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一年級 中國式教育引熱議

一年級 中國式教育引熱議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1-20 00:37:11

  近日,湖南衛視《一年級》節目裡“陳學冬該不該道歉”事件在微博上鬧得沸沸揚揚,郭敬明和一衆網友力挺陳學冬并未做錯什麼,表示家長的縱容隻會令孩子走上歧途。但《一年級》節目總導演徐晴和節目中的家長代表紛紛發言,稱陳老師應該道歉!兩方對立的聲音更加擴大化。産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從《一年級》裡,家長們看到的并不僅僅是跟老師如何交流的問題,小學童們的各種狀況應該讓電視機前的家長和老師們産生了共鳴。節目不僅呈現了幼小銜接階段小朋友的生活、學習狀态,更是透過老師、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進一步展現了中國式教育的群像,其中展現出來的教育問題也正敲擊着觀衆的心。

  問題1、“幼小銜接”如何闖關?

  對于學童,幼小銜接是他們成長路上一次很重要的“闖關”。幼兒園和小學都屬于啟蒙教育,但是比起較為輕松、沒有那麼多規定的幼兒園,小學一年級可以說是孩子們遇到的第一個人生分水嶺。因為在這個年級,孩子們的行為都會被“規矩化”,比如,上課不能講小話開小差、不能随意丢紙屑、不能和同學打架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讓沒有那麼快形成“我是小學生”觀念的學童們能夠更快地适應校園。但就如鏡頭中所示,第一天開學,課堂上學生鬧得開了鍋,說話的、走動的、打鬧的,完全不理會老師。此外,不肯上學更是幼小銜接時常見的問題。

  在幼小銜接的磨合過程中,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同樣不可缺失,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确觀念。不少家長認為:“一年級是孩子走向學校教育的第一步,不要盲目追求分數,重點是幫助他們養成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此外,老師們則建議在孩子哭鬧時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忘記哭鬧。”

  問題2、怎樣讓“熊孩子”守規矩?

  《一年級》開學第一課,就充分呈現了一年級一班36個娃學規矩的各種“囧”态,性格開朗外向的李昊煜上課随意走動,渴望被關注的馬皓軒整節課都用塑料袋套頭,上課想睡就睡、想說就說……用導演的話來說:“真不知道這些孩子下一分鐘會在哪兒出狀況。”

  怎麼管教這些“熊孩子”、讓他們“守規矩”?網友有自己的意見:“先把基本的規矩養成了,在此基礎上張揚個性。立規矩是為了讓孩子适應社會,不會做基本的錯事”,“基本的規矩還是要有的,比如課堂紀律,尊敬老師,不說髒話……此外,小孩子的想象力、發散思維、得當的小聰明還是要鼓勵的。”《一年級》節目拍攝地湘郡未來實驗學校一年一班英語老師楊亞麗介紹說,老師們會在課堂上一遍遍重複口令“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讓學生們形成條件反射。

  問題3、要不要選擇寄宿學校?

  《一年級》展現了現今相當普遍的寄宿制教育,對此家長們議論紛紛,要不要讓孩子寄宿?這個問題真的好難。

  有家長認為,寄宿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分擔了育兒任務,是“無奈但也可以接受的一種方式”,也有家長糾結“從此之後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大大減少,以緻教育孩子的責任更加依賴到老師身上”。

  也有網友覺得家長選擇寄宿的方式“有點殘忍”,“您覺得孩子才6歲就這麼放手真的合适嗎?真的不會造成心理傷害嗎?”“父母平時待孩子就沒有養成孩子的獨立意識,猛然間這樣孩子确實受不了。”但也有網友認為“小孩子沒大人想象的那麼脆弱”,“過了适應期,他們就會習慣,甚至有的還會喜歡上寄宿。”

  在電視鏡頭中,《一年級》的小朋友對于寄宿還是有不少情緒,女孩子抱着行李箱坐在過道上不願意進寝室的鏡頭讓大家印象深刻。對此,楊老師表示老師有辦法,“周日入校時不少孩子都會哭鬧抱着父母不松手,不願離開父母住在學校。我們會先帶孩子離開那個大環境,與孩子聊天。大部分孩子都能緩和下來,然後我們将準備的小零食和小玩具拿出來,小朋友基本都能恢複情緒,跟同學們一起洗澡、睡覺。”

  問題4、家長和老師如何溝通?

  上周《一年級》節目裡陳學冬發短信與家長溝通時雙方産生了誤解,以至于馬皓軒媽媽跑到學校來哭訴,聲稱陳學冬把自己“當小學生一樣看待”。結果,陳學冬對自己的言論表示道歉,并流淚鞠躬,但郭敬明立馬微博發文力挺陳學冬,表示家長的縱容隻會令孩子走上歧途。家長跟老師之間該怎樣溝通、是不是一定要采用電視裡那樣哭泣、道歉等激烈的方式?

