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0 16:30:23

什麼是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位于背部下方。椎管是腰椎内藏着脊髓及神經的管道,而椎管狹窄症是椎管内壁收窄,令脊髓或在該位

置分支的神經受壓(圖1)。

腰椎管狹窄症一般會引緻腿部抽筋、疼痛或麻痹,但亦可能導緻背痛,雙腿失去知覺,甚至引起膀胱及腸道功能問題。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1

腰椎管狹窄症的症狀

早期椎管狹窄并不一定帶來問題,但如果因收窄的地方壓着脊髓或神經,就有可能引發病征。這些症狀在初期通常不易察覺,但會随着時間逐漸惡化。

椎管狹窄症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腿部疼痛或抽筋──當患者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受壓的腰椎神經可導緻腿部疼痛或抽筋。當身體向前傾或坐下時,不适通常都可暫時舒緩,但當再站立的時候,痛楚或抽筋便會持續。自從羅馬帝國的皇帝克勞狄烏斯一世(Claudius)患有跛行後,我們稱因步行而令腿部痛楚的病症為「跛行」(claudication)。由腰椎管狹窄症造成的跛行,因為問題源自神經,稱為神經性跛行。血管性跛行是另一類型的跛行,當腿部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時便會出現。雖然這兩類的跛行有相似的症狀,但他們有兩個主要的分别:血管性跛行的患者在上斜路時情況通常會變得更壞,而站立不動時情況則有所改善。神經性跛行通常在落斜路時情況會惡化,但身體向前傾或坐下時情況會好轉,因為脊椎收緊(向前屈曲)的時候通常能減低壓力。背和髋部的放射性疼痛──神經受壓可引起由髋關節或臀部開始的疼痛,并向下延伸至腿部後方。當患者坐下時疼痛會更嚴重,而且通常隻會影響身體其中一邊(圖2)。這種分布範圍甚廣的疼痛一般稱為「坐骨神經痛」。腸道或膀胱功能受損(馬尾神經綜合症)──在嚴重的情況下,接連控制膀胱或腸道的神經有機會受到影響,引緻部份或完全的大小便失禁。如果您遇到以上問題,請立即求醫

不同類型的腰椎管狹窄症

先天性椎管狹窄症──較罕見的類型,是先天性的。 後天性椎管狹窄症──較常見的類型,通常是因年紀增長,脊柱退化而造成。解剖學上,我們會把狹窄症分 為中央型、側面型、椎間孔内型、椎間孔外型(圖 3) 1 。 而不同類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2

腰椎管狹窄症的嚴重性

腰椎管狹窄症大多隻在走路時造成腿部不适,治療後通常會完全康複。不過,如果延誤治療的話,有機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永久失去知覺──腰椎管狹窄症可能會導緻患者的腳或雙腿失去知覺。因此,患者若有傷口破損時可能察覺不到,最後演變成嚴重感染。

腸道或膀胱功能受損(馬尾綜合症)──這種并發症較難預測。即使及時進行手術,神經功能缺損的康複程度亦難以預計。

肌肉萎縮──即使受壓的部份得到舒緩,仍有機會變成永久性的肌肉萎縮。

導緻腰椎管狹窄症的原因

腰椎老化是最常見的原因。

脊椎面關節炎──屬骨關節炎的一種,脊椎後面的面關節受到影響。軟骨會随着年紀增長而退化,其平滑的表面會變得粗糙。若軟骨完全磨蝕,骨與骨的磨擦可以帶來相當痛楚。這時候,身體會試圖自行修複破損部份,生出新的骨質,即所謂「骨刺」。當這些骨刺在腰椎的面關節上形成,椎管内壁會變得狹窄。椎間盤突出──椎間盤可在沒有特别原因下突出,或會成為脊椎狹窄的原因之一。30歲以後,椎間盤有機會退化。水份開始流失時,椎間盤便變得扁平及更脆弱。最後,包着椎間盤的堅硬纖維外殼有機會出現細小的裂紋,導緻椎間盤裡面的啫喱狀物質滲出(突出或破裂),造成椎間盤突出症狀。

黃韌帶肥厚──背部韌帶退化時會變得僵硬及厚實。腰椎管狹窄症的元兇通常都是椎管内的黃韌帶。黃韌帶變厚可壓着神經,而僵硬的韌帶則妨礙脊柱的正常活動。

其他原因──腰椎管狹窄症的其他成因,可以是脊髓腫瘤、外傷、佩吉特氏病及軟骨發育不全等,但它們比較罕見,所以不會在本文章詳述。

導緻腰椎管狹窄症的風險因素是什麼

年齡是椎管狹窄的主要風險因素。患上腰椎管狹窄症的風險會于50歲以後增加。其他風險因素包括背部以往的創傷、腰椎管先天狹窄、運動時過度使用背部肌肉、以及骨骼代謝症。

應在何時尋求醫生的意見

很多人可能會忽略椎管狹窄的早期症狀,認為疼痛和僵硬隻是衰老引起的一般問題。如果疼痛、僵硬、麻痹或腿部軟弱困擾着閣下,建議您找脊骨專科醫生求診。但若出現的是罕見的馬尾神經綜合症,便需立刻進行手術

