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有雲,“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長也,人亦應之。”
說的是三九天當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冬主封藏,這就好比到了冬季,大家都捂得嚴嚴實實的,圍巾、手套、帽子一樣不拉,而人之腎髒主藏人體之精華,所以冬季當養腎。
而到了來年開春啊,天氣逐漸回暖,氣血就開始往外走了,正如我們常說的“冬令進補,開春打虎。”春主生發,而人之肝髒主疏發一身之氣,所以到了春季當疏肝。
而一提到疏肝,衆人皆知柴胡、香附之功,
柴胡
香附
卻鮮有人知曉薄荷也是一味疏肝良藥。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薄荷。
薄荷
疏肝理氣春季,是生發的季節,萬物都要生長,
不經意間的擡頭,發現窗外的小樹早已抽枝發芽。
肝氣也是一樣,經過漫長的冬季,到了初春,就要生發出來。
然而啊,現在的人不論是來自工作,還是生活的壓力都愈發的沉重,
尤其是996、007的工作模式,壓得越來越多的人喘不過氣來,
此外啊,加上沉甸甸的房貸、車貸、硬生生的把不少年輕人整成了“付二貸”。
胸悶,正是當下不少人最真實的寫照。
然而,在中醫看來,胸悶、或是情志不暢、郁郁寡歡大都屬于肝氣郁結。
肝郁疏之。
薄荷味辛,而善行散,主入肝經,功善疏肝氣、辟穢惡,多用于治療肝氣瘀滞治胸脅悶痛。
薄荷
然,肝氣郁結并非一日而就,單味薄荷勢必藥單力薄,是故,常常配伍上柴胡疏肝郁、白芍養肝血,肝之氣行血行,則肝郁之症緩也。
柴胡
白芍
疏風止痛每每季節更替,正是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的高發期。
就拿現在舉例來說,雖說已是初春,但全國大部分城市還處于倒春寒的狀态,氣溫忽冷忽熱,加之晝夜溫差大,
乍暖還寒的日子裡,最容易外感風熱而溫病初起。
薄荷味辛,性涼,辛以行散,涼可清熱,
因此,薄荷長于疏散風熱而治頭痛,
《食性本草》:"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痛。"
《本草圖經》:"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
薄荷
多與荊芥、連翹等發散風熱的藥材同用,共奏疏散風熱之效。
荊芥
連翹
清利頭目春主生發,說的是人之氣血最易往外發散,所以,春季也是最易上火的季節。
有些人早上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眼睛紅腫、難以睜開,腦袋也有些隐隐的脹痛;
或者呢,還有些人嗓子火辣辣的,感覺仿佛幹的直冒煙。
中醫認為啊,這些大都由外感風熱侵襲肌表腠理,肺在體合皮,是故,這股子風熱循着經絡,侵襲到肺,而喉為肺之門戶,因此啊,就會有咽喉腫痛的感覺。
肺金易克肝木,外感風邪侵犯肺金太過,易病及肝木,目為肝竅,而症見目赤腫痛,正是因為風邪、熱邪通過肺經已入肝經。
薄荷既入肺經,又入肝經,善疏散風熱而清肝明目、利咽消腫。
《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
《醫林纂要》:"愈牙痛,已熱嗽,解郁暑,止煩渴,止血痢,通小便。"
《本草再新》:"消目翳。"
薄荷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酌加菊花、牛蒡子等明目利咽的藥材。
菊花
牛蒡子
透疹解毒常常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身上或者是臉上長出了痘痘或者是疹子,
尋思着沒幾天這些個痘痘就會慢慢消退。
可三五天過去了,絲毫沒見其消退或者是透發的迹象,而是紋絲不動的捂在了我們皮膚中,腠理間。
麻疹透發不暢,着實令人不好受。
薄荷味辛氣香,功善行散通竅,透疹解毒,多用于麻疹初起透發不暢,或是風疹瘙癢諸證。
《綱目》:"治瘰疬,瘡疥,風瘙瘾疹。"
薄荷
多與蟬蛻、葛根等藥材同用,共奏透疹解毒之效。
蟬蛻
葛根
清新口氣其實,很多人聽聞薄荷,大都是源于薄荷糖吧!
的确,薄荷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嚼一嚼,清香持久。
《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
薄荷
薄荷雖功效良多,然其性味辛涼,專于疏散風熱而透發,
是故,體虛多汗、或者是陰虛血燥者還須慎用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