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艾滋病的概述及早期辨别

艾滋病的概述及早期辨别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0 21:24:10

  艾滋病的概述及早期辨别

  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或稱後天免疫缺乏綜合症,英語: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音譯為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标,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綜合症,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目前艾滋病已經蔓延到中國大陸的全部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形勢十分嚴峻。

  一.流行病學

  1.流行概況:WHO報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萬,新感染270萬,全年死亡180萬人。每天有超過7000人新發感染,全世界各地區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國家,尤以非洲為重。專家估計,全球流行重災區可能會從非洲移向亞洲。中國CDC估計,截止至2011年底,我國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約78萬人,從年初截至2015年10月份北京新發感染者3181人,全市現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共13106人。疫情已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 ,目前我國面臨艾滋艾滋病病毒病發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開始向一般人群擴散。

  2.傳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

  3.傳播途徑: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為:與已感染的伴侶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②靜脈注射吸毒:與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過的、未經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種非常重要的HIV傳播途徑。③母嬰傳播:在懷孕、生産和母乳喂養過程中,感染HIV的母親可能會傳播給胎兒及嬰兒。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膚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共用廁所和浴室,共用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戀者、靜脈吸毒者、與HIV攜帶者經常有性接觸者、經常輸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親所生嬰兒。

  二.發病機制

  (一)病毒感染過程

  1.原發感染HIV需借助于易感細胞表面的受體進入細胞,包括第一受體和第二受體。HIV進入人體後,在24—48小時内到達局部淋巴結,約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成份。繼而産生病毒血症,導緻急性感染。2.HIV在人體細胞内的感染過程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體後,選擇性的吸附于靶細胞的CD4受體上,在輔助受體的幫助下進入宿主細胞。經環化及整合、轉錄及翻譯、裝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顆粒。3.HIV感染後的三種臨床轉歸由于機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典型進展者、快速進展者和長期不進展者三種轉歸。

  (二)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

  感染HIV後體内CD4+ T淋巴細胞數量不斷減少,分為3個階段:①急性感染期:CD4+ T淋巴細胞數量短期内一過性迅速減少,大多數感染者未經特殊治療,CD4+ T淋巴細胞數可自行恢複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②無症狀感染期:CD4+ T淋巴細胞數量持續緩慢減少,多在800~350/mm3之間,此期持續數月至十數年不等,平均持續約8年左右;③有症狀期:CD4+ T淋巴細胞再次較快速的減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減少。2.CD4+ T淋巴細胞功能障礙;3.異常免疫激活;4.免疫重建

  三.臨床表現

  我國将HIV感染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HIV後2-4周左右。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症狀。多數患者臨床症狀輕微,持續1-3周後緩解。此期在血液中可檢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體則在感染後數周才出現。CD4+ T淋巴細胞計數一過性減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無症狀期

  可從急性期進入此期,或無明顯的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此期。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但也有快速進展和長期不進展者。此期的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型别,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

  (三)艾滋病期艾滋病傳播途徑

  為感染HIV後的最終階段。病人CD4+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多200/mm3,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HIV相關症狀、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

  HIV相關症狀:主要表現為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體重減輕10%以上。部分病人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癫痫及癡呆等。另外還可出現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①.除腹股溝以外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的淋巴結腫大;②.淋巴結直徑≥25px,無壓痛,無粘連;③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HIV相關機會性感染及腫瘤的常見症狀:發熱、盜汗、淋巴結腫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頭痛、嘔吐、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難、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潰瘍、各種皮疹、視力下降、失明、癡呆、癫痫、肢體癱瘓、消瘦、貧血、二便失禁、尿儲留、腸梗阻等。

  常見的機會性感染

  呼吸系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CP)、肺結核、複發性細菌、真菌性肺炎。

  中樞神經系統:隐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弓形蟲腦病、各種病毒性腦膜腦炎。

  消化系統: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細胞病毒性食道炎、腸炎;沙門氏菌、痢疾杆菌、空腸彎曲菌及隐孢子蟲性腸炎。

