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是比較炎熱的,而在大暑南北方的飲食上會有一些不同之處,那麼在大暑南北方吃什麼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接下來就跟随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大暑吃什麼:貼伏膘
大暑來臨前後是一年中最熱、農作物生長最快、最關鍵的時期。既為酷熱節令,在三伏天人們很是注意飲食,在北方将之稱為“貼伏膘”。這個時候,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北京人還會做冰鎮酸梅湯沿街叫賣。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面食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吃面這一飲食習慣,據史書上記載,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以前人生活條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入伏的時候正好剛收完麥子,吃餃子就是改善生活了。二伏天吃熱湯面可以讓人們身上發汗,去除體内的潮氣和暑氣。而三伏天吃烙餅和雞蛋則是讓人們趁着農閑補充營養,強壯體魄去迎接秋天的收獲。
北方大暑吃什麼:喝蓮子湯
明清以來,伏日最盛行吃蓮子湯。據《帝京歲時記勝》載:“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幹用。”《清稗類鈔》也說:“京師夏日……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于中”用于宴客。
北方大暑吃什麼: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
棗莊是有名的麥産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在農村也就是吃個新麥馍馍,狠狠心,殺隻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娘家,吃新麥馍馍,喝羊肉湯。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内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髒積熱,同時排出體内毒素,極有益健康。
南方大暑吃什麼: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将其莖葉曬幹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南方大暑吃什麼: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後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南方大暑吃什麼: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南方大暑吃什麼:吃涼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節氣前後還喜歡吃各種涼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欲。還有将海帶、青椒、紅椒用醬油、醋、姜末等調味的涼拌三絲,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涼拌三絲裡還能見到魚、冬筍與燒鴨的身影。
南方吃什麼: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将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南方大暑吃什麼: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台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内的濕氣,因此曆代傳承了下來。台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南方大暑吃什麼:飲伏茶
暑熱入伏後,人們遣暑的習慣之一還有飲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們在大暑天裡有喝擂茶的習俗,許多人家還會将後院曬幹的烏梅制作烏梅茶飲用。
南方大暑吃什麼:喝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補藥,以老鴨慢炖後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髒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南方大暑吃什麼:吃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内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做雞時加入适量生姜,調節人體在夏季内外溫差,使得人體适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