翠,在“結構緊密程度”上的區别。
如果我們用500倍放大鏡去觀察的話,就能明顯的感覺到兩者強烈的反差。
像上面這張圖,就是種老的翡翠在500倍放大鏡下的表現。
可以看到顆粒的存在感很弱,幾乎沒有什麼間隙,是肉眼可見的順滑。
而種嫩的翡翠在500倍放大鏡下的表現,就沒有那麼賞心悅目了。
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雜亂無章。顆粒不僅粗糙,排列還很無序,其表面的凹洞也清晰可見。
以上兩張圖的對比,就是種老和種嫩的内在結構區别。
不過,作為一位普通翠友,每次都要帶着個500倍放大鏡去逛翡翠市場,顯然不現實。
因此,我們還需要了解翡翠種老和種嫩的外在表現,也就是翡翠光澤的不同。
種老的翡翠,其表面光澤會呈現出起剛、起光、起瑩等效果。
其中,起瑩是種老翡翠的最高表現。
所謂的起熒現象,就是輕微晃動翡翠時,可以觀察到一層朦胧如月光的白色光芒。
起瑩屬于一種光學現象,至少是冰種以上,才有可能出現。
種老的翡翠之所以會呈現起瑩現象,是因為其内部顆粒晶體不僅結合緊密,排列順序還很整齊,從而提高了翡翠表面的折射率。
而種嫩的翡翠因質地疏松、表面凹凸點多,導緻折射光線并不集中,光澤感也就很弱。
像鐵龍生,就是種嫩的一個典型代表,不僅光澤感不強,還會呈現出蠟光,市場價值很低。
當然了,種老、透明度又高的翡翠,價值自然也不菲,老話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是有道理的。
如果大家在市場上有遇到價格低廉的“高貨”翡翠,别急着想撿漏,先确定是不是處理品!
我是軒哥,關注我,專注每天分享翡翠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