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蔣隽 何甯實習生 吳錦琇通訊員 查冠琳
日前,一則“超500萬學生脊柱側彎!脊柱側彎已納入學生體檢”的消息沖上熱搜。目前,廣東青少年脊柱側彎狀況如何?有何突出情況或誤區?羊城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我就是在高二那年檢查出脊柱側彎,才放棄了跳舞的。初三時我參加的學校舞蹈隊還拿了個全國冠軍呢!”今年剛高考完的小夏(化名)看到這則脊柱側彎的熱搜後,感慨地對記者表示,“如果在小學或初中時能及時發現并接受專業治療,也許我就不用放棄我堅持了十幾年的舞蹈了。”
像小夏這樣的遺憾,目前在青少年中有望越來越多的人被更早地檢測出來,及時幹預。
據悉,在我國,脊柱彎曲異常已成為繼肥胖症、近視之後嚴重威脅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疾病。2021年國家衛健委要求将脊柱側彎篩查項目納入學生體檢、篩查結果記入健康檔案。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對于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篩查與防治,廣東行動很早。2013年,廣東省教育廳便已發文,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五地開展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
據悉,廣州是全國最早一批實施學生脊柱側彎篩查的城市,至今已8年。截至2022年5月,廣州共開展六輪“地毯式”篩查,已完成累計超過161萬人次中學生脊柱側彎篩查,為疑似側彎學生提供專業脊柱健康指導,疑似側彎率逐年下降。
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小兒脊柱學組組長、廣東省新苗脊柱側彎預防中心創辦者之一楊軍林,以廣州多年篩查的實踐及大數據分析作為參考,作為專家牽頭參與《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防控指南》制定。2021年,該指南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正式發布。
10-17歲高發但篩查時間應提前!脊柱側彎是脊柱常見的畸形,大緻可分為結構性側彎和非結構性側彎兩種。其中,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最為常見,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約占脊柱側彎的70%—80%,高發年齡為10—17歲。而與姿勢不良相關的脊柱側彎,多為功能性(非結構性)側彎,及時通過姿勢調整等幹預手段有可能恢複。值得注意的是,姿勢不良以及錯誤的身體用力方式,也可能導緻結構性側彎加重。
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介紹,由于脊柱側彎早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而導緻側彎加重。20°以内的側彎若不仔細觀察,往往外觀不明顯,沒有明顯不适,活動也正常,因此等到能自行發現時,往往已經是30°-40°,此時再去治療會更加困難。通過讓專業篩查團隊進入校園開展篩查,能夠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有利于抓住側彎治療的黃金時間。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室主任廖八根教授表示,盡管高發年齡為10—17歲,但篩查時間點應提前規劃,應在生長高峰期到來之前及時篩查,盡早發現,才能把握發現與幹預的窗口期。“具體而言,女生應在月經初潮前1年,9-10歲時間段,而男生則可在12-13歲,重點關注篩查。”
女生更易“側彎”?不同階段不同幹預方式“學校曾對五、六年級800人左右進行篩查,發現28人疑似脊柱側彎,其中女生26人,男生2人。”廣州市東山培正小學校長葉志丹表示。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室副主任張曉輝介紹,目前廣州青少年的篩查結果顯示,重度脊柱側彎中,女生是男生的10-20倍。“這可能與遺傳、激素水平、脊柱矢狀面生物力學特征等因素相關。”
張曉輝建議,當檢測出疑似脊柱側彎時,應盡快到當地專業醫院的脊柱專科、骨科就診,進一步檢查,及時治療。
誤區1:增強腰背力量,即可防治側彎?
張曉輝提醒,在姿勢矯正基礎上,增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一些訓練,保持動作正确、穩定脊柱,有助于防治側彎。但若負荷量過重,或如羽毛球、乒乓球、擊劍等不對稱運動,以及某些舞蹈的不對稱練習動作,則有可能加重脊柱側彎。但一般因不對稱訓練引起的都是功能性脊柱側彎。而相關的訓練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誤區2:僅靠專業篩查,一年一次就夠?
掌握正确方法,家長也可居家簡單觀察:孩子除去上衣後,從孩子身後觀察孩子站立位後背,觀察肩部、肩胛骨下角、雙側骨盆是否等高?脊柱棘突是否在中線,雙側腰際線是否對稱?再觀察孩子彎腰90°時背部、腰部是否等高?如存在上述異常,可及時向脊柱科、骨科或康複科醫師求診。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