  口腔:鵝口瘡、舌毛狀白斑、複發性口腔潰瘍、牙龈炎等。

  皮膚、淋巴結:帶狀疱疹、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真菌性皮炎、甲癬、淋巴結結核。

  眼部:巨細胞病毒性及弓形蟲性視網膜炎。

  常見腫瘤:子宮頸癌、惡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四.疾病檢查

  HIV感染的輔助檢查①HIV抗體初篩試驗(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陽性出現。對于初篩陽性的患者,應經确證試驗确證。②HIV抗體确證試驗(WB):WHO規定,隻要出現2個env條帶即可判定為陽性。③HIV-RNA:敏感性為100%,但偶爾會出現假陽性,但假陽性結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載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④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診斷,靈敏性及特異性均較高。⑤快速檢測試驗:可采集全血或毛細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鐘可出結果。但假陽性及假陰性率均較高,不作為常規檢測。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無論病情是否穩定,均需要監測CD4+ T淋巴細胞計數和HIV-RNA,以便及時開始抗病毒治療和抗病毒用藥調整。

  五.診斷标準

  HIV感染的診斷:①流行病學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靜脈注射毒品史、 輸入未經抗HIV抗體檢測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體陽性者所生子女或職業暴露史等。②臨床表現:各期表現不同。③實驗室檢查:診斷HIV感染必須是經确認試驗證實的HIV抗體陽性,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檢測有助于HIV/AIDS的診斷,尤其是能縮短抗體“窗口期”和幫助早期診斷新生兒的HIV感染。

  六.疾病治療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療方法。而且需要終生服藥。治療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制,保存和恢複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關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艾滋病的傳播。

  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指征和時機:

  ①成人及青少年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指征和時機

  下列情況之一建議治療:艾滋病期患者;急性期;無症狀期CD4+T淋巴細胞350/mm3;CD4+T淋巴細胞每年降低大于100/ mm3;HIV-RNA105cp/ml;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合并活動性HBV/HCV感染;HIV相關腎病;妊娠。開始HAART前,如果存在嚴重的機會性感染或既往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應控制病情穩定後再治療。

  ②嬰幼兒和兒童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指征和時機

  以下情況之一建議治療:小于12個月的嬰兒;12至35個月的嬰兒,CD4+T淋巴細胞比例20%,或總數750/ mm3;36個月以上的兒童,CD4+T淋巴細胞比例15%,或總數350/ mm3。

  國際現有藥物:六大類30多種。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s)、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NRTIs)、蛋白酶抑制劑(PIs)、整合酶抑制劑(raltegravir)、融合酶抑制劑(FIs)及CCR5抑制劑(maraviroc)。依從性很重要。抗病毒治療前,應與患者有充分的交流,讓他們了解治療的必要性、治療後可能出現的不适、依從性的重要性、服藥後必須進行定期的檢測,以及在發生任何不适時應及時與醫務人員聯系。同時要得到其家屬或朋友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應監測CD4+T淋巴細胞、HIV-RNA及常規血液檢測,以評價療效及副作用

  七.疾病預防預防HIV感染

  ①傳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HIV抗體,醫療衛生部門發現感染者應及時上報,并應對感染者進行HIV相關知識的普及,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體液及分泌物應進行消毒。

  ②切斷傳播途徑: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禁止性亂交,取締娼妓。嚴格篩選供血人員,嚴格檢查血液制品,推廣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嚴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針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須刀。不到非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及治療。

  ③保護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體檢。對HIV陽性的孕婦應進行母嬰阻斷。包括産科幹預(終止妊娠,剖宮産)+抗病毒藥物+人工喂養。醫務人員嚴格遵守醫療操作程序,避免職業暴露。

  八:症狀學中早期識别艾滋病

  (1) 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以上,1個月;

  (2) 慢性腹瀉次數多于3次/日,1個月;

  (3) 6個月之内體重下降10%以上;

  (4) 皮膚上陸續出現疱疹情況,而且疱疹範圍呈擴大趨勢,具有明顯疼痛感,以及經過幾個月時間治療,仍然不見起色。另外,口腔以及咽喉處出現黏膜發炎以及潰爛情況。或反複發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 反複發作的單純疱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蟲肺炎(PCP);

  (7) 反複發生的細菌性肺炎;長時間咳嗽難以停止,咳出的痰液中帶有血,伴有胸口疼痛症狀。

  (8) 活動性結核或非結核分支杆菌病;

  (9) 深部真菌感染;

  (10) 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

  (11) 中青年人出現癡呆;

  (12) 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13) 弓形蟲腦病;

  (14) 青黴菌感染;

  (15) 反複發生的敗血症;

  (16) 皮膚粘膜或内髒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

  (17) 連續半年以上時間出現淋巴腫大症狀,而且對于普通治療沒什麼效果。這種情況下,需警惕是患艾滋病初期症狀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