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主産于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春末夏初采收壯實的葉片,曬幹刷去毛,洗淨切碎入藥。常生用或蜜炙用。
一、枇杷葉的功效:
枇杷葉味苦,平。歸肺、胃經。功效能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止渴。
常用于肺熱痰嗽,陰虛勞嗽,胃熱嘔哕,消渴及肺風面瘡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别錄》:“療卒啘不止,下氣。”
《新修本草》:“主咳逆不下食。”
《本草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玉楸藥解》:“清金下氣,甯嗽止吐,清涼瀉肺,治标之品。”
《本草備要》:“清肺和胃而降氣,氣下則火降痰消。治熱咳,嘔逆,口渴。”
二、枇杷葉的配伍應用:
1.用于肺熱咳喘痰稠。枇杷葉能清肺化痰,下氣止咳,尤善治風熱燥火所緻之咳嗽。治風熱咳嗽,常配伍前胡、桑葉、杏仁、菊花等藥。
若治燥熱咳喘,常配伍桑白皮、沙參等養陰潤肺之品。
若治肺熱咳嗽,常配伍桑白皮、黃芩、貝母等清肺之藥。
2.用于胃熱口渴,嘔哕等證。枇杷葉有清胃熱、止嘔逆之功。治胃熱嘔逆、口渴,常配伍麥冬、竹茹、蘆根等清胃生津之品。
若治胃熱嘔吐,還常配伍生姜、半夏、黃連等藥,共奏清胃止嘔之功,療效顯著。
李時珍言:“火降痰順,則逆者不逆,嘔者不嘔,咳者不咳,渴者不渴矣。”
三、枇杷葉的用法用量:
枇杷葉常入煎劑,也可熬膏或入丸散,近年還常用其制作各種口服液。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至幾十克。
枇杷葉入藥,須刷去毛,否則易引起咽喉不适。若用蜜炙,則可防此弊;若生用,則需包煎。
《新修本草》:“用葉須火炙,布拭去毛。不爾,射人肺,令咳不已。”
黃元禦言:“去毛,蜜炙,止嗽最善。”
汪昂言:“拭淨毛,毛射肺,令人咳。治胃病,姜汁炙;治肺病,蜜炙。”
四、枇杷葉的應用注意:
枇杷葉味苦性寒,故風寒咳嗽及胃寒嘔吐者當禁服。
~
——中醫實戰筆記20.10.19晚
#中醫實戰筆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