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什麼是鼠标手 這樣做遠離鼠标手

什麼是鼠标手 這樣做遠離鼠标手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9 04:05:41

  随着時代的信息化發展,現代人更多的是通過電腦完成手上的工作。在我們忙碌的同時,一些人因為不好的工作習慣從而得了一種名為“鼠标手”的症狀,對鼠标手我們有多少理解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跟鼠标手相關的小常識吧!

  目錄

  1、鼠标手怎麼分辨 2、長期用鼠标的危害

  3、鼠标手這樣預防 4、手腕這樣做更健康

  5、中醫教你治療鼠标手

  鼠标手怎麼分辨

  “鼠标手”通俗而狹義的講就是“腕管綜合症”,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産生的症狀,主要會導緻示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的接觸、使用電腦,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複着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标,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複和過度的活動,導緻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使這種病症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

  一、病因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積減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脫位後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纖維瘤、腱鞘囊腫、腕管内肌肉位置異常(指淺屈肌肌腹過低、蚓狀肌肌腹過高)、非特異性滑膜炎、血腫。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經變性的因素,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風等。

  (2)改變體液平衡的因素 ,如妊娠、口服避孕藥、長期血液透析、甲狀腺功能低下。

  3、姿勢因素

  用腕過度勞動者,如計算機操作人員、扶拐杖走路的殘疾人,手指及腕關節反複屈伸。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綜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二、臨床表現

  腕管綜合症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正中神經受壓示指、中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白天勞動後夜間加劇,甚至睡眠中痛醒;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偶有端物、提物時突然失手。

  檢查:壓迫或叩擊腕橫韌帶、背伸腕關節時疼痛加重病程長者,可有大魚際肌萎縮。腕部、手掌面、拇指、示指、中指出現麻、痛,或者伴有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疼痛症狀夜間或清晨加重,可放射到肘、肩部,白天活動及甩手後減輕;上述部位的感覺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手部肌肉萎縮、癱瘓。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且連續幾天不緩解,專家建議,一定盡快去正規醫院看醫生,以便早日作出診斷,采取措施。

  臨床上,一部分患者會因長期病變,導緻拇指下的“大魚際”肌肉出現萎縮,甚至會出現間歇性皮膚發白、發绀;嚴重者可出現拇指、示指發绀、指尖壞死或萎縮性潰瘍,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腕管綜合症好發于30~50歲年齡,女性為男性的5倍。雙側發病者約占1/3~1/2,雙側發病者女∶男為9∶1。由于正中神經受壓,拇、食、中指産生疼痛和感覺麻木。

  初期常表現為指端的感覺功能障礙,常常因入睡後數小時出現麻木或燒灼痛而緻醒,活動後緩解。少數患者由于病程較長而出現神經營養障礙,發生大魚際肌萎縮,間歇性皮膚發白、發绀,嚴重者可出現拇指、示指發绀、指尖壞死或萎縮性潰瘍。

  檢查時可叩擊腕部掌側正中,造成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征陽性。部分病人手腕關節極度屈曲60秒鐘後手指感覺異常加重,此為phalen試驗陽性。利用血壓計在上臂加壓至遠端肢體靜脈擴張可誘發症狀出現。

  三、檢查

  1、電生理檢查

  電生理檢查提示大魚際肌肌電圖及腕指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有神經損害征,對診斷有一定意義。

  (1)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從腕掌近側腕橫紋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時間間隔小于5ms,而在腕管綜合征時其神經傳導時間延長。

  (2)肌肉電位測定,可見大魚際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經改變。

  2、X線檢查

  X線平片可了解腕骨部位有無骨、關節病理改變。

  3、關節鏡檢查

  關節鏡檢查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在關節鏡下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變情況,可以進一步明确診斷,也可以在鏡下做腕管松解術。

  4、CT及MRI檢查

  腕部MRI和CT檢查可提供有用的臨床信息,可用以了解腕管内情況,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四、診斷

  疑有腕管綜合征時應進一步行如下檢查以明确診斷:

  1、Tinel征

  在腕韌帶近側緣處用手指叩擊正中神經部位,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者為陽性。

  2、屈腕試驗

  雙肘擱于桌上,前臂與桌面垂直,兩腕自然掌屈。此時正中神經被壓在腕橫韌帶近側緣,腕管綜合征者很快出現疼痛。

  3、可的松試驗

  在腕管内注射氫化可的松,如疼痛緩解則有助于确診。

  4、止血帶試驗

  将血壓計充氣到收縮壓以上30~60秒鐘即能誘發手指疼痛者為陽性。

  5、伸腕試驗

  維持腕于過伸位,很快出現疼痛者為陽性。

  6、指壓試驗

  在腕橫韌帶近側緣正中神經卡壓點用指壓迫能誘發手指疼痛者為陽性。

  7、正中神經傳導速度

  正常時正中神經從近側腕橫紋到拇對掌肌或拇短展肌之間的運動纖維傳導速度短于5微秒。如長于5微秒為異常。腕管綜合征可達20微秒,表明正中神經受損。傳導時間大于8微秒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五、鑒别診斷

