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4天前,我寫過一篇關于貴州黔東南侗族人的傳統美食——老腌魚的文章,看的朋友還特别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7萬人閱讀過。這就說明很多朋友對我國的傳統美食文化還是有着濃厚興趣的,特别是對少數民族的民風習俗和飲食文化更加情有獨鐘,同我有着一樣的熱情。無論何時,他們的衣食住行,總能為你帶來無盡的神秘感,勾起你的強烈好奇心。那麼今天我将帶大家一起繼續走進貴州深山裡的神秘部落——黔東南的侗族人。
黔東南侗族村寨
貴州的黔東南位于貴州省的東南部,稱之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這裡一共居住着33個少數民族,其中尤以侗族和苗族的規模最大。對于有着53萬人口的黎平縣而言,它有着“侗鄉之都”的美譽,侗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70%。比如,黎平縣的“肇興侗寨”,就是享有“侗鄉第一寨”的黔東南最大侗族村寨!
生活在這裡的侗族和苗族人,最喜歡吃的就是“酸食”和“糯食”。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一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一天不吃糯,幹活老打坐”。侗族的“老酸魚”、“老酸肉”,就是“酸食”中的典型代表;“糯米飯”、“糍粑”同樣是侗族人一直流傳至今的拿手傳統美食。而侗族人的飲食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曆史沉澱,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産遠不止這些。比如還有大名鼎鼎的侗族“牛癟”、“烤魚”和“油茶”,其中最具神秘感的,我想除了“牛癟”,沒有其二。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聊一聊今天即将登場的主角——隐藏在黔東南深山裡的黑暗料理“牛癟”。
侗族人打錘糍粑
“牛癟”究竟是什麼?牛癟,貴州黔東南侗族人的傳統珍貴美食,用來款待貴客的上品,外人眼中的“牛糞湯”!
首先,我得重要申明一點:如果你到了黔東南,即使你無法接受“牛癟”這道美食,即使你認為它是世界上“最頂級的黑暗料理”、“最髒、最臭的食物”,但也得深深把它藏在你的内心深處,大不了回家之後,再糟蹋吐槽個三天三夜也無妨。不過,你千萬不要在當地人面前說它是“牛糞”!要不然他們會把你當做“另類”來處置,說不定會“揍你”!你怕不怕?
牛癟
牛癟,這種叫法隻是黔東南人的一種方言叫法,其實它的真正學名叫做“百草湯”。聽其名字就會明白其大意,就是由很多種草混合在一起做成的湯。而在當地人的眼裡,這可不是一般普通的“湯”,堪稱“神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百草湯”,不僅營養十分豐富,味道鮮美,而且還能治很多病。比如:健胃消食,幫助消化,畢竟侗族人喜歡吃黏性較大、不易消化的糯食;還能清熱降火,不易感冒。不過,雖然藥食同源,但是牛癟是否真的就有這些功效,至今也沒有任何相關權威機構的論證及報道,我們隻把它當作是一種少數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來理解就可以了,不去深究。
牛癟的制作過程牛癟,是黔東南人的珍貴美食,是用來招待客人的“招牌名菜”,一般人是無法輕易就能享受到這道美味的。其制作過程是這樣的:當地人将牛宰殺後,操刀師傅會把牛的胃和小腸破開,取出牛胃及小腸前端剛剛消化,營養還沒有被牛完全吸收的各種綠色百草殘渣,然後用絲瓜水進行清洗後,擠出汁水,最後加入牛膽汁和花椒、茴香、生姜、陳皮、香草、吳茱萸等香料,放入鍋内用小火慢慢熬煮而成。在煮的過程中,要不停地撈出表面的浮沫和雜質,經過多次過濾而剩下的粘稠液體,就是正宗的牛癟了,神奇的牛癟美食就是這樣制成的。
牛胃裡取百草殘渣
還别說是吃,寫到這裡,我的胃裡就在翻騰打滾了,有點想吐的感覺。哪裡有假,這分明不就是“牛屎”、“牛糞”嗎?牛肚子和牛腸子裡的東西不是“牛糞”,那是什麼?這樣看來,什麼紮壩人的30年臭豬肉、徽州人的臭鳜魚、愛斯基摩人的腌海雀等等,這些黑暗料理在黔東南人的“牛癟”面前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值得一提。如果真要我吃,還不如讓我下地獄算了,除非讓幾個壯漢把我手和腳按住,再把鼻子堵住,眼睛蒙上,像小時候生病了父母給我灌中藥一樣,硬生生灌進去,但結果怎樣,我不去猜想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道在外人眼中不可思議的”牛糞“菜,卻成了侗族人餐桌上的一道靓麗風景,是地地道道的侗族”招牌菜“。你不想吃,一般人想吃也不會給你吃,除非你是上等貴客。那這麼說來,我們可能還是沒弄清楚這道菜其中的奧妙,或許“以貌取菜”,是有些偏見。不妨我們來按照當地人的邏輯梳理梳理。
熬煮牛癟湯
侗族人為何對“牛癟”這道菜視若珍寶?牛癟的制作過程又隐藏着什麼奧妙呢?為什麼我們認為牛癟就是“牛糞”的觀點,當地人要極力反對呢?這裡面就有個界限問題,還别小看了侗族人的智慧,從科學上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所謂真正的“牛糞”,那必須是牛吃下的食物,先經過胃的充分消化分解,然後通過小腸吸收掉所有營養成分之後,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才是“牛糞”,牛糞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廢物。而牛癟的材料是胃消化之後,還沒有被小腸來得及吸收營養成分的百草殘渣,因此所有的營養成分都保留在殘渣汁水内,所以,用白草汁水熬成的牛癟,營養是相當豐富的。
為什麼要選用牛胃裡的食物來做牛癟呢?
