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慢性胃炎食療方

慢性胃炎食療方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2:11

  慢性胃炎食療方

  慢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于首位,病程緩慢,呈長期反複發作。臨床缺乏特異性症狀,大部分患者以上腹部脹悶不舒或疼痛,伴食欲不振,嗳氣,惡心等為主要表現。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可同時存在。慢性胃炎主要由急性胃炎遷延不愈,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對胃黏膜強烈刺激,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竈累及胃黏膜,以及免疫等因素所緻,其病因迄今尚未明了。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證”等病證的範疇。中醫認為本病或由嗜食辛辣,飲酒過度,脾胃受損;或長年服藥,誤中藥毒,胃傷不複;或因勞倦過度,損傷脾胃;或因情志不和,肝氣犯胃,以緻脾胃功能失調而發為本病。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寒、中焦濕困、胃陰不足等證型。

  肝胃不和型

  臨床表現胃脘脹痛,攻竄兩脅,嗳氣則舒,食欲減退,或嘔吐吞酸,遇情志失調則加重,舌苔薄白,脈弦。

  【陳皮油淋雞】

  配方:公雞1隻(約1500克),陳皮20克。

  制法: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陳皮及姜、蔥、花椒、鹽少量,把洗淨的雞放入煮至六成熟,撈出。鹵汁入鍋,燒沸,再入雞,用文火煮熟,撈出待用。鍋内留鹵汁少許,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許味精、鹽收成汁,塗抹在雞表面上。菜油入鍋内,燒熟,另一半陳皮,切絲炸酥。将雞倒提,用熱油反複淋燙至顔色紅亮為度,再往雞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後切成小塊裝盤,撒上炸酥的陳皮絲即成。

  功效:理氣開胃。

  用法:佐餐食用。

  【二綠茶】

  配方:綠萼梅6克,綠茶6克。

  制法:上二味,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金橘飲】

  配方: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金橘加水用中火燒5分鐘,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調和脾胃。

  用法:每日1劑,或随意食之。

  【胡蘿蔔炒陳皮瘦肉絲】

  配方:胡蘿蔔200克,陳皮10克,瘦豬肉100克。

  制法:胡蘿蔔切絲,豬肉切絲後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切絲。先炒胡蘿蔔至成熟後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3分鐘,加人胡蘿蔔絲、少許鹽、黃酒同炒至幹,加水少量焖燒3~5分鐘,撤入香蔥即成。

  功效:寬胸理氣。

  用法:佐餐食用。

  脾胃虛寒型

  臨床表現脘腹痞脹或隐痛,喜溫喜按,食欲減退,間或泛吐清水,面黃消瘦,神疲乏力,四肢欠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濡緩

  【菱角羹】

  配方:菱角粉50克。

  制法:将菱角粉加水打糊,放入沸水中熬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

  用法:可作點心食之,食時加糖調味。

  【丁香姜糖】

  配方:白砂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香油适量。

  制法:白砂糖加少許水,放入砂鍋,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調勻,繼續熬至挑起不粘手為度。另備一大搪瓷盆,塗以香油,将熬的糖倒入攤平。稍冷後趁軟切作50塊。

  功效:溫中降逆,益氣健脾。

  用法:可随意食之。

  【雞内金餅】

  配方:雞内金10克,紅棗30克,白術10克,幹姜1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

  制法:将雞内金、紅棗、白術、幹姜同入鍋内,加瑙水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留汁備用。将藥汁倒入面粉,加白糖、發面,揉成面團,待發酵後,加堿适量,做成餅。将餅置于蒸籠上,武火蒸15分鐘後即成。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益胃。

  用法:早晚作點心食用,可常食。

  【鹌鹑湯】

  配方:鹌鹑1隻,黨參15克,淮山藥30克。

  制法:鹌鹑、黨參、山藥洗淨後同放鍋内,加清水800毫升,煮至鹌鹑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

