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本草彙言》記載,桂枝能“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止咳嗽,去肢節間風痛”。桂枝在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是非常常用的藥,曆代在風寒表證、陽虛裡寒證等寒性疾病應用廣泛。
桂枝藥材,以質幼嫩、色棕紅、氣香,嚼之微甜者為佳品。
桂枝
1、風寒表證即我們常說的風寒感冒,桂枝是風寒表證的常用藥物。風寒表證的特點,往往是惡寒(怕冷)重,發熱輕,身痛、頭痛,如果有咳痰,多是清稀白痰,如果有鼻涕,多是清鼻涕。
(1)風寒表實
風寒表實,症狀是惡寒(怕冷)重,發熱輕,身痛、頭痛,但是沒有汗,脈是浮緊的。常常與麻黃相須為用,如《傷寒論》麻黃湯,以桂枝配麻黃、杏仁、甘草,用于以上症狀。
麻黃湯(袋中由上至下為炙甘草、桂枝、杏仁、麻黃)
(2)風寒表虛
表虛與表實的區别在于,表虛證更怕風,而且有汗出。其餘仍有發熱、頭痛,脈是浮緩的。常與白芍配伍,如《傷寒論》桂枝湯,以桂枝配伍白芍、生姜、大棗、炙甘草,用于以上症狀。
(3)陽虛外感
對于平素就陽虛、怕冷、易感冒的人,感染風寒,桂枝也尤為适宜,可标本兼顧。
如《傷寒論》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配伍芍藥、甘草、生姜、大棗、附子,用于以上情況。
2、裡寒證桂枝既能散表寒,又能祛裡寒,常用于各類裡實寒證。
(1)風濕關節痛(痹症)
桂枝與祛風濕藥配伍,可輔助祛風寒止痛。擅長于上肢關節肌肉疼痛(上肢痹痛)。
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以桂枝與芍藥、知母、防風、附子、麻黃等同用,用于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關節紅腫,劇烈疼痛,不能屈伸(曆節風)。
上肢疼痛
(2)寒凝血瘀的婦科疾病
桂枝與活血藥合用,增強活血通脈的效果,是女性經脈受寒所緻月經不調、痛經、腹内包塊、産後腹痛等常用藥。
如《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以桂枝配伍川芎、牡丹皮、當歸等,常用于女子腹中包塊,閉經、痛經等,包括現代婦科疾病中的子宮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月經不調、痛經、經期綜合征、子宮肌瘤、宮外孕、卵巢腫瘤等屬于寒凝血瘀證者。
(3)寒凝經脈所緻身體疼痛
寒凝經脈,血遇寒則凝,不通則痛,常導緻身體各處疼痛,如頭痛、腰腿疼痛、頸椎病、肩周炎等。
如《傷寒論》當歸四逆湯,以桂枝配伍當歸、細辛、芍藥、通草等,用于血虛寒阻,肢體失于溫養,所緻手腳冰冷,頭、肩、腰、腿、足部疼痛。
現代臨床以此加減用于雷諾病(又叫肢端血管痙攣症,發作時肢端皮膚由蒼白變為青紫,而後轉為潮紅)。也曾用加減于糖尿病神經病變、頸椎病、肩周炎、凍瘡[臨床合理用藥,2009,2(13):18]。
肩周炎
(4)脾胃寒證
桂枝也常用于寒邪犯脾胃導緻的腹痛、嘔吐、洩瀉。寒邪犯胃,不喜冷食、冷飲,不喜身處冷處,喜歡溫暖的東西如熱水袋、艾灸的溫度,手按也會舒服一些。
《金匮要略》小建中湯,以桂枝配伍芍藥、饴糖、生姜、大棗、炙甘草等,用于虛寒腹痛,饑餓時疼痛更重,喜暖喜按,神疲乏力。
(5)心陽不足
心陽不足,緻心脈瘀阻,容易發生胸痹(胸痹,類似于現代心髒病症狀,表現為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能平躺),心痛,心悸。桂枝溫通心脈,是中醫裡胸痹的常用藥。
如《金匮要略》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厚樸、薤白、桂枝、瓜蒌),在臨床上,此類方劑常加減應用于冠心病。
張仲景在用于心動悸疾患時,多用桂枝與炙甘草兩味配伍,如《傷寒論》炙甘草湯,以桂枝與炙甘草、人參、阿膠、麥冬等同用,用于氣血虛弱,心無所養,不能宣通脈氣者。
現代常以桂枝配伍加減用于心髒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動過緩以及貧血、神經官能症等所緻的心悸、心中躁動不安。
心髒病
女性什麼情況下可以用桂枝茯苓丸,以及桂枝茯苓丸不适用的情況
本号已簽約維權騎士,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有問題歡迎留言,大家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