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來,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人們的精神卻也變得越來越差,很多時候都會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會出現身體虛弱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是什麼?身體虛弱的表現有哪些以及身體虛弱如何調理,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做好夏季養生的工作。
最近幾天找我看病的患者中主訴乏力、體倦的人明顯增多,占30%以上,很多人還兼有脾胃不和,納呆胸悶等。其實這種現象與時令節氣有關。在春夏交替之際,天氣驟然轉熱,人體陽氣外越,體内頓覺空虛,才會出現四肢困倦,精神疲乏,心煩氣促,口渴,自汗,小便黃,舌尖紅,脈虛等證。《素問·刺志論》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當然,真正的中暑一般還會兼濕,自然是有不同的特點,現在隻能稱為熱。一般說來,天氣熱了,應注意防暑、消暑,大家看到大太陽唯恐避之不及,都喜歡躲到陰涼處或有空調的地方。
夏天裡貪涼喜陰是人之常情,但中醫認為,夏季必須要養陽。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黃帝内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
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提出春夏養陽呢?
為何養陽?
為什麼人要養陽呢,陽氣是生命的動力。《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陽氣對于人體就像太陽對于萬物一樣重要。人的先天之氣,又稱為元氣,它是生命的火種,藏于腎,又稱為命火。命火極為寶貴,火種熄滅則生命終結。所以保護陽氣、減少陽氣損耗,也是抗衰老的重要奧秘。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講: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飲食無味,寝處不安……就是描述了陽氣漸漸虛衰的過程。
春夏之時,人們紛紛走出戶外,活動量相對增大,特别是夏季,暑熱逼人,汗液增多,陽氣随汗液宣洩太過,導緻體内陽氣虛衰;又或者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而使體内寒濕過甚,陽氣被遏。
所以古代醫學家在天人相應的基礎上提出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如張志聰《素問集注》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内,故聖人春夏養陽……以從其要,而培養之。
陽化氣,陰成形。陽為陰之動力,陰氣的化生必須依賴陽氣。所以春夏養陽,才能促進秋冬的陰的收藏,才能保證人體一整年都健健康康。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強調陽氣的重要性,陰和陽之間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相互依存、消長、轉化的關系。
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概括而言,春季是陽氣生發之際,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在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候要順時而為,宜于養陽,也易于養陽;再者,春夏季節,人們活動增加,出汗增多,人體陽氣趨于體表而虛于體内,而人們在夏季又有食冷貪涼的習性,陽氣消耗,易生陽虛,所以春夏養陽是必須的。
何為陽虛?
我們常常聽說陰虛、陽虛,那麼到底什麼是陽虛?陽虛,是指人體陽氣功能減退或衰弱,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功能失調。
陽虛的後果
陽氣具有溫煦的作用,陽虛則外寒。
陽氣具有推動血液正常運行的作用,如果陽氣不足,則血行遲緩而出現血瘀。
陽氣對人體的血液、津液具有固攝作用,陽氣虛則血失固攝,會現崩漏、便血等,對津液失于固攝則會出現大汗淋漓,或時時出汗,或小便次數增多(不同于尿路感染)甚至失禁,或口水鼻涕增多。
陽氣的固攝作用還體現在維持髒器的正常位置,如陽氣不足,會出現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
陽氣還有氣化的作用,這一點就更重要了,所有髒腑功能的正常運轉,都是建立在氣化正常的基礎之上(這裡講的氣化是指氣的運動變化,大家可以理解為髒腑的功能活動)。
氣化發生障礙,髒腑功能活動就不正常。如代謝綜合征,表現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這是由于脾、腎的氣化功能障礙,對糖、脂肪等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轉化所緻,治療當從調理脾腎入手。
人體陽氣不足,主要為心、脾、腎陽虛,其中腎陽虛衰又稱命火不足,因為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
陽虛的原因
産生陽虛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包括飲食不當、勞倦或疾病損傷陽氣所緻,或過用苦寒藥物。
怎樣養陽?
