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豬肉,它能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蛋白,以及多種營養物質,常見的菜肴有紅燒肉、糖醋排骨、豬頭肉、紅燒豬蹄,汆丸子等,用豬肉制成的美食,超過了幾百種,它是我們最為了解、最善利用的肉類食材,各大菜系中,以豬肉為主的菜肴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在豬的身上,有一塊最好吃的肉,肉質細嫩肥瘦相間,隻有懂行的人才會購買,你知道是哪一塊肉嗎?
這塊肉在豬上肩的位置,豬脖頸後上方,學名叫做“梅花肉”,肥瘦相間,肉質鮮美,久煮不老,豬肉的部分很多,例如前腿肉、二刀肉、五花肉、裡脊肉等,而梅花肉也是一種叫法,因為分量太小,所以很不常見,“梅花肉”之所以好處,跟它所處的位置,有極大的關系,豬在行走運動的時候,這塊肌肉便會跟着運動,它不同于腹部,得不到運動,隻有滿滿的脂肪。
“梅花肉”的由90%的瘦肉和10%的肥肉組成,搭配剛好,看起來肌紅脂白,就像梅花一樣,豬肉含有極大的油脂,尤其是用高壓鍋烹饪的時候,上面總飄着一層油,而梅花肉就不用擔心,因為它脂肪很少,用來炖煮、煎烤、叉燒、涮火鍋,都是不錯的選擇。
“梅花肉”唯一的缺點就是少,一頭200公斤豬上隻有3到5公斤左右,碰到懂行的人,一般都能選到,或者提前預定,或者被肉販自己處理掉,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也是我們平常見不到的原因,如果想吃這塊肉,需要提前與肉販溝通,價格還是有點小貴,但是絕對值。
我第一次接觸五花肉,還是廚師告訴我的,那天正好不忙,廚師朋友邀請我去喝酒,等它買菜回來,興緻勃勃地對我說,今天讓你嘗嘗好東西,買的不是裡脊肉,而是梅花肉,專門預定的,看他說得挺認真,我才知道,還有“梅花肉”這個東西,口感非常的鮮嫩,香味十足,特别好吃,一大塊梅花肉被制作成牙簽肉,當成了下酒菜。
“梅花肉”是豬身上最精華的一部分,外表有點類似于牛排,有肥有瘦又有筋,脂肪纖維均勻分布在肌肉纖維中間,也有雪花,适合切成大塊烘烤,像煎牛排那樣,東北人的吃法以“咕咾肉”居多,廣東人的吃法以“叉燒肉”居多,都是看肉了它的嫩,軟嫩的同時又不會覺得油膩,非常可口。
“梅花肉”稍下面一點的位置,就是“槽頭肉”,也是淋巴結最多,打針最多的地方,很多人會混淆視聽,以為兩塊肉是一個部位,其實不一樣,千萬不要誤會。
經常買豬肉的人,多少還要了解一下,如果說裡脊肉、排骨可能你知道,如果說“梅花肉”,可能很多人都不懂,“梅花肉”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次。
禁止抄襲,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