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秋季睡的好是一大補,可是遇到睡眠不好怎麼辦?作文庫知識百科小編将帶你了解秋季養生大補美容覺的好處,睡眠時間,以及一些禁忌,讓你在秋天女性更美麗,男性更健康!
睡眠為大補 秋季睡眠養生的8件事
衆所周知深度睡眠為養生第一大補。當人體處于深度睡眠時,免疫細胞和各種收縮細胞快速修複,機體營養吸收,存儲能量,消除疲勞,有利于身體健康;若當身體處于淺睡眠,睡眠不足的話,會誘發或加重原有身體疾病。
中醫認為,“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寐指入睡,寤指醒來,睡眠能夠幫助人體調節陰陽,也隻有陰陽調和才能有好的睡眠。時下剛入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需要順應秋時,調整睡眠習慣。《黃帝内經》有雲:“秋三月,此謂容平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秋季如何睡眠最養生?
睡眠是人們恢複體力,保證健康,增強肌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秋季氣候涼爽,人們睡眠的氣象條件大為改善,但如果不适當加以注意,睡眠質量将會大受影響。下面為您介紹秋季睡眠養生需要注意的8件事。
1、晚上21點前睡
最佳睡覺時間應該是在晚上21點睡下,早晨5點起床。亥時三焦經旺,三焦通百脈,此時進入睡眠狀态,百脈可修養生息,可使人一生身無大疾。
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亥時睡,寅時起。可惜現代人很少能夠做到,所以大街上臉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女性若想長久保持睡顔姣好,就應早睡早起。
另外,中醫理論還認為:“膽為中正之官,五髒六腑取決于膽。”膽又為少陽,“少陽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時睡覺,或睡覺質量不好,第二天少陽之氣沒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沒有精神。
2、增加半小時午睡
除了晚上要保證良好的睡覺外,中午午時(11-13點)也要安排半個小時入睡(午睡被稱為美容覺,養顔效果明顯)。
入秋之後年輕人午休時間變少了,工作生活壓力大,易熬夜,睡眠時間也就随之減少。缺少深度睡眠的滋養。
俗話說“春乏、秋困、夏打盹”,秋季容易犯困,此時也要适當午休,但不宜深度睡眠,最多半小時就足夠。這不僅能改善下午工作效率,還能讓自己更好适應季節變化。
3、睡前适當進補
睡前可吃一點養心陰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羹、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後,心髒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髒中,心髒最辛苦,所以适當地補益心陰将有助于健康。
牛奶中色氨酸是人體8種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僅有抑制大腦興奮的作用,還能使人産生疲倦的感覺。1杯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足夠起到安眠的作用,可使人較快地進入夢鄉。
4、忌開窗當風睡眠
秋夜涼風習習,開窗而睡,風吹在頭面部,很容易引起偏頭痛、頭暈腦漲等。另外,地面上的灰塵、細菌等,還會被吹進氣管,引起咽炎、氣管炎等。
秋季如何睡眠最養生呢?在夜涼風大的時候,盡量不要窗戶大開睡覺,适當關小一點通風即可,并且睡覺一定要蓋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的保暖。此外,睡前可以先将雙手搓熱,再揉搓腰部,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
5、注意腸胃保暖
秋季腸胃容易受刺激。睡眠過程中着涼,易引起胃痛、腹瀉等症狀,尤其是身體瘦弱的人,腸胃保暖就更重要。因為身體較瘦的人,胃壁比較薄,着涼後更容易産生痙攣,輕者導緻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可能産生嘔吐和腹瀉。所以,秋季睡眠一定要保證腸胃不受涼。
所以天再熱都要注意腹部保暖,更不用說涼爽的秋季。睡覺時至少要在肚子上蓋一條毛巾被或薄毛毯。
6、應頭朝西腳朝東
關于睡覺的方位,有不同的說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場的影響,人睡覺時采取頭北腳南的方位,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幹擾。
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
唐代着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卧”的緣故,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說,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盡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響,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實不必太過拘泥于這些理論,而導緻不必要的擔心。
反而建議大家,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前應“安神定志”、飲熱牛奶或蜂皇漿,或用溫水沐足,最好能輔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腎相交”……這些措施對于提高睡眠質量有更明顯效果。
7、起床時間要順時
淩晨3點是一天的“立春”,6點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點醒了,人體的細胞在這個時空感應下也醒了。在每天3點到5點之間醒了無須再睡,有時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過天地的。5點前還沒有起床,6點“春分”人的神就出不來,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過晚會耗殺陽氣,早上起得過晚會封殺陽氣。這叫“雙殺”。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點前也要起,中午補個覺,防止“雙殺”。
8、晚飽不宜過飽
如果晚餐過飽,必然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其緊張工作的信息不斷傳向大腦,緻使人失眠、多夢,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故晚餐不能吃得太飽,更不能暴飲暴食,因為這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搶救不及,往往會危及生命。
另外,晚飯吃得過飽,耗氣就多,耗氣就要動氣,就擾動了陽氣。晚上陽氣不足,就可能導緻消化不良,食物積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熱,容易産生胃熱,陽盛則熱,就會睡不好覺,影響睡眠質量。因此,晚飲不宜過飽,也是睡覺最補的好方法。
5種有效助眠的食物
1、葡萄有助于睡眠。研究人員對8種葡萄汁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含有可幫助人體調節睡眠周期并輔助治療失眠的褪黑素。
2、棗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有益氣、養血、健脾、安神之功,對氣血虛弱引起的多夢、失眠、精神恍惚有顯着療效,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症。晚飯後用大棗煮湯喝,或與百合煮粥食用,能加快入睡時間。