這個很好理解,其實不隻有牛癟,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成“羊癟”。因為在侗族人的眼裡,牛的食物全是天然野草,各種各樣的天然植物,綠色天然無污染,這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無償的饋贈。同時牛是自我覓食,具有天生識别野生草類的好壞和有無毒性的本領,這是牛的本能屬性。牛很少生病,很少因吃草中毒,而且黔東南地處原始深山,崇山峻嶺,生态環境十分優越,許多植物都是非常名貴的天然中藥材。所以,侗族人認為牛吃下的東西,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也是很好的藥材,因此牛癟又叫“百草湯”就很好理解了。
牛在野外吃草
制作牛癟有什麼講究嗎?
牛癟的制作,不僅有講究,而且裡面是大有文章,那可是個十足的技術活,你不是專業師傅,就不要攬這個“技術活”,不然搞砸了,你得賠上一頭牛!其中關鍵難點有三點。
1、做牛癟之前,要讓牛胃裡所有的食物完全消化掉,重新讓它吃下山上新鮮的野草,這樣就保證了牛吃下的食物全是新鮮的百草,營養豐富,味道好。
2、這一點是技術性最強的。那就是要掌握好牛吃下草以後,這些草的大緻消化時間,既不能長,也不能短。時間長了,過頭了,營養成分全被牛的身體吸收掉了,還有什麼用?到了大腸的食物殘渣,那就真的成了“牛糞”了!而時間過短,胃裡的草還沒有完全被消化掉,營養成分還沒有被最大限度分解出來,如果這時候取出來,又是對食物的浪費,營養成分不足。能做到這一點,你說一般的人能有這個本事嗎?完全靠人的智慧和經驗去分析和把握,沒有任何現代科技設備和手段輔助。
看來,這牛癟真的是來之不易,其中的奧妙哪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悟透的。其成本之高同樣令人咋舌,為了做牛癟,就得犧牲一頭牛!難怪侗族人把牛癟當成寶,這也不足為怪了。看到這裡,你還敢在他們面前說牛癟就是“牛糞”嗎?我是不敢說了,怕挨揍!
3、做牛癟,還得會宰牛。這一點還稍微好一點,畢竟會宰牛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說來說去,這麼珍貴的東西,做好了吃起來味道又如何呢?又怎麼吃呢?還是那句話,不管是做法還是味道,那都隻能是當地人“孤芳自賞”的事兒。做好的牛癟有兩種吃法:直接吃和做牛癟火鍋。
直接吃也就是上面講的牛癟熬煮好了,直接喝湯或者是用生牛肉蘸着牛癟吃,這個吃法更加原始粗暴,熬湯的過程中,在沒有加其他香料之前,除了濃濃的腐草臭味沒有别的,而且越煮越臭,一直到最後加入各種香料之後,臭味和香味混合,臭味才相對有所緩解。真正入口的感覺,那就不隻是臭了,除了臭,還有苦和辣,不過神奇的是,還真有牛肉的香味。最明顯的就是苦味,草的苦味加上牛膽汁的苦味,真是苦上加苦。然而當地人卻把這當成了十足的美味,新鮮的牛肉片拌着濃濃的牛癟湯,一口下去,汁水四濺,苦味、臭味中夾雜着肉香,頓時食欲大開。
牛癟火鍋
牛癟火鍋,這是現在侗族後人們改良後的一種新吃法,也許是為了讓外人們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道傳統美食吧!牛癟火鍋畢竟相對于直接做出來的牛癟湯,濃度和味道要清淡很多,它隻是把牛癟作為火鍋的底料來食用。其它的配菜與我們平時吃的火鍋一樣,可以靈活多樣,調料也是多種多樣,但主要的肉類配菜還是牛肉。牛癟火鍋。如果你真有那個勇氣,還是值得一試,鮮嫩的牛肉融入綠綠的牛癟湯,清苦中摻和着牛肉的香氣,吃起來還别有一番風味!
我衷心希望:有朝一日,隐藏在黔東南深山裡的這道千年傳統美食,能夠走出深山,走出中國,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一睹我國少數民族的風采,領略他們的大智慧,品嘗他們的千年絕味,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
我是家常美味,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大家覺得有不正确的地方,歡迎留言指導,我每天在這裡為大家讨論美食相關的話題;分享美食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您的收藏 評論 轉發,關注 點贊,将是我繼續奉獻優質美食内容的強大動力,下期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