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7 09:01:05


前言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關于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問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是漢代《古詩十九首》之一,不過,很多人閱讀這首詩的時候,會發現這兩句詩有點怪,似乎跟唐宋以後的五言詩不太一樣,卻說不出為什麼?

仔細閱讀這首詩,會發現有兩點區别,和唐詩有所不同。這種差别,其實從南北朝齊梁時期就開始形成了。先看一下這首詩的全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随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鹄,奮翅起高飛。

一、上尾

在齊永明時期,出現了以沈約、王融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他們研究四聲八病,對詩歌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

《西北有高樓》這首詩中,有一個“詩病”在南北朝齊梁以後就比較少見了,就是四聲八病中的一種:上尾。

日本空海和尚《文鏡秘府論》中,記錄了當年他作為遣唐使所學到的唐朝詩學理論,在這本書中,詳細講解了四聲八病。

空海曾經專門拿這兩句詩作為例子,來解釋什麼是上尾: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第五字是:樓,第十字是:齊。這是一種詩病。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傳世名作)1

1、避免上尾-不同聲

沈約等人所說的四聲有平、上、去、入。樓、齊,都是平聲,所以就是同聲。這種情況被稱為:上尾。是八病中的第二種病。

不僅僅這首詩有此病,在齊梁以前的詩中,上尾現象非常普遍:

或雲: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文鏡秘府論》

不過, 齊梁以後的詩人如果還會出現上尾,就會被其他人認為是個門外漢,不懂作詩:

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鏡秘府論》

我們如果注意觀察齊梁以後、乃至唐朝以後的詩,就會發現詩人們大多會避免上尾之病。例如

沈約《昭君辭》:

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陰【河】。於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沾妝疑湛露,繞臆狀流波。日見奔沙起,稍覺轉蓬多。
胡風犯肌骨,非直傷绮羅。銜涕試南望,關山郁嵯峨。
始作陽春曲,終成苦寒歌。惟有三五夜,明月暫經過 。

第一句結尾:殿,是去聲;第二句結尾:河,是平聲。包括後面的詩句都是如此單數句都是仄聲,雙數句都是平聲。

詩聖杜甫的絕句《歸雁》:

東來萬裡【客】,亂定幾年【歸】。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第一句結尾客,是入聲,第二句結尾歸,是平聲。第三句雁,是去聲,第四句飛,是平聲。

又如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一首長篇五言古風:

纨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一句結尾:死,是上聲,第二句結尾:身,是平聲。後面的單數句,聽、日、卷都是仄聲,陳、賓、神是平聲。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傳世名作)2

​2、避免上尾-同聲如何避免上尾

但是第一句也有同聲的,那怎麼辦呢?空海和尚也記錄了:

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文鏡秘府論》

也就是第一句押韻的話,就不是上尾了。例如沈約的《日出東南隅行》:

朝日出邯【鄲】,照我叢台【端】。中有傾城豔,顧景織羅纨。
延軀似纖約,遺視若回瀾。瑤裝映層绮,金服炫雕栾。
幸有同匡好,西仕服秦官。寶劍垂玉貝,汗馬飾金鞍。
萦場類轉雪,逸控寫騰鸾。羅衣夕解帶,玉钗暮垂冠 。

第一句結尾:鄲,第二句結尾:端 ,兩個字同聲,但是押韻,就不是上尾了。懂格律詩的朋友知道,格律詩第一句如果是平聲結尾,必須要押韻。所以說注意四聲八病的永明體是格律詩的雛形,直接影響到了唐朝的形成。

例如杜甫五律《房兵曹胡馬詩》: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名,首句平聲,押韻。

古體詩也大多如此,例如李白《靜夜思》,首句光,押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齊梁以後的詩人特别注意避免上尾,當然也會有不在意的詩人,例如李白的《秀華亭》

遙望九華【峰】,誠然是九【華】。蒼顔耐風雪,奇态燦雲霞。曜日凝成錦,淩霄增壁崖。何當餘蔭照,天造洞仙家。

【峰】、【華】同聲但是不押韻。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傳世名作)3

二、韻腳與韻部

漢朝人的發音,到了隋唐時,有了一些變化。漢朝押韻的字,在隋朝就不一定押韻了。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來: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齊【上平八齊】

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 ◆階【上平九佳】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悲【上平四支】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妻【上平八齊】

清商随風發,中曲正徘徊。◆徊【上平十灰】

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哀【上平十灰】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稀【上平五微】

願為雙鴻鹄,奮翅起高飛。 ◆飛【上平五微】

用平水韻來分辨,可以看出,有【上平八齊】【上平九佳】【上平四支】【上平十灰】【上平五微】五個韻部。

古體詩是可以換韻的,但是根據換韻的規律,可以看出至少前面八句肯定沒有換韻。但是前8句仍然有三個不同的韻部:【上平八齊】【上平九佳】【上平四支】。

在隋朝以後,不換韻的詩中,這三個韻部不會同時作為鄰韻而通押。

王力先生總結鄰韻時說:

“支、微、齊”為一類,“支微”較近,它們與“齊”較遠。

...

“佳、灰”為一類。《漢語詩律學》

可見,這五個韻部在南北朝以後不同時作為鄰韻。

平水韻是從隋朝的《切韻》承續而來,基本可以看出,這五個韻部的字在漢朝時,還是可以通押的。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傳世名作)4

三、詩之寄托

柳宗元有一首五絕《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借歌詠江中漁翁,來寄托自己孤傲而失意情感,未必是寫實景。而這首《西北有高樓》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這是詩人虛拟的境界,通篇比興寄托。

詩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是樓下的聽歌之人,一個是樓上的弦歌者。弦歌者是一個思婦的形象:杞梁妻。

但是這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的兩種狀态。樓下的人是自己,樓上的人也是自己。

古人常用思婦比喻懷才不遇的賢士,詩人用聽者的角度刻畫了一個缺少知音的另一個自己。憐惜他人,正是憐惜自己。而這個“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的杞梁妻形象,才是真實的詩人心靈寫照。

結尾處,二者合為一體,但是,又能飛往何處呢?

願為雙鴻鹄,奮翅起高飛。

古詩十九首中,寫得最多的就是遊子與思婦的題材,反應了底層知識分子的失意、彷徨與痛苦。語言淺顯而情真意切,善于使用比興與寄托手法,對于後人的詩歌創造影響深遠。

曹植《七哀詩》前四句就是對《西北有高樓》的化用: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栖。

唐詩十首難寫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傳世名作)5

結束語

南北朝以前的詩, 讀起來感覺和唐宋詩不同,上尾和韻腳的變化是兩個常見的原因。《文鏡秘府論》中,提到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前八句中,每兩句一換韻。兩句都押韻,所以避免的上尾。但是第9、10句,又有上尾之病: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發現了嗎?9、10、11、12,這四句為一組韻,但是翻了上尾之病。上尾并非僅僅出現在一首詩的前兩句。

@老街味道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别

身輕一鳥過 詩聖杜甫一個字 難煞歐陽修和梅堯臣

觀宋填詞114 鄰雞不管離懷苦 黃公度暗諷秦桧如打鳴公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