  事實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沒有一個家長希望在孩子犯錯後,老師像教育學生一樣對待自己,批評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作為一個實習老師,陳學冬還有很多的溝通技巧需要學習。北京某實驗學校德育處肖老師對此評論稱,陳學冬沒有告訴家長孩子打人的原因,一口咬定孩子打人是“故意的”,這樣确實令家長會難以接受。所以,當家長跟老師溝通過程中,家長切記“聆聽”,老師也要注意表達的形式。

  問題5、隔代教育、單親家庭都是難題

  每一個家庭各有自己的特性,《一年級》也作為一個縮影,展現了孩子們各異的家庭背景。陸煜琳住校第一天對着鏡頭向父母的表白感動了一大批的觀衆。據悉她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接受的是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可以說是時下典型的“城市留守兒童”。所以在她說想通過鏡頭跟很少見面的爸爸媽媽說說話時,觀衆分外唏噓。

  此外,節目組要求孩子們回家過中秋拍一張全家福,然而陳思成卻因為父母分開沒法完成這項家庭作業。離異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而随着父母的分離,他們對孩子的陪伴也在逐漸缺失。從節目中可以看到,離開的父親不願意完成孩子照個全家福的小心願,父母之間的分歧在孩子面前表露無遺。教育專家指出,這恰恰是和孩子相處的大忌——即便是沒法照個全家福,但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争論。孩子并沒有太多的要求,這麼做隻會更加刺激孩子脆弱的心。

  陳老師發言:

  解決問題比讨論“對不對”重要

  昨日下午,最近因為“該不該道歉”引起争議的“陳老師”陳學冬接受了記者采訪。提到網友發起的“該不該道歉”話題,陳老師認為:“沒有什麼該不該,我已經道過歉了。我也不知道這個話題是怎麼出來的,後來已經跟家長聊開了,沒有什麼誤會,挺開心的。”對于郭敬明的微博力挺,陳學冬回應稱:“要感謝他對節目的關注。四爺的微博讓很多人都在關注教育的問題。他是個很優秀的作家,現在也是導演,但他可能沒有為人父母的感覺。”

  關于馬皓軒的問題,陳學冬也覺得,自己在溝通上處理得确實不夠理想,“老師告訴我要先說80%的優點再說20%的缺點,家長能接受一些。但我在這個學校沒有這麼長時間,所以我就先說缺點再說進步,但有的家長沒給我這個機會。”至于網絡上對于教育問題的讨論,陳學冬認為這是一個有争議的社會話題,“學校的老師也不敢說自己的方法全是對的,也是憑經驗去找方法。老師說,如果真的愛孩子,出發點就是對的。我本來就喜歡孩子,愛孩子最重要吧。”

  陳學冬認為,面對孩子的問題,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如果是他本人,将來會希望跟老師用直接的方式交流,“如果我做了父親,應該不會管太多學校的事情,我希望直接一點,老師打電話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讨論這個問題發生得對不對。”

  點評:

  明星雲集節目未必成功

  在如今的電視節目中,明星元素正被放大:《明星到我家》裡4位女神姐姐、《爸爸去哪兒》5個明星爸爸、《兩天一夜》兄弟團有6位成員、《花兒與少年》裡7個姐姐弟弟、《奔跑吧兄弟》一期節目大約9位明星、《極速前進》一共16位明星選手……沒錯,明星的加入可以帶來相應的關注度,但“明星雲集”跟“節目成功”之間是否可以簡單地畫等号?當然不是。一個節目要成為“現象級”,不是由明星的陣容決定的,節目模式好不好、内容是否接地氣,才是關鍵。

  如今,有的綜藝節目走進“獵奇”模式,堅決不放棄“虐星”機會,讓明星進行“生存大挑戰”,有的電視台在開發新的産品,有的電視台還在為同一個創意争論不休。但制作方有沒有考慮過,觀衆最關心什麼問題、哪些創意能擊中他們内心?那些“獵奇”的方式觀衆大概看一次、兩次就夠了,畢竟真正喜歡“重口味”的家庭觀衆其實并不多。

  更多的觀衆,大概還是關心生活裡必須要面對的種種問題。比如之前《爸爸去哪兒》帶來的親子思考,又比如現在《一年級》中探讨的一年級啟蒙教育這個嚴肅的命題。對于觀衆來說,節目裡的每個孩子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一一對應的“原型”,觀衆可以一邊看一邊去找參照物,又或者,家裡的寶貝孩子就跟熒屏上的誰誰誰特别像!節目中引人深思的教育話題和成長經曆,随着節目的熱播成為許多家庭、學校的熱議話題,那些有笑有鬧的故事,正是父母和老師每天都要面臨的實實在在的情況。

  隻不過,《一年級》的校園美得“不接地氣”、老師像明星一樣,難怪有網友感歎“如果讓我再來一次,讓我天天上學都可以,隻要讓我生活在《一年級》的學校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