  用法:每日1次,去藥渣,食鹌鹑飲湯,5~7日為1個療程。

  【豬肚煨胡椒】

  配方:豬肚1隻,胡椒9~15克。

  制法:将豬肚洗淨,胡椒粉碎後放入豬肚内,用線紮緊豬肚口,文火煨炖,待豬肚熟後調味即可。

  功效:溫胃散寒。

  用法:每2~3日1隻;飲湯食豬肚。

  【丁香鴨】

  配方: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鴨子1隻(約1000克)。

  制法:鴨子洗淨,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鐘,濾出汁,約3000毫升,将藥汁倒人砂鍋,放入鴨子,加蔥、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在鍋中放鹵汁,将鴨子人鹵汁煮熟,撈出,鹵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許鹽、味精,再放入鴨子,用文火邊滾邊澆鹵汁,皮色紅亮時撈出,抹麻油即成。

  功效:理氣溫中止痛。

  用法:鴨子切塊裝盤,佐餐食用,可常食。

  中焦濕困型

  臨床表現胃脘脹痛,口渴不多飲,身體困重,胸悶不舒,舌質淡或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參芪薏米粥】

  配方:黨參12克,黃芪20克,炒薏米6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黨參、黃芪、粳米、薏米洗淨,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草蔻鲫魚湯】

  配方:鲫魚2條,草豆蔻6克,陳皮3克,胡椒3克,生姜4片。

  制法:将草豆蔻搗爛,放入洗淨的魚腹内,将魚與陳皮、胡椒、生姜一齊放入鍋,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化濕醒脾。

  用法:佐餐食用。

  【砂仁焖豬肚】

  配方:豬肚500克,砂仁10克。

  制法:将豬肚反複漂洗幹淨,砂仁洗淨,打碎。把砂仁放入豬肚内,起油鍋,用生姜片爆香豬肚,加水煮沸,去沫調味,文火焖熟,最後下花椒、胡椒粉、蔥花,略焖,去砂仁,豬肚切條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

  用法:佐餐食用。

  胃陰不足型

  臨床表現胃脘隐痛,綿綿不已,嘈雜似饑,食少乏味,甚則不思飲食,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苔少或有剝脫,脈細或細數。

  【炒木須肉片】

  配方:黃花菜幹品20克,黑木耳幹品10克,豬瘦肉60克。

  制法:黑木耳用水浸泡洗淨,黃花菜稍浸泡,濾幹。豬瘦肉切薄片拍松,加細鹽、黃酒拌勻。植物油2匙,用中火燒熱油,倒人肉片稍炒斷生,再倒入木耳、黃花菜同炒,加細鹽、黃酒适量,炒出香味後,加淡肉湯或清湯半小碗,炯燒8分鐘,撤上香蔥,拌炒幾下即可。

  功效:柔肝調中,補益脾胃。

  用法:佐餐食用。

  【牛奶山藥糊】

  配方:牛奶250克,山藥30克,面粉30克。

  制法:将山藥去皮,洗淨,切成丁狀,用水适量,伊文火炖煮,至湯濃後再加牛奶,調入面粉糊攪拌,煮博沸即成。

  功效:補脾益胃。

  用法:每日1次,空腹為宜,1次服完。

  【麥門冬粥】

  配方:麥門冬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用麥門冬煎湯,去渣取汁備用。将粳米淘洗幹淨,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快好時,加入麥門冬汁及适量冰糖,調勻稍煮即可。

  功效:補中和胃,養陰除煩。

  用法:作早晚餐食之,或可作點心食之。

  【太子參炖雞】

  配方:雞肉90克,太子參30克,淮山藥15克,生姜3片。

  制法:将雞肉去肥油,洗淨切塊,太子參、淮山藥、生姜洗淨。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隔水炖1~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益氣健脾養陰。

  用法:飲湯食肉。

  【白芍石斛瘦肉湯】

  配方:豬瘦肉25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紅棗4枚。

  制法:瘦豬肉切塊,白芍、石斛、紅棗(去核)洗淨。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益胃養陰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