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三伏天 教你健康過三伏

三伏天 教你健康過三伏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0 17:20:26

  俗語說“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三伏天,特别是大暑時期,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所以每到這個季節,許多人都會受到“熱傷風”、中暑、痢疾等疾病的侵害,尤其是得中暑,發病率和緻死率都非常高

  三伏天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幹支紀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幹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幹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貼配方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有利于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亦即“三伏貼”) 。

  三伏貼配方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有利于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亦即“三伏貼”) 。

  三伏天防暑

  酷暑臨近,連日來,醫院裡感冒、發燒、頭疼、胃腸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漸增多,有的老人還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溫呢?在此中醫院專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識幫您安度盛夏

  1、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遊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2、要多喝白開水,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産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3、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4、飲食不宜過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适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5、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内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緻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内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7、空調室内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内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内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9、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10、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11、出門還要随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三伏天吃什麼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适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緻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内,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産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适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适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适,還容易導緻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幹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苋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内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态。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着産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寶寶飲食

  遭遇三伏天,應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

  應季蔬菜:青菜、黃瓜、冬瓜、油菜、青椒、番茄等;

  面食:可自制模具,将寶寶“厭惡”的面食塑造成水果、小動物造型,然後用全麥粉、豆粉、精白粉調配色澤;

  肉類:雞肉、鴨肉、魚肉、動物肝髒等;

  蛋類:雞蛋、鹌鹑蛋;

  水果:桃子、西瓜等;

  海産品:藻類。

  媽媽們要特别注意,三伏天時期,兒童的脾髒功能弱,對含激素、添加劑多的食物解毒能力差,因此應盡量少吃韭菜、豬肉、扁豆等,做明目用也要少食肝髒,最好用羊肝代替豬肝。

  為什麼在三伏天艾灸能夠治病?

  它主要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起作用:

  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藥物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使機體某些抗體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對一些過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二是經絡的調節作用,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袪濕散寒的效果,而且通過經脈的調整,達到補虛瀉實,促進陰陽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三是藥物本身的作用,藥物通過皮膚滲透至皮下組織,在局部産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通過藥物對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發全身經氣,通過微小血管的吸收輸送,發揮最大的藥理效應;

  四是利用“三伏天”這全年最熱的時段,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刺激人體穴位,并通過藥物的作用,起一個良性的,有利于機體增強抵抗力的,扶正袪邪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根據“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每年三伏季節陽氣正旺之時,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在此期間,人體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有利于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驅風祛寒,祛除體内沉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症狀,并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則不易被嚴寒所傷。

  艾灸的療效用中醫觀點概括為:“回陽固脫,複脈救急;疏散風寒,調和營衛;活血散血,溫通經絡;升提中氣,固胎止漏;祛風除濕,溫寒通痹;固攝沖任,回轉胎位;消淤散結,祛腐生肌;引導實熱,附火外發;養陰清熱,散火祛瘀;培補脾胃,強壯元陽;強身保健,祛病延年”。所以艾灸冬病夏治效果甚好!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肌膚腠理開洩,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内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藥制成藥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作的症狀。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面食

  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面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面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面湯不太鹹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裡,捎帶着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适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内外溫差,使得人體适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韓國人三伏天如何養生

  不光我們,其實韓國人也特别注重三伏進補,其理論是“以熱制熱”,讓人體攝入豐富的營養,從而抵禦暑氣的侵害。韓國傳統的三伏天進補食品有:參雞湯,狗肉湯,以及泥鳅、章魚等水産。

  總結:高溫熱浪的勁頭還很足,暫時不會離開我們,大家要繼續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