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7-28 23:14:11

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不管貧窮或富有,4種傳統美食别忘吃。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是大年初十啦。大年初十這天可是一個好日子,也就是我們北方農村常說的“地生日”。有道是有天必有地,那麼正月初十這天就是地的生日了。這一天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不懂的朋友,直接跟着我往下看吧。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2

大年初十這天,很多北方地區是忌1動

初時裡面的“十”字和“石”同音,在很多北方地區是忌搬石頭的。一般都是在除夕夜的前一天在石頭上面貼一個大福字,以免惹怒了石神。等過了初十這天就可以随意搬動石頭啦!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3

大年初十,這天還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當年初十的晚上,很多北方地區都會在犄角旮旯裡點上幾個蠟燭。以表示對老鼠娶親的祝賀,老鼠一高興就不會破壞家裡的糧食了。而這天晚上一定要早早的熄燈才可以,以免打擾了老鼠娶親嫁女的好日子。老鼠,娶親在正月裡,其實有三個好日子的,分别是正月初七初三和初十。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4

大年初十這天我們應該吃哪些傳統美食呢?不知道正月初十吃什麼的朋友們,仔細往下看吧。話不多說,直接給大家分享幹貨啦。不管家裡有錢沒錢,這四種傳統美食别忘做給家人吃哦。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5

NO.1清蒸鲈魚

大年初十這天,知道傳統習俗的朋友都明白,是一定要吃清蒸鲈魚的。魚肉代表着年年有餘,為了慶祝“地”的生日,所以中午的時候,一定别忘記給家人做一盤清蒸鲈魚吃。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6

1.買回家的鲈魚給它去除内髒和魚鱗,然後在表面給它打上一次花刀。在表面放入少許的蔥姜料酒去腥,盤子中放上兩根筷子或者是蔥姜片。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7

2.把腌制好的鲈魚直接放在盤子上面就可以啦,開水上鍋蒸八分鐘。八分鐘後把蒸出來的鲈魚汁給它倒出來,然後在上面撒上少許的蔥花。然後再淋入一圈蒸魚豉油。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8

3.在鲈魚上面澆上一層熱油,就可以出鍋裝盤啦。美味可口的清蒸鲈魚就做好啦!喜歡的朋友可以做給家人吃哦。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9

NO.2蔥花餅

大年初十這天,除了要知道以上禁忌習俗之外。中午一定要做一些蔥花餅給家人吃。蔥花餅寓意着虎年吃穿不愁,年景好。蔥花餅怎樣做外酥裡嫩、涼了也不硬了呢?喜歡吃蔥花餅但又不會做的朋友,仔細往下學吧。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0

1.300克的面粉放入盆中,然後用筷子從中間給他分開。一半加入剛燒開得滾燙熱水,另一半加入冷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然後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放置在一旁醒發五分鐘備用。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1

2.1勺面粉倒入碗中,然後再放入13香、精鹽,然後再澆上半勺熱油。直接攪拌均勻燙面餅的油酥就做好啦。大蔥半根切成蔥花。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2

3.醒發好的面團放在案闆上,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然後再用擀面杖給它擀薄擀圓。上面撒上少許的蔥花,然後再塗抹上一層油酥。從上往下卷起來。再次按壓成餅狀就可以啦。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3

4.電餅铛預熱刷上一層食用油,油熱後放上餅胚,上下烙至五分鐘就可以出鍋啦。用這個方法做出來的燙面蔥花餅,外酥裡嫩涼了也不硬。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4

NO.3吃莜面

大年初十這天,在河南地區是一定要吃莜面的。既可以做莜面魚也可以做窩窩頭,确保未來一整年都順順利利,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5

NO.4喝棒子粥

在我們北方,大年初十的早上一定要給家人做一鍋棒子粥喝。棒子粥也是玉米粥,用玉米粒磨出的玉米面,開水下鍋,先用涼水把玉米面化開,再放入開水鍋中。用小火慢煮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6

因為剛過了年,年夜飯上大魚大肉吃多了。我們肚子裡的油水難免會增多。這個時候多喝一些粗糧飲品,可以大大地減少我們的腸胃負擔哦。

南方初五吃什麼最好(明天大年初十地生日)17

好啦,以上就是關于本篇文章的具體分享了,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哦。喜歡本文章,記得收藏加轉發。咱們下期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