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刀功比較精細,尤以瓜雕享譽四方。人刀工們常說"淮揚菜是刀工菜",由此可見刀工在淮揚菜中重要的地位,也印證那就話“七分刀,三分火”。文思豆腐是一道對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是老人、兒童選擇的上好菜譜。
文思豆腐如同宮保雞丁,是用人名命名的菜肴。長期以來,江蘇佛門湧現不少名廚,其中以古籍所載揚州名僧文思和尚最為出名。
傳說在乾隆年間,有位文思和尚在揚州天甯寺修持,本來他就是烹饪高手,由于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頗多,寺院的齋菜供應成了問題。他便研制了易變化菜肴的豆腐,組成豆腐齋菜宴席。其中有一道,以嫩豆腐為主料,佐以金針、木耳、青菜、筍絲、香菇絲等燒制的豆腐羹,不但滋味鮮美,而且賣相上佳,五彩缤紛,頗有“天花亂墜”的佛相,十分讨喜,能夠吸引遠近的善男信女前往寺中品嘗。
一日,南經乾隆皇帝下江過揚州,聽說天甯寺風景甚佳,便前去一遊。時近中午,他瞧見不少香客,腳步急速,似在趕路。其中一名香客說:“我娘生病後常思念文思和尚燒出的豆腐湯,快點走……”乾隆皇帝在天甯寺遂指名要吃這道菜,品嘗之後,十分滿意,随即将其列入宮廷菜肴,并正名為“文思豆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