如何診斷出腰椎管狹窄症

病曆:腿部疼痛,背部有機會同時出現疼痛。

檢查:通常是背部僵硬,身體其他部份亦可能有病症。腰椎X光片,包括屈曲及伸展的──X光片往往能顯示退化的轉變,有助排除導緻類似症狀的問題,包括骨折、骨腫瘤、代謝疾病等。屈曲及伸展的X光片可顯示脊柱的活動是否不正常。

磁力共振掃描(MRI)──磁力共振儀利用由磁力和無線電波産生立體圖像。磁力共振掃描對于評估脊椎的問題非常有用,因為它能顯示出神經、其他軟組織和骨骼。磁力共振掃描所産生的叁維橫切面圖像,讓醫生對患者的體内結構狀況有更清楚的了解。亞洲專科醫生擁有一部特别的負重式磁力共振儀,讓患者能以站立的姿勢作掃描。這對于腰椎管狹窄症十分有用,因為症狀通常于站立時才會出現(圖4)

注射試驗──即使磁力共振掃描能提供清晰的剖析圖,但卻不能顯示「痛楚」。如果患者有背痛,有時需要在背部不同的位置注入局部麻醉藥,來找出疼痛的源頭。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3

治療方法

建議大多數患者先進行至少六周的非手術治療。若痛症沒有改善才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物理治療──透過治療師的輔助來強化背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并提升脊椎的靈活及穩定性。

休息或受限的活動──适度休息之後逐漸恢複活動,可改善症狀。特别是神經性跛行的患者,散步通常是最好的練習。另外騎單車也有用,因為可以令背部保持彎曲的姿态,減少神經受壓。

護脊支架或束衣──有助于提供支撐,尤其對腹部肌肉較弱或脊椎出現多過一處退化的患者更有利。

撲熱息痛──撲熱息痛/乙酰胺酚(必理痛、泰諾)屬溫和的止痛藥,與其他藥物有協同作用。隻要劑量正确,即使長期服用也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撲熱息痛已經能夠控制疼痛,便沒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

非類固醇消炎藥──這些藥物能減輕發炎和疼痛,但有胃潰瘍和傷腎的副作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包括非處方藥,如阿士匹靈、布洛芬(雅維、模特靈、Nurofen等)和藥性一般較強的處方藥。新的「COX2選擇性酶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西樂葆)與Etoricoxib(萬克适錠),相比以往的「非選擇性」藥物,擁有所有優點之馀副作用更低,即使長期服用亦非常安全(縱使未如撲熱息痛般安全)。

麻醉鎮痛藥──有些止痛藥含有嗎啡成份,常用的有:可待因、曲馬多、右旋丙氧吩、羟考酮(Oxycontin,與撲熱息痛混合成Percocet),Hydocodone(與撲熱息痛混合成Vicodin)。這些都是有效的止痛藥,但往往使人感到「頭昏腦脹」,而且身體會随時日逐漸适應它們,藥效便會減低。故這些止痛藥都不宜長期服用。

抗抑郁藥和抗癫痫藥物──阿米替林、加巴噴丁(Neurontin)和普瑞巴林(Lyrica)對于神經性疼痛非常有效。一般的副作用是令人昏睡(在夜間服用則問題不大),但有時它們可以損害肝髒。

肌肉松弛劑──巴氯芬與地西泮(Valium)對于治療背部肌肉痙攣非常有用,有助放松肌肉,配合物理治療使用效益更大。主要副作用是引緻肌肉無力和使患者昏睡。

硫酸軟骨素和葡萄糖胺──這些非處方食品補充劑,無論是單獨或一并服用都有助減輕骨關節炎的疼痛,但對神經受壓無效。此類補充劑可以舒緩脊椎面關節炎,但對腿部的問題幫助不大。它們是絕對安全的。

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類固醇能抑制發炎,特别有助舒緩後腿的放射性疼痛,一份劑量已經可以明顯見效。但由于類固醇能導緻多種明顯的副作用,患者能接受注射的劑量是有限的,通常一年不能注射超過3次.

有哪些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是減輕脊髓或神經的壓力,以保持脊柱的完整及強度。根據問題成因,有幾類手術可作處理。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将手術分為:

1.後路減壓術

2.後路減壓術與動态固定術

3.後路減壓術與脊柱融合儀裝置術

椎闆切除減壓術

主治症狀:椎闆切除減壓術是用以治療有神經性跛行和/或坐骨神經痛(但沒有背痛或結構不穩定脊柱)的腰 椎管狹窄症。 技術:這是典型的腰椎管狹窄症手術治療。将整個椎闆(覆蓋椎管背部的骨骼)移除後,神經承受的壓力便 會減少。在傳統手術中,外科醫生會在背上做單一切口(圖 5)。然而,有些外科醫生會使用微創技術作多個 小切口進行手術。雖然此法需時較長,但患者的痛楚通常會較輕,康複速度亦較快。 風險:使用現代技術治療,併發症較少出現,但仍包括感染、硬膜撕裂、神經根損傷、嚴重出血、深層靜脈 血栓、痲痹性腸梗阻、和神經性退化。 結果: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大大得以緩解,但椎闆切除術會明顯改變脊椎的正常結構,有可能會令脊柱不穩定。 約有二至叁成患者於 5 年後因背痛、脊柱不穩定或症狀複發而需要接受另一次椎闆切除手術。在這個階段, 他 們大多數需要接受脊椎減壓及脊柱融合儀裝置術(圖 6)。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4