一、飲食
大家夏季都喜歡吃涼拌菜,其中一定要放點生姜,諺語: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其中就蘊含有養陽的思想。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運的食品,如牛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綠豆、小麥、豌豆等。
适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抗菌消炎、增進食欲之品。但不可過多否則會損傷脾胃。
多食酸味食物,如楊梅、草莓、西紅柿等。酸味收斂,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且有助于增強食欲。
飲品可選用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以溫飲為佳,不宜過熱,更不宜冰鎮冷飲,以免損傷陽氣。
夏季可食稀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二、起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夜卧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人們在夏季應該晚睡早起,因為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是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的會使睡眠時間減少,所以在中午暑熱最盛之時可适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除疲勞,養體力。
三、艾灸
艾灸是夏季養陽的重要方法。艾是自然界陽氣最足的植物,用溫和灸,灸關元、中脘、脾俞、腎俞、命門、大椎、至陽、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有利于補充陽氣。春夏養陽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養生原則。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春夏養陽乃是順時而養,有因勢利導之義,從而能使身體陽氣充盛,精力充沛。
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經過了千百年的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的養生原則,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指導人們防病治病方面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于現代人們而言,認識春夏養陽養生原則的重要性,合理掌握春夏養陽的要訣,科學運用春夏養陽的具體方法,将幫助人們更加有效地增強自身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身體虛怎麼辦
1、通周輔助法
體态、呼吸、意念:采用高位撐的體态,在沙發扶手、桌子、床頭等兩尺高以上的地方均可以習練,開始隻做簡單的機械運動,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兩臂感到微酸,累的時候,開始加意念并配合呼吸。
身體向下時吸氣,用全身的毛孔往裡吸,要吸滿。起身時,雙手支住身體,全身放松,不要急于做連續動作。
在支起的過程中休息一會兒,起身時呼氣,意想體内的真氣順尾闾往上走,經督脈,百會降入下丹田、會陰。一呼呼一圈,連續撐一陣後放松站立一會,便可收功。
睡覺鍛煉
體态、呼吸、意念
開始是仰卧,全身放松,兩手置于身體兩側,進行體呼吸,吸氣時,意想宇宙間真氣通過全身毛細孔吸進來,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射出去射透天邊。
做一陣以後,放棄吸射的意念,一切順其自然,隻知道自己還在練就可以了,也可用側卧方式習練,身體向右側卧,右手心向上,置于頭側,左手放在左胯上,兩腿自然彎曲,進行體呼吸,意念同上。可在練習态中入睡,睡醒時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閉目習練體呼吸,待全身有了氣感後,再起床,這種在練習态中睡着,又在練習後起床的功法,等于一宿都在練,凡各此類情況均為好現象,不必驚慌害怕,也不必欣喜,要注意保持平靜,一切順其自然。
行走鍛煉
體态、呼吸、意念
行走時腳跟先落地,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呼吸時采用體呼吸,即吸氣時,意想宇宙中真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吸入體内,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通過全身的毛細血管射出去,射透天邊,呼吸要與走路的速度相結合,不宜快行。
跑步鍛煉
體态:慢跑,呼吸、意念
體呼吸,即吸氣時,意想宇宙中真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吸入體内,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通過全身的毛細血管射出去,射透天邊,呼吸要與跑步的速度相結合,不宜太快。
注意事項
練跑時,舌尖始終抵住上齒龈,口中出現口水時,标志内分泌系統已經活躍,可将口水分幾口咽入肚内。慢跑時,身體上下起伏不要太大,注意平緩。
功效
主治幹燥綜合症,加強内分泌系統功能,全身性調理。
顫抖法
體态、動作、意念
兩腳踏地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兩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帶微笑,全身做有規律的上下顫抖。顫抖一陣以後,身體松立,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順着已經通暢的經絡排入地下,排一陣病氣之後,放棄排病氣的意念,意守下丹田靜養一會兒,内視真氣再體内運行的情況,最後深呼吸三次,将氣沉入下丹田做為收功,此功可以随時随地練,不受場地限制。
功效
排病氣,主治神經衰弱、頭暈、頭脹,習練之後有一種形象高大的感覺,頭腦清醒。尤其适合腦力勞動者習練,是一種全身性的調理,練後周身輕松。
結語:上文中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為啥到夏天身體就會發虛,以及怎麼解決身體發虛的問題,希望能夠對各位朋友有所幫助,平時一定要注意好這些事情,畢竟現在也已經到夏天了,夏季養生一定要做好,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