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手術牛肉、雞、海鮮能吃嗎?這些是不是“發物”,是否需要忌口?吃了“發物”,傷口是不是不容易愈合,腫瘤是不是容易複發?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圍繞“發物”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為科學解答這個關于發物的問題,今天帶大家霧裡看“發”,讓大家可以科學忌口。
■什麼是“發物”?
“發物”一詞首見于明代醫學著作《普濟方》。傳統上廣義的“發物”是指能助邪發病的食物,具有加重疾病變化的特點,常和忌口飲食相聯系。
自明朝發展至今,“發物”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食物,如餐桌上常見的豬肉、雞肉、羊肉、牛肉、海鮮、香菇、竹筍等。原來“萬物皆可發”,看來不簡單。
但還有一點要注意,一種食物對于某些病人屬于發物,但對另一類病人可能具有輔助治療作用。如體質屬熱者,羊肉可稱為“發物”,而寒性體質者卻無恙;甜膩油脂類食物對痰濕肥胖者可成為“發物”,而對津液不足者則不然。可見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同的“症”,同一疾病、不同症型的患者往往有屬于個體的不同發物需要忌口。
■“發物”有哪些?
從現代醫學和營養學角度看,發物一般有幾類食物——
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一些海鮮、牛羊雞肉、熱帶水果等。
辛辣類食物:包括辣椒、大蒜、洋蔥等,過多攝入,本就容易刺激消化道,引發胃腸灼熱感,加重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高嘌呤食物:海産品、内髒等較高嘌呤的食物,在痛風急性發作期等會加重病情,是該類患者的“發物”,需要忌口。
■發物之說可信嗎?
看待“發物”應一分為二。
臨床上發物可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在有些疾病的治療上,還可以利用發物催發或誘發,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
對于腫瘤患者而言,傳統意義上的“發物”不可能引起腫瘤的轉移和複發。但是,一些燒烤之食、腌制之物等,可能就是腫瘤的“發物”。
■手術後,“發物”能吃嗎?
吃了“發物”會影響傷口愈合嗎?
臨床上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很多,除了傷口本身有無炎症感染、血供情況、患者年齡及是否疤痕體質外,營養情況也非常關鍵。日常被人家認為“發物”的魚肉、海鮮、牛羊肉因富含優質蛋白、低脂肪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其營養價值遠遠高于雞湯、魚湯、骨頭湯(飽和脂肪和嘌呤含量較多)。如果這些“發物”不是您的過敏食物,手術後就可以放心正常享用。
手術以後患者該怎麼吃?
除了聽從醫囑,不要嚴格拒絕“發物”之外,術後飲食一般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迷戀補品或是偏食,飲食需要多樣化,各種營養素都要攝入。術後的飲食要求清淡好消化,白粥的确滿足要求,但營養成分不夠全面,不能一直喝。煲了很久的湯看起來似乎很有營養,很滋補。實際上,煲湯不能把食材中的營養都溶進湯裡,湯中最多的還是水,以及脂肪、氨基酸等等鮮味物質。喝湯的話,湯渣食物也建議吃掉。
■腫瘤患者需要忌口“發物”嗎?
腫瘤患者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化療或放療)更需要營養的支持,蛋類、肉類和大豆制品都屬于優質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更是人體的免疫基石,并對腫瘤患者的預後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對于無特殊過敏的腫瘤患者,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不建議盲目忌口。
作者:杜海磊 應海峰 卞冬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生)
圖: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