椎闆切開術

症狀:椎闆切開減壓術是用以治療有神經性跛行和/或坐骨神經痛(但沒有背痛或結構不穩定脊柱)的腰椎管狹窄症,主要适合中央和側面的脊椎管縮窄。手術隻移除少量組織(圖7)。它的好處是可以保留較多脊椎的正常結構,讓肌肉可以在上面重新愈合。理論上,椎闆切開術對脊椎穩定性的影響比椎闆切除術少,且日後需要接受脊椎融合術的機會較少。這個程序能以微創手術進行.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5

技術:外科醫生隻移除部分椎闆、脊椎面關節的骨刺、和因增厚而壓向硬膜或神經根的韌帶。

風險:風險和椎闆切除術是相同的。

結果: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得以極佳的緩解。

棘突間牽引裝置

症狀:輕微至中度的腰椎管狹窄症,或會造成可能帶神經根病變的脊柱跛行。如果其症狀

時輕時重(即向前彎腰可舒緩)的話,便适宜置入棘突間牽引裝置(IPDD)(圖8)。這

裝置能撐開脊椎,為神經線制造更多空間。

技術:這個微創手術隻需透過非常小的切口進行。有時椎闆切開術(見上文)會同時進行。

病人通常可于手術當天下床。

風險:棘突間牽引裝置沒有進入椎管,并發症并不常見。若不幸發生,并發症可包括

感染、深層靜脈血栓、麻痹性腸梗阻、和神經性退化。如果同時進行椎闆切開術,并

發症與椎闆切除術是相同的。

結果:雖然棘突間牽引裝置是較新的技術,其效果至今是令人鼓舞的。治理中度腰椎管狹窄症時,會進行寬

椎闆切開術和切除部份脊椎面關節,來确保有足夠程度的減壓。但是,這種處理像傳統椎闆切除術一樣有可

能會破壞脊柱的穩定性。我們相信棘突間牽引裝置可以穩定脊柱,且日後不需要接受脊椎融合術.

後路脊柱融合儀裝置術

症狀:需要大範圍減壓的嚴重腰椎管狹窄、并存不穩定、嚴重變形及相關背部疼痛。手術前可能需要透過椎

間盤造影術和神經根阻斷注射測試,來确定症狀的源頭。有證據顯示使用注射測試有助估計手術的成功率。

技術:外科醫生會重整脊椎到正常位置,穩定脊椎來保護神經及治療背痛。此過程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

後路減壓,而第二部分是利用椎弓根骨釘和移植骨将脊柱融合。

大部份的個案可利用開細孔或穿過皮膚的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TLIF,圖9)來處理。其優點是出血少,傷

口痛楚較輕,比傳統開放式脊椎減壓融合術更快複原。在正常情況下,術後需要卧床2至3天,一周内便可

出院,6至9個月(骨融合所需的時間)後應可全面康複并恢複體育活動。

風險:跟椎闆切除術有相同風險外,更有植入物移位,融合失敗及加速鄰近椎間盤退化的可能性.

我們能否防止腰椎管狹窄症?

我們無法防止背部出現與年齡有關的變化,但以下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脊椎和關節健康:

定期運動──這有助于保持我們脊柱、關節和韌帶的強度及靈活性。為了獲得最佳效果,可配合散步和騎單

車等帶氧運動,再加上舉重訓練和伸展運動。運動前做好熱身及伸展運動有助減少背部磨損;做好肌肉熱身

則可減少損傷及增加靈活性。力量訓練可以鍛煉手臂、腿部和腹部肌肉,同時減輕背脊的壓力。應随着體能

上升,逐漸增加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以大部份日子做最少30分鐘運動為目标。

利用良好的人體力學──多注意我們如何坐、站、提舉重物、甚至是以何種姿勢睡眠,可有助長久保持我們

背部的健康。

選擇一張能支持腰背部的座椅以減少壓力──如有必要,放置一個枕頭或毛巾卷來支持腰背部,以維持其正

常的曲線。

駕車時,調整座椅,把膝蓋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水平,将座位移前以避免過度伸腿來踏油門。

提舉重物前,先決定将物件放到哪裡以及如何運送。推比拉更安全。經常屈曲膝部使手臂與物件成水平。避

免将物件高舉過頭。

為了最佳的睡姿,選擇較結實的床墊。用枕頭作支持,但别用那些令頸部形成大角度的枕頭。

保持健康的體重,超重會增加骨骼和關節的壓力.

腰椎管狹窄不治的後果(可怕的疾病容易緻殘)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