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
耳朵是我們的五官中最不起眼的,它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視,在生活中,我們總聽說“耳朵癢,說明要掏耳朵了”,耳朵癢是否真的需要掏耳朵?
耳朵為什麼會發癢?很多人都覺得,耳朵發癢,就是耳屎引起的,馬上就去掏耳屎,其實,引起耳朵癢,不一定就是耳屎導緻,還有五種情況會引起耳朵發癢:
1.細菌、黴菌感染
外耳道炎的緻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鍊球菌、變形球菌或綠膿球菌。特别是多雨季節,遊泳、泡澡、洗頭後,耳道皮膚變得溫暖潮濕,這給黴菌(又名真菌)提供了一個非常适宜的生長增殖環境(可以考慮蘑菇的生長環境),就會出現類似于足癬(腳氣)的瘙癢感。
如果在感冒後出現耳朵癢的症狀,那多半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經咽鼓管途徑引起的中耳炎。
2.習慣性挖耳朵
很多人會有挖耳洞的強迫症或小潔癖,喜歡把“打掃”得幹幹淨淨的耳洞再掏上兩下,不挖出一塊兩塊碎耳屎還特沒有成就感。
這會導緻耳道的皮膚變得愈加幹燥,耳朵時常發癢,癢了再掏,掏完更癢,癢不欲生,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越來越糟。
金屬的耳挖勺還可造成外耳道皮膚破損、出血,誘發外耳道炎的發生。
3.皮膚過敏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千千萬萬種物質(又稱過敏原)會導緻機體過敏,但每個人的過敏源都不一樣,如海鮮、雞蛋、粉塵、花粉、藥物、毛屑、甲醛等過敏,甚至有些人對純淨水、米飯都會産生過敏。
當個體的過敏症狀出現時,外耳道就會發癢,止不住地想去挖一挖,皮膚過敏導緻耳朵癢比較不常見。
4.螨蟲
在微觀的世界裡,家中的各個角落都可能存在一定數量的螨蟲,如床單、被罩、枕巾、毛巾、衣物上,小小的螨蟲肉眼是看不到。
它們屬于一種微小節肢動物,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我們的耳洞,随即讓我們的耳朵突發奇癢。
小小的螨蟲進入耳道裡,并不安分,它會不停地運動、爬行,将會刺激你的耳膜,導緻你的耳朵異常的發癢,此時,你不能再忍,非要挖個幹淨,但卻什麼也挖不出來。
5.上火
中醫講究的是上火也會導緻耳朵發癢。比如有些朋友的飲食可謂無辣不歡,在進食了特别辣的食物之後,耳朵便開始發癢。
此時需要清除體内的火毒,按時作息,調整飲食結構,清毒敗火,慢慢才能恢複過來。
耳朵癢,應該去掏耳屎嗎?
當耳朵發癢時,很多人覺得掏耳朵比較舒服,就馬上去掏,這是非常不提倡的。正确的做法是:忍住别掏!
當然,有些情況,需要掏耳朵,但也不應該是自己在家掏,而是去醫院讓醫生幫忙。
哪些情況可以自己掏耳朵?1.真菌性外耳道炎導緻的耳垢堆積
由于感染真菌,耳道中的污垢會增多,如果不及時清理,很容易導緻一些嚴重後果,比如耳朵癢、影響聽力、有堵塞感。
所以,就需要請專業的醫生為我們清理了,同時還要積極治療炎症。
2.耳道内的耳屎過多,造成栓塞
這是由于一些人的耳屎,會分泌得比較旺盛,而由于耳道窄等自身原因,使耳屎不容易排出,就堵住了耳道,會引起耳鳴、疼痛等不适症狀,需要醫生及時取出毒素物。
日常該如何清潔耳朵?清潔耳朵時,可以用柔軟的棉簽,蘸點溫水,輕柔地在耳道擦一擦,清理表層可以看見的污垢,但是不要觸碰到耳道内部,可以先等耳朵上的髒東西濕水軟化以後再擦,可以更輕松。
如果需要更加深度地清潔,還是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我們為了耳朵的清潔和健康,除了不要經常掏耳朵,用溫水清潔以外,還要少吃油膩、保持飲食清淡,這樣更有助于耳朵的健康。
耳朵護理還要注意以下3點:
1、不建議使用嵌入式的耳機,戴耳機時音量不宜過高,建議音量設在60%左右。出現一過性的耳鳴聽力下降時(5-10分鐘),不建議戴耳機。
2、當由于氣壓差而出現耳鳴,如飛機起飛、降落,爬山特别是快速下山或者乘坐索道時,建議嚼口香糖或者說話調整耳壓。
3、當耳鳴、聽力下降超過24小時,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希望大家平時注意愛護好自己的耳朵!#謠零零計劃##健康明星計劃#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