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食用明蝦的注意事項-明蝦的儲存方法

食用明蝦的注意事項-明蝦的儲存方法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8 19:16:21

  明蝦體内很重要的一種物質就是蝦青素,就是表面紅顔色的成分,蝦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顔色越深說明蝦青素含量越高。廣泛用在化妝品、食品添加、以及藥品。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内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産生的“時差症”。

  食用明蝦的注意事項-明蝦的儲存方法

  食用明蝦的注意事項

  中國明蝦體形較大,體長達13-24cm。甲殼薄,光滑透明,雌體青藍色,雄體呈綜黃色。額角平直,齒式為7-9/3-5。額角側脊不超過頭胸甲中部。頭胸甲無額胃脊和肝脊。第一觸角上鞭約等于頭胸甲長的4/3。

  明蝦的吃法多樣,可制成多種美味佳肴。色發紅、身軟、掉拖的蝦不新鮮盡量不吃,腐敗變質蝦不可食;蝦背上的蝦線應挑去不吃。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适宜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洩、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蝦體内很重要的一種物質就是蝦青素,就是表面紅顔色的成分,蝦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顔色越深說明蝦青素含量越高。廣泛用在化妝品、食品添加、以及藥品。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内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産生的“時差症”。

  明蝦的醫療效果及食療功效有哪些

  明蝦的醫療效果

  主治小兒赤白遊腫,将明蝦搗碎後敷貼于患部。作湯可治療包塊,托痘瘡,下乳汁。煮成汁,治風痰。搗成膏,敷蟲疽有效。生于水田及溝渠的蝦有毒,制成腌品更有害。和熱飯盛于密器中腌制來吃,能将人毒死。沒有須或腹下通黑的,煮後變為白色的,都不能吃。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明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補腎壯陽,抗早衰。常吃鮮蝦(炒、燒、炖皆可),溫酒送服,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症。如果婦女産後乳汁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症。明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明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明蝦的食療功效

  明蝦性溫味甘、微溫,入肝、腎經;

  明蝦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明蝦适宜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洩、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蝦的介紹

  明蝦是海南重要海鮮品之一。其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

  中醫認為,其味甘堿性溫,可補腎壯陽,滋陰健胃。适于多種烹調法制菜。此品一蝦二味,别具特色,為第三屆全國烹饪大賽獲金獎作品之一。

  明蝦蝦須很長,眼為複眼,胸部五對步足,腹部五對步足,身體挺且有彎曲度,蝦節間外殼相互分離,可自由伸縮,雌對蝦個大每斤小于7個頭為真正大蝦,雄對蝦每斤大于13個頭,叫蝦錢。

  蝦殼有光澤,蝦頭、殼緊密附着蝦體,堅硬結實,無剝落。蝦肉組織緊密、有彈性。如果蝦頭與殼變紅、變黑,則不宜購買。

  明蝦的儲存方法

  蝦類如需保存,需要剪掉胡須,在容器底部鋪一層冰,再撒上鹽,擺上蝦,再鋪一層冰,最後用麻袋或草袋封口,這樣可以保存長達一周。或者把蝦放在一個保鮮袋中(确保保險袋不漏水),然後往保險袋中灌進一些水,把保險袋袋口紮緊放入冰箱的速凍室裡。

  明蝦的家常做法

  原料:明蝦700克,蔥姜少許,酒1湯匙,粉皮10張,姜醋汁、芥辣汁、紅油汁、沙拉醬汁、糖醋汁各l/2小碗。

  制作:

  1、将蝦背上之腸沙抽出後即放在鍋内加入3杯開水及蔥、姜、酒,用大火煮熟(約5分鐘),待冷後取出,去頭剝殼,将每隻蝦肉由背部下刀,橫切成4大片。

  2、将粉皮全切成l/2寸寬條後,燙一下滾水(約5秒鐘)撈出後沖冷水并濾幹,鋪在大碟的中間部分,再将蝦片一片片平排成美麗圖案。

  3、附上5種不同的味汁。由食者自行沾食即可。

  明蝦的營養價值

  明蝦性溫濕、味甘鹹,入腎、脾經;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适宜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洩、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蝦體内很重要的一種物質就是蝦青素,就是表面紅顔色的成分,蝦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顔色越深說明蝦青素含量越高。廣泛用在化妝品、食品添加、以及藥品。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内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産生的“時差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