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雖小,但與其相關的疾病并不少,常見的疾病包括: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甚至包括膽囊癌!與膽囊有關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很高,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困擾。
膽囊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涉及膽囊本身,還會連累其他的人體器官和髒器,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膽囊出了問題就一定要手術嗎?生活中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膽囊?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的健康密不可分!
一、消化不良,可能是膽囊腺肌症在作怪可能大多數人并不知道,膽囊其實屬于人體的消化器官,影響人的消化系統,負責人體的膽汁存儲和濃縮。膽汁是從肝内分泌出來的,能夠協助人體消化脂肪。
正是因為不知道這一點,生活中,很多人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上腹痛等症狀,通常認為是自己的胃“壞”了。其實并不然,也可能是膽囊炎。
膽囊腺肌症,簡稱GA,是膽囊的一種非炎症、非腫瘤性增生病變,屬于膽囊腺肌增生病,影像學主要表現為膽囊壁局部增厚,通常與膽囊炎、膽囊結石疾病相伴而行。根據組織形态學,該病可分為局限型、節段型、彌漫型。
據調查顯示,該病多發于50~60歲年齡段的人群。目前,超聲是診斷膽囊腺肌症的首選影像檢查方法。
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确一下,醫學中,膽囊腺肌症是一種良性的膽囊疾病,其發病慢,臨床症狀也不具有特異性,由此,容易被人們誤解為其他疾病。
膽囊腺肌症的臨床症狀,與膽囊結石、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表現類似,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飽脹、右上腹隐痛等,部分患者甚至沒有臨床症狀和體征。
由于症狀極其相似,且缺乏臨床特異性,因此對該病的診斷比較困難,需要借助專業診斷設備,進行影像學檢查,再結合患者體征和各項指标,首先排除其他相關膽囊疾病尤其是膽囊息肉,膽囊癌後,才會再進行更精準性地膽囊腺肌症檢查。
目前對該病的診斷主要是超聲檢查,使用超聲造影診斷膽囊腺肌症準确性更高,能夠更清晰地顯示膽囊壁的完整性,并判斷其内部回聲是否均勻一緻,診斷效果更佳。
對膽囊腺肌症患者是否進行手術治療,應該結合影像學診斷、臨床表現決定治療方案,嚴格把握手術指征。不過最新的專家共識認為膽囊腺肌症具有惡變潛能,建議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予以手術切除。
三、提醒:這兩類人,小心膽囊腺肌症!
雖然目前來看,膽囊腺肌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和明确,但是研究人員及醫生們普遍認為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與該病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
相較于膽囊腺肌症,膽囊結石和膽囊炎的名氣更高一些,更被大衆所熟知,這兩種疾病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患病率較高。那它們與膽囊腺肌症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聯呢?
膽囊結石持續刺激下容易出現反複膽囊黏膜損傷,由此導緻膽囊壁炎性反應反複發生,繼而形成慢性膽囊炎。
而慢性膽囊炎又可導緻膽囊收縮功能不良,體内膽汁淤積,然而進一步加重膽囊結石。
由此,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人體的膽囊黏膜萎縮,腺肌增生,黏膜上皮向膽囊壁内凹陷,導緻膽囊壁局部微環境改變并刺激上皮增生和周邊滑肌纖維的異常增生,進而出現膽囊腺肌病變。
且據調查數據顯示,高達60%的膽囊腺肌患者合并膽囊結石。由此可見,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患者容易引發膽囊腺肌症。
四、膽囊腺肌症,為何總敲響女性的大門?嚴格來說,膽囊腺肌症可發病于任何年齡,但多發于50~60歲人群。然而在這些人群中,女性患病率卻更高。臨床上曾有數據分析發現,在膽囊腺肌症患者中,女性的患病數量明顯高于男性。
對此,一些女性朋友可能就會發出疑問:“為何我們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此病?我們有什麼獨特之處?”
有研究表明,女性體内的雌性激素可能是膽囊腺肌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衆所周知,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明顯高于男性。
雌性激素能增加膽固醇合成,使人體膽汁内的膽固醇含量明顯升高。如果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不易被人體溶解,被溶解的膽固醇長期積累沉澱,容易形成膽固醇結石,刺激膽囊引起慢性炎症。
生活中,女性朋友需要注意避免體内的雌性激素水平過高。
雌性激素如果出現過高的情況,可以多吃富含硒和鋅的食物,如青花魚、海帶、胡桃等,适當提升雄激素水平,進而降低雌激素水平。
五、膽囊腺肌症引發膽囊癌?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膽囊腺肌症後,往往最先問的是“這是一種什麼病,我是怎麼得上這種病的?”,除此之外,還會問到:“這種病會變癌嗎?我會不會最後得了膽囊癌?”。相較于前者,後者往往是患者更為擔心的。
衆所周知,膽囊癌屬于膽道惡性腫瘤,其發病因素比較複雜,比如,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等疾病。
膽囊結石容易對膽囊黏膜造成物理刺激,長期如此,會引發膽囊慢性炎症、細菌感染,容易産出緻癌物質,增加緻癌風險。
而上文提到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是引發膽囊腺肌症的高危因素,由此可見,膽囊癌的發病因素與膽囊腺肌症的發病因素存在重疊。
因此,膽囊腺肌症是存在引發膽囊癌的可能性,具有癌變風險。
六、生活中做到這三點,利“膽”見效膽囊雖小,但是不可或缺。膽囊雖看不見,但其帶來的危害卻實實在在,讓人痛心疾首!膽囊是人體的一部分,如何保護膽囊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控制體重,注意定時進餐
如果體質肥胖,體内的膽固醇會出現過高的情況,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無法被有效溶解,會不斷沉積在人體中,由此造成膽囊損傷。控制體重、合理減肥對維持身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到有規律地按時進餐,尤其是早餐。
飯後少吃“閑食”,多動動
飯後吃點小零食,或來點飯後甜點,是很普遍的一種飲食習慣,但這種習慣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利于腸胃的消化。飯後久坐同樣存在這種風險,會不利于膽汁的排洩,對膽囊不利。
勤做護膽操,利“膽”見效
一些簡單的運動可以随時随地做起來,能起到促進消化、護膽的作用。如揉腹動作,可以圍着肚臍眼順時針緩慢揉動,飯後做效果更佳。再如拍打大腿兩側,拍打膝蓋以上的大腿部位,分四個節點拍打,每次拍打30次,每次5分鐘,利膽效果佳。
文章最後雖然提起膽囊腺肌症,很多人并不了解,對該病也不是很熟悉,但追溯每種疾病的緣由,好似都逃不開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看似不起眼的一種習慣,殊不知裡面蘊藏着健康殺手。因此,生活中積極有效的預防與定期體檢顯得尤為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