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内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導緻機體對糖代謝的調節能力降低或喪失,當機體對各種内外環境的變化如氣候驟變、過度勞累、情緒波動、工作緊張、飲食不當、睡眠不佳、活動多少等而引起變化時,都會引起血糖的波動;其中情緒、飲食、運動和降糖藥物這四者對血糖的影響最大。因此,如何調整好這四者的關系很重要。
(1)糖尿病患者的情緒緊張或有應激狀态時,會導緻胰島素的拮抗激素如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胰高糖素等增多,促使血糖升高。因此,遇事要保持情緒穩定,盡量排除影響情緒波動的因素。若出現情緒波動而導緻血糖升高,首先排除幹擾因素保持情緒的穩定,再觀察3~5天,血糖仍不下降時,可适當增加餐前的降糖藥物或調節飲食,适當減少每餐的主食或以少食多餐為主。
糖尿病患者如何改善情緒狀态
(3)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較滿意和穩定時,而某時又要增加活動量時,為避免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可在進行體力活動前适當加餐或餐前減少一定量的降糖藥物。
(4)當血糖未控制好而血糖很高,尤其是空腹血糖很高時,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劇烈的活動。應以飲食控制和應用降糖藥物治療為主。否則,進行劇烈的活動将使胰島素的拮抗激素升高,而使高血糖更難控制,有的病人甚至于可産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糖尿病患者進食減少時,無論有或沒有發生低血糖反應,都應該及時減少餐前降糖藥物的劑量并适當減少活動量。同時,鼓勵患者盡快恢複原有計劃的食譜用餐。随着患者用餐量的恢複,餐前的降糖藥物和運動量也可逐漸恢複。
(6)當糖尿病患者的餐後2小時血糖較高,而下一餐前又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時,可将患者的主食量減少1/4~1/3留在兩餐之間加餐;或者将餐前的降糖藥物比原方案再提前15~30min應用。這樣既避免了餐後的高血糖又可防止餐前的低血糖發生。
(7)空腹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應鑒别空腹血糖的升高是由于病情未控制好、Somogyi效應還是黎明現象。若是由于病情未控制好的患者,應在晚餐前加作用時間較長的口服藥物(如優降糖),或在睡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島素(如NPH或諾和靈N),以控制夜間的高血糖;Somogyi效應的患者,應在睡覺前适當加餐或适當減少晚餐前的降糖藥物,以防止後半夜發生低血糖;黎明現象的患者,應在睡覺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島素,以控制後半夜尤其是淩晨的高血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