  很多疾病可以出現與腕管綜合征相似的症狀,如手指麻木、疼痛等。因此,應注意鑒别,防止誤診。

  1、鑒别診斷中最主要的要與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鑒别。

  末梢神經炎以手指麻木為主,疼痛較輕。多為雙手,呈對稱性感覺障礙,鑒别時困難不大。

  2、神經根型頸椎病與腕管綜合征的鑒别很重要。二者均可有手指麻木、疼痛,但治療完全不同。同時,二者有可能同時存在,即同一個病人同時患頸椎病及腕管綜合征,需要仔細區分,分别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特點是疼痛呈放射性,從頸部、肩部向遠端放射。患者同時有頸部、肩部、上肢及手的症狀。疼痛與頸部活動有一定關系。頸椎X線片及CT可顯示頸椎退行性變,相應神經根孑L狹窄。疼痛及感覺障礙範圍廣。

  肌電圖可提供鑒别診斷依據。腕管綜合征表現為夜間手指疼痛,壓指試驗陽性,肌電圖檢查從近側腕橫紋到大魚際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延長。

  3、另外,還必須與周圍神經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等相鑒别。

  六、并發症

  凡是擠壓或縮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腕管綜合征。

  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脫位、感染或外傷緻軟組織水腫,腕橫韌帶增厚、腱鞘囊腫、脂肪瘤、黃色瘤。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紊亂、澱粉樣變性或Reynaud病有時可合并腕管綜合征。

  在病變的初期表現為正中神經的水腫和充血,逐漸由于壓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經内的纖維化,神經軸突壓縮和髓磷脂鞘的消失。

  最後神經組織轉為纖維組織,其神經内管消失并被膠原組織代替,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七、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對患病早期、症狀較輕者,可用小夾闆等固定腕關節于中立位1~2周,多數患者有效果。

  另外,可采用腕管内皮質類固醇激素封閉治療。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龍、确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閉,每周1次,用3~4周。

  封閉方法為

  在遠側腕橫紋緊靠掌長肌腱(如掌長肌腱缺如就在環指的延長線)尺側進針,針尖指向中指,針管與皮膚成30°角,緩緩進入腕管約2.5cm。

  如果引起感覺異常,則需退出針頭重新定位。有人調查,封閉3次後,81%的患者有緩解,持續1天至40個月不等,但通常2~4個月後複發。

  如果第一次封閉後無效,則不能再次封閉。還有人發現,局部封閉的效果和手術療效密切相關,局部封閉效果好則手術治療的效果必然好。

  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則必須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病。

  2、手術治療

  對症狀嚴重、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者應及早手術治療。手術分為兩種,分别是:

  (1)行腕橫韌帶切開腕管減壓術:

  手術切口一般采用小魚際桡側緣凸向尺側的弧形切口,并向腕上延長,這樣可以避免損傷正中神經掌皮支。

  将掌長肌腱及桡側腕屈肌肌腱分别向兩側牽開後即可暴露正中神經及腕橫韌帶,沿正中神經的尺側由近及遠切開腕橫韌帶,以免損傷正中神經回返支,因為有約23%的人正中神經回返支穿過腕橫韌帶至大魚際肌。

  切開腕橫韌帶後,探查腕管内的情況,如正中神經與周圍的肌腱滑囊粘連,則小心松解,如腕管内有新生物則手術摘除。

  腕橫韌帶切開後不需重建,止血徹底後縫合傷口。術後短臂石膏固定手于伸腕位7~9天,以免屈肌腱疝出,然後去掉石膏開始主動活動。

  有人建議腕管切開後再在顯微鏡下行正中神經束組間松解術。但神經束組間分離可引起神經纖維撕斷,術後神經内部或周圍大量瘢痕形成,并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

  還有人研究發現,單純腕管切開和腕管切開加神經内松解兩者的療效并無顯着性差異,因而神經内松解無多大意義,現很少應用。

  (2)關節鏡腕管切開減壓術

  這一新技術近年來才開始應用,應用關節鏡進行腕管切開減壓有手術創傷小、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恢複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受到患者的歡迎。

  有人做過調查,其療效和手術腕橫韌帶切開無明顯不同,但關節鏡腕管切開減壓有正中神經或掌淺弓切斷、血腫、腕部尺神經刺激等并發症,應注意避免。

  長期用鼠标的危害

  鼠标放桌面上有害健康:

  醫生發現,鼠标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鼠标的距離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大。

  因此,鼠标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這個位置相當于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

  多電腦桌都沒有鼠标的專用位置,這樣把鼠标放在桌面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鼠标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鼠标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面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緻頸肩腕綜合征的原因之一。

  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鼠标的距離比較合适,如太遠了,前臂将帶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升高轉椅也可防“鼠标手”:

  如果調節鼠标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鼠标都放到桌面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面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用科學的方法放置鼠标,會大大降低“鼠标手”的發病幾率,讓每一名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輕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上班族常把文件、電話、水杯等放在右手邊方便夠到的地方,殊不知,這樣極易讓你患上“鼠标手”。患者得病後悔手指發麻,繼而是掌心、手腕、前臂疼,嚴重者會手腕無力、手掌肌肉萎縮等。

