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
子宮内膜癌好發于絕經前後的婦女。40歲以下者相對少發,隻占所有病例的2.1%~14.4%。标準治療是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腹膜後淋巴結清除及腹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盡管手術治療對早期癌的治愈率高,但患者卻喪失了生育能力。一般情況下,年輕的子宮内膜癌患者多為有不孕史的未孕婦女,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現已有早期内膜癌采用反複内膜診刮及激素(通常為孕酮)治療成功且保留生育力的報道。保守性治療盡管可行,但仍有許多問題存在争議,諸如恰當的治療前評估,孕酮治療的期限及劑量,完成生育後子宮切除的必要性等。
治療前評估
如果子宮内膜癌的臨床分期有誤,就可能導緻治療選擇不當而危及生命。因此,在選擇适合保守治療的患者時,必須進行全面評估。
應該全面回顧患者的婦科病史和家族史,并對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評估有無可疑淋巴結轉移及有無盆腔内擴散。如情況允許,也應評估夫妻雙方的生育能力。
1. 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直視下診斷性刮宮:通過該檢查确定細胞類型和組織學分級(主要的預後因素),重要的是應該由經驗豐富的婦科腫瘤病理學專家閱片,因為不典型的複合增生和高分化的内膜癌很難鑒别。
2. 雌、孕激素受體測定:有研究顯示,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的高分化子宮内膜癌對孕激素治療反應好,孕激素受體陽性的腫瘤對孕激素治療的反應率為72%,而陰性的腫瘤反應率僅為12%。
3. 影像學檢查(B超、CT和MRI):約10%的高分化子宮内膜癌有深肌層受累,為提高臨床分期的準确性,應行B超、CT和MRI等影像學檢查,以評估肌層浸潤(除外深肌層受累)、宮頸受累和遠處轉移情況。多數文獻報道,MRI、CT和陰道超聲檢查三者相比, MRI更準确。
4. CA125測定:與陰道超聲檢查聯合應用可提高附件受累的檢出率,排除腫瘤擴散或卵巢癌。
5. 腹腔鏡檢查術:對于經上述檢查後仍不能确診的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療前,可考慮行腹腔鏡下的腹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盆腔淋巴結取樣和評估附件有無受累。
治療的适應證
在對患者進行了全面的治療前評估後,隻有符合下列所有條件的患者才考慮進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1)年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