3、小米熬成粥,臨睡前食用,對身體不佳而引起的夜寐不安者特别适用。這也是營養學家對老年失眠者的建議。
4、蜂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鎂、磷、鈣等物質,能夠滋潤和調節神經系統,從而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
5、葵花子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可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腦細胞抑制機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晚餐後嗑一把葵花子,既可以促進消化,又有助于睡眠。
秋季如何睡眠最養生呢?随着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秋乏”。大家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習慣,争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并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适當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注重睡眠可養生
有沒有最省事的養生方式?不吃不動,閉上眼睛,一覺醒來就能達到養生效果,相信這對于怕麻煩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實,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過,正确的睡眠方式與良好的睡眠狀态,與養生關系密切。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主張“順四時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所謂“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通過調節日常生活方式,可以養生防病。至于睡眠養生,中醫自然也有獨到秘笈。
“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複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養生要領,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内循環和諧,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
專家指出,随着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人體必然與之相适應,故有“四時養生”之說。秋冬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内守之陰氣,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争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藥膳調理睡眠障礙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相信是處于亞健康狀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擾。這些睡眠障礙,屬于中醫理論“不寐”、“郁病”、“虛勞”、“心悸”等範疇,與多種疾病相關,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如郁病多與西醫的抑郁症、焦慮症或更年期綜合征相關,年老體虛或久病重症而緻“虛勞”也會影響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睡眠障礙,正與中醫“胃不和,則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帶來的心悸、氣促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也會影響睡眠。
專家說,秋冬時節,正宜進補。由資深的專業中醫師辨證診斷後,施以藥膳食療調理身體、滋補安神,正是治療睡眠障礙的最好時機。以下針對臨床常見的證型,推薦一些中藥藥膳食療處方以供參考。
肝腎陰虛型
此證型因由肝腎陰虛所緻,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頭暈目眩,耳鳴,舌質紅,少苔。以滋補肝腎、養心安神為調理原則。
對症藥膳
1.枸杞蓮子百合湯将适量枸杞、蓮子、百合洗淨,加冰糖煮沸,有補益肝腎、清心潤肺之效。
2.紅杞蒸雞将竹絲雞以黃酒、姜蔥煮熟,再加枸杞、紅棗與荷葉中蒸2小時,即可食用。有滋補肝腎,益氣和血,養心安神之效,适合陰虛、腎虛體質,以及腦中風後遺症、肢體麻木之人進補。
心血虧虛型
表現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皮膚幹燥、心悸氣短、睡眠不實,如冠心病、肺氣腫等皆屬于心血虧虛型睡眠障礙。以養血安神為調理原則。
對症藥膳
1.黨參當歸炖豬心黨參40-60g,當歸10g,豬心一個,放入砂鍋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豬心爛即成。有補血益氣安神之效。
2.淮杞元肉炖兔肉或羊肉淮山、枸杞、元肉适量,與兔肉或羊肉同炖,也可加入阿膠汁加強補血功效,最宜秋冬進補,養血安神、補中益氣。
3.獨參湯人參30克,紅糖30克。将人參切片,加水約100克,煎約30分鐘,取汁,加入紅糖攪化即可服食。可大補元氣,養血活血。
心脾兩虛型
多見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多因思慮太過,勞逸失調,損傷心脾氣血所緻。調理以健脾養心、補益氣血為原則。
對症藥膳
1.棗仁粥酸棗仁60g,炒熟後放入鍋内,加水煎熬15-20分鐘,取汁備用。再将梗米400g洗淨,将藥液倒入,此時也可加入去核紅棗6-8粒,武火煮20分鐘後,轉文火煮至米粒爛熟即成。有養陰、補心、安神功效。
2.甘麥大棗湯小麥去殼100g,大棗15枚,甘草18g,用水煎成兩碗湯汁,睡前服用,連服6天。有安神定志、益氣養心之效,是中醫常用的治失眠方劑。
3.歸脾湯或歸脾丸調理以補益心脾、養心安神為治則,是臨床最常用的經方。
心腎不交型
表現為心煩盜汗、頭暈耳鳴、咽幹、舌尖紅、舌苔少、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男子滑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此類失眠以中年人居多,調理以養心、滋腎、安神為原則。
對症藥膳
1.黃連阿膠湯黃連5g,,白芍10g,加水煎汁至100g,加已溶解之阿膠30ml,鮮雞蛋2個,去蛋清取蛋黃,加入藥汁中,煮沸喝湯,可以養陰瀉火,益腎甯心。
2.百合蓮子炖豬肉鮮百合、鮮蓮子各60g,瘦肉200g,洗淨放入油鍋炒熟,加水、姜蔥、糯米酒,大火煮沸,轉為文火炖30分鐘。每日一次,連吃數日,可以清心潤肺,滋補脾腎,甯心安神。
肝氣郁結型
表現為急躁易怒、精神抑郁、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胸悶脅痛、嗳氣頻頻、舌紅苔黃,以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最為常見。調理以疏肝理氣、瀉熱安神為主。
對症藥膳
1.金針酸棗粉金針、酸棗仁各20g,加遠志10g,炒至半熟後打爛成粉,睡前用溫水送服,連服2周為一療程。可以安神定志,疏肝解郁。
2.丹參佛手核桃湯丹參15g,佛手6g,煎湯。核桃仁5個打碎,加白糖50g搗爛成泥後,加入藥湯中,文火煮10分鐘即可食用。一日2次,連服數日,以疏肝理氣,解郁除痰。
結語:經過詳細的講解後大家應該重視睡覺的神奇功效了,每天睡得好可另事半功倍,給人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态。一些禁忌該注意,如果大家都按照科學的方法,那麼睡覺的大補療效相信不久就會展示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