  1、長期使用鼠标,重複手腕動作,會因勞損令腕管内的肌腱增厚,腕管空間縮窄。

  2、長期使用電腦鍵盤和鼠标,可能與一種稱為腕關節綜合征的疾病挂上鈎,出現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發展下去可能導緻神經受損,進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縮。

  3、每天重複在鍵盤上打字或移動鼠标,手腕關節長期、密集、反複和過度活動,導緻周圍神經損傷或受壓迫,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

  4、肘部經常低于手腕,而手高高地擡着,神經和肌腱經常被壓迫,手就會開始發麻,手指失去靈活性,經常腕關節痛。

  5、手指頻繁地用力,還會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6、日本某網友發現握手機和鼠标的手的尾指關節變形了,他把手指圖pO上網馬上被瘋轉,因為大家看下自己的尾指都紛紛表示也是變形的,這也是長期玩手機或電腦鼠标導緻的。

  鼠标手這樣預防

  1、選用符合生物力學的鼠标

  鼠标大小要合适,與手的大小不要出入太大,以感覺舒适為宜。

  有些比較好的生物功能鼠标弧度較大,接觸面較寬,有助于手指力量分散,使用起來更舒适。

  2、常用左手動動鼠标

  适當換左手使用鼠标,是緩解“鼠标手”的好辦法。英國一項研究也證明,經常換手使用鼠标,還能提高人的智商。

  3、保持正确的坐姿

  電腦使用者的椅子的高低跟電腦桌的高度和鍵盤鼠标距離手臂的距離,這2個地方需要科學搭配,否則就容易産生手部的疲憊,累計就容易引發鼠标手。

  最好方法是能讓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身體和鼠标的距離比較合适,否則距離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引發手部的負擔,手臂的肌肉持續緊張會導緻酸疼。

  4、每一個小時做一次手部體操

  手部有許多小肌肉控制手指的精細活動。肌肉組織用進廢退,長期使用鼠标,動作單一,久而久之會使這些肌肉功能減退。

  所以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手腕的動作,可以疏通血液,防止關節僵硬。

  5、移動鼠标不要用腕力

  手部在功能位置上活動,是最符合生物力學原理,最有利于手部發揮功能的。

  使用鼠标時,腕背伸20~25度,前臂與食指、中指指尖處于同一平面,手腕、手臂不要懸空。

  可以用一個柔軟的手部軟枕墊高手腕,以減輕手腕壓力。移動鼠标時不要用腕力,要盡量靠臂力及手指,以減少手腕受力。

  手腕這樣做更健康

  1、轉動手腕

  當手腕有肌肉酸痛的感覺的時候,可用手表作為輔助的器械,按照順時針與逆時針的方向,分别轉動手腕各25次,可有效的緩解酸痛感覺。

  2、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适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髒腑,活血止痛。

  3、搖腕關節

  用手去握住你另外有小毛病的手指,然後稍稍用力地沿着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來牽拉搖動半分鐘到一分鐘。

  作用:主要是止痛活血,順滑關節。

  簡單易做的手部小動作

  1、雙手擡平,與肩同高,然後舒張手指,并重複同樣的動作。

  2、伸出雙手,讓手臂與肩齊平,曲肘讓前臂向上。不要收回雙臂,讓兩邊肩胛骨向内運動,停留片刻,然後重複同樣的動作。

  3、站起來,讓雙手自然放松,此時,你的手心将自然向内。再讓手心向外,停留片刻,然後重複同樣的動作。

  4、握緊雙拳,從一數到五,然後屈指緊握片刻。

  5、向上擡起雙肩(就像你聳肩時做出的動作),暫停片刻,深吸氣,吐氣,然後停下休息。

  (1)模拟彈鋼琴

  将五指張開,并将手置于水平面上,每次擡起一根手指,慢慢加速。然後換另一隻手,來回做練習。練習時找到一定的節奏,并試着盡可能地做快做久。

  (2)觸摸掌心

  伸展開手指,再每次用一根手指去觸碰掌心,同時保持其他手指盡可能伸直,這會有助于協調性。當動作熟練後,你可以嘗試挑戰練習的速度。

  (3)揉搓紙團

  用一隻手把紙搓成一小團,把紙拉平後再重複。

  中醫教你治療鼠标手

  1、預備式

  取坐位,将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松,靜坐1~2分鐘。

  2、搖腕關節

  用手去握住你另外有小毛病的手指,然後稍稍用力地沿着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來牽拉搖動半分鐘到一分鐘。

  作用:主要是止痛活血,順滑關節。

  3、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适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髒腑,活血止痛。

  4、按揉手三裡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裡穴,其餘四指附在按摩穴位對側,适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具有理氣和胃,通絡止痛之功效。

  5、捏揉腕關節

  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側,其餘四指放在背側,适當對合用力捏揉腕關節0.5~1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6、合按大陵穴、陽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陽池穴,适當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

  功效:滑利關節,疏通經絡。

  結語:通過小編的介紹,相相大家對鼠标手的危害一定有了初步的認識,雖然隻是一些很小的習慣動作,但是時間久了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非常的大的。為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預防鼠标手對我們的傷害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