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髒的4大“求救信号”,一定要重視,早發現,遠離腎衰竭
“真的是生不如死!”
56歲的張大姐,回想起這幾個月的經曆,感歎萬千。
張大姐去年剛退休,平時酷愛健身和旅遊,本應享受退休後的美好生活,卻在今年3月份無明顯原因出現頸部、雙肩周、臀部、雙大腿肌肉疼痛、無力,下蹲後站立困難,休息後緩解。嚴重的時候兩個胳膊擡也擡不起來,起床、穿衣、梳頭都成了困難,嚴重影響生活日常!這讓張大姐甚是痛苦,整天愁眉不展。
為此,她先後輾轉多科室住院診治,考慮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但治療效果不明顯。後經親戚介紹來到風濕病科,完善相關檢查後最終明确了診斷。張大姐在規範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張大姐得的到底是什麼病,如此折磨人?其實她患上的是好發于50歲以上老年人,且随年齡增長發病還會漸漸增多的一種炎症性風濕免疫性疾病——風濕性多肌痛。此病老年女性更容易發作,65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最高。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風濕性多肌痛有哪些症狀?
風濕性多肌痛以頸肩帶、骨盆帶和大腿近端肌肉疼痛和僵硬為特征,發病部位為四肢及軀幹近端肌肉。如果有下面幾種症狀出現,就要盡快到風濕病科做相應檢查。
1.典型症狀
肌肉疼痛:四肢近端、頸部、肩部、臀部肌肉疼痛;上下肢擡舉受限,梳頭、持物、穿衣、擡腿和上下樓梯困難、下蹲和起立困難等。
關節疼痛、晨僵:以近端關節對稱性疼痛為特點,晨僵常見于頸部、肩關節,清晨起床時最為明顯。
2.全身症狀
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熱、全身酸痛、體重下降、倦怠乏力、睡眠障礙等。
風濕性多肌痛需要做哪些檢查?
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是一個排他性診斷,需進行必要的針對性檢查以鑒别診斷、明确診斷、了解病情的活動性,比如:
(1)查血沉(紅細胞沉降率)和C-反應蛋白。血沉增快和C-反應蛋白升高,可提示疾病活動情況,服藥後要定期複查。
(2)查肌酶譜、肌炎譜、肌電圖。必要時行肌活檢以排除特發性炎症性肌病。
(3)查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譜。其在風濕性多肌痛中可為陰性,有助于鑒别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結締組織病。
(4)查關節B超可發現滑囊炎、滑膜炎。而雙側三角肌下/肩峰下滑囊炎是其标志性改變,可協助診斷。
風濕性多肌痛如何治療?
1.中醫治療
中醫将風濕性多肌痛歸屬于“痹證”範疇。多因外感風寒濕等邪氣,侵襲人體經絡,使氣血痹阻,不通則痛;或因年老體衰,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經絡肌腠失養,不榮則痛。正如《素問▪痹論》雲:“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
臨床大多分為濕熱痹阻證、寒濕痹阻證、氣血虧虛證、肝腎虧虛證、脾虛濕阻證5個證型辨證論治。
而治療手段除了服用中藥,還可配合針灸、小針刀、中藥熱奄包等中醫特色療法進行治療。
2.西醫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初發和輕症病例可選擇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藥物可控制症狀。
(2)糖皮質激素:為風濕性多肌痛首選藥,一般為15-20mg/d口服,并根據症狀及病情活動情況調整劑量,然後逐漸減量,減藥不能過早過快,減至最小劑量維持6-12個月。
(3)免疫抑制劑:在口服糖皮質激素基礎上,可聯合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硫酸羟氯喹等藥,有助于激素的遞減,但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血常規,以監測藥物的副作用。
另外,風濕性多肌痛患者除了肌肉關節疼痛外,還有焦慮、抑郁等傾向,故治療過程中應加強溝通,做好病情解釋,開導患者,增強信心,同時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
風濕性多肌痛的病因和緻病機制尚不清楚, 且大多數患者和非風濕病科醫生缺乏對該病的基本認識,臨床常容易漏診、誤診、誤治。例如以頸部、臀部疼痛為首要症狀者,易誤診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
所以,診斷風濕性多肌痛前,需要排除老年性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肌炎、脂質沉積性肌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其他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和慢性感染等疾病,做好疾病鑒别。
更年期不好過,2個中醫食療方幫你平複情緒、緩解不适,快收藏!
所有女性朋友看過來!如果痛經喝紅糖水更痛,那你需要這碗湯
本文作者:狄朋桃、劉宴君
狄朋桃
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雲南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風濕病臨床、教學、科研工作15年。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類風濕關節炎、痛風、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風濕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