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楊梅酒的做法

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楊梅酒的做法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1-22 23:48:56

  楊梅酒是由楊梅、白酒和冰糖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味香甜,含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及多種維生素。早在元朝末期,古人就知道配制楊梅酒,據《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具有“生津、止渴、調五髒、滌腸胃、除煩憤惡氣”實為老少皆宜的佳品。

  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楊梅酒的做法

  楊梅酒的營養價值及注意事項

  1、楊梅、白酒和冰糖沒有固定的比例(初學者可按4:5:1的比例制作),但白酒一定要沒過楊梅1-2公分,這樣楊梅才不會變質。如果喜歡比較甜的口味,可在酒裡多加入一些冰糖。

  2、個頭大、顔色呈深紅色、手感幹爽的,就是又熟又好的甜楊梅;如果喜歡酸香一些口感的楊梅酒就要選擇鮮紅色的楊梅,因為鮮紅色的楊梅其實沒熟透,味道還是有些酸的。

  3、最好選用45°左右清香型純糧釀造的白酒。也可選用度數低一些的白酒,但最好要高于35°。

  4、容器要選用可以密封的廣口玻璃器皿,這樣方便楊梅的取放。而且玻璃的材質也不會影響酒的味道,還可透過玻璃看到一日比一日明豔動人的酒色;容器在使用前要倒入一些高度白酒涮一下,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5、制作完成的楊梅酒要放置在陰涼通風處。若是小型器皿,可每隔三天搖晃一下瓶子,以使味道更加均勻。

  6、楊梅酒有些人喜歡吃酒中的楊梅,有些人喜歡飲酒。喜歡吃楊梅隻需釀制7天就可以食用了;喜歡飲楊梅酒則需釀制15-25天(盡量不要超過一個月,否則會浸泡出楊梅核的苦味)。

  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

  楊梅酒是由楊梅、白酒和冰糖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味香甜,含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及多種維生素。早在元朝末期,古人就知道配制楊梅酒,據《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具有“生津、止渴、調五髒、滌腸胃、除煩憤惡氣”實為老少皆宜的佳品。楊梅酒其口感獨特,香味濃郁,口味香醇。以預防中暑和解除輕度暑熱為主,不适于暑犯心營、肝風内動,等症。楊梅酒可以平衡酸堿、和諧養生。楊梅果酒經人體代謝分解最終産物中的鉀、鈣、鎂、鈉等陽離子含量較高為強堿性食品,能有效平衡如肉類食品和米飯、面包等主食内含有的氮、氯、硫、磷等酸性物質,達到酸堿平衡,益于抑制人體内癌細胞的生長和發展,提高健康體質。

  楊梅酒的做法

  工藝流程原料選擇→清洗→絞汁→加熱→發酵→加料→貯藏→裝瓶→殺菌。

  1、原料選擇:選用汁多核小,新鮮成熟的楊梅,摘除果梗,去掉雜草及枯枝落葉等。

  2、清洗:用流動清水漂洗10~~15分鐘,洗去泥沙等雜質,瀝幹水分。

  3、絞汁:将原料放入桶或缸内搗爛,然後用幹淨紗布絞汁。每100公斤楊梅可絞出果汁70公斤左右。

  4、加熱:将果汁倒入鋁鍋中加熱至70~~75℃(不能用鐵鍋)經15分鐘即可使做楊梅酒的部分材料蛋白質及其它雜質凝固析出。

  5、發酵:待果汁冷卻後用虹吸管吸出上面澄清液,轉入發酵缸中(發酵前全部用具需消毒滅菌,即将硫磺燃燒熏8~10小時)每100公斤果汁加酒曲2~3斤,攪拌均勻蓋好缸蓋,保持室溫在25~28℃,經3~4天酒度可達5~6度。

  6、加料:将發酵好的酒用虹吸管吸入另外的缸或桶中,根據發酵後的酒度,加入60~65度的白酒,使酒度達20度,再加入10~12%的蔗糖,攪勻後蓋好。

  7、貯藏:在10~15℃溫度下貯藏兩個月後,再換桶一次。

  8、裝瓶:将酒用紗布過濾後,裝入瓶中。

  9、殺菌:連瓶在70℃以上的熱水中消毒10分鐘後,即可食用。

  楊梅酒的品質要求

  酒精:酒精能防止微生物(雜菌)對酒的破壞,對保證酒的質量有一定作用。因此,果酒的酒精度大多在12-24度。

  糖:由于果酒品種的不同以及各地人民的愛好各異,對酒液中的糖分要求極為懸殊,我國一般要求糖分9-18%之間。

  單甯:果酒中如缺乏單甯,酒味就會平淡;含量過高又會使酒味發澀。一般要求是,淺色酒中單甯含量0.1-0.4克/升,深色酒中為1-3克/升。

  色素:果酒具有各自不同的色澤,是由于果皮含有不同色素形成的。酒中色素随着儲酒時間的延長,因氧化而變暗或發生沉澱。這是陳酒不及新酒色澤新鮮的緣故。

  浸出物:果酒在100℃下加熱蒸發後所得到的殘留物。主要有甘油、不揮發酸、蛋白質、色素、酯類、礦物質等。我國一般紅葡萄酒的浸出物在2.7-3克/100毫升之間,白葡萄酒在1.5-2克/100毫升。浸出物過低,會使酒味平淡。

  總二氧化硫和遊離二氧化硫:是果酒在生産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一般規定,酒液中的總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過250毫升/升;遊離二氧化硫不得超過20毫升/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