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連鎖年末“沖刺”話音未落,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百姓”)就抛出了重磅消息。
12月10日晚間,老百姓發布公告稱,與湖南懷仁大健康産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懷仁大健康”)及林承雄、陳毳萍簽訂《合作意向書》,各方就上市公司以現金方式受讓标的公司部分股東合計持有的标的公司46% - 72%的股權達成初步意向。
作為2021年擴張最猛的上市連鎖,老百姓的并購消息爆出并不會令人意外,而并購對象是懷仁大健康頗讓人意外。湘西的龍頭連鎖、連鎖藥店50強、省域3強······懷仁大健康身上的标簽讓這次交易更加引人關注——區域龍頭也逃不過“賣掉”的命運。
01
湖南省域門店數第一
公告顯示,懷仁大健康成立于2002年,林承雄、陳毳萍合計持有52.34% 股份,為懷仁大健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對老百姓來說,懷仁大健康并不陌生。此前,老百姓直接持有懷仁大健康4.16%股份,交易後,老百姓将持有懷仁大健康50%以上股權,實現對其的控股。
而本次交易将進一步鞏固老百姓在湖南的“江湖地位”。券商研究報告指出,交易後老百姓在湖南省14個地州市中将實現7個門店數量排名第1,門店數有望達2700 家,将成為湖南省域門店數第一的連鎖藥房企業。截至三季度末,老百姓擁有門店總數8163家,其中直營門店6055家、加盟門店2108家。
随着懷仁大健康納入老百姓的“勢力範圍”,老百姓在大湘西區域的市場份額和競争優勢得以顯著提升。資料顯示,懷仁大健康在懷化、邵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等湖南大湘西區域,曆經二十多年的深耕細作,并拓展至貴州等周邊區域,目前共擁有650餘家自營藥店,在懷化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的門店數名列第一。
老百姓與懷仁大健康的“故事”早在幾年前就發生了,2019年11月,老百姓就收購懷仁大健康111家門店;2020年6月,又收購懷仁大健康的股權。
門店數湖南省第一位必然增加老百姓的業績,特别是大本營湖南省的營收蛋糕随之增大。老百姓三季報顯示,包括湖南省在内的華中區域營收為43.66億元,占總營收38.7%,而懷仁大健康的加入,其在湖南省的營收估計将增加20億元左右。
事實上,老百姓湖南的勢力範圍并不局限于此,相關資料顯示,其在湖南藥店市場的觸角比較長。在剛上市不久的達嘉維康,老百姓股權占比接近5%;它還與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湖南百高藥房,占股49%,不過從最終受益股份來看,老百姓的占比最高。
02
懷仁大健康的打算
在2019年懷仁大健康賣掉111家門店時,懷仁大健康董事長林林承雄談及其中原因,稱主要是基于發展戰略的主動調整、發展路徑的特别選擇、轉型升級的現實考慮。
他說,湖南市場中老百姓和益豐兩家上市連鎖,在全國行業中他們都是無與倫比的巨無霸,在湖南更是雄霸一方。所以,如果懷仁大健康想繼續再以“藥品零售”為特色上演“三國鼎立”,現實來看,空間不大。
這是湖南市場的事實,也可以說是區域龍頭的無奈,甚至是“難以突破”的障礙,最大的困難莫過于資金、人才的限制。懷仁大健康剝離“藥品零售”闆塊也不失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從它近幾年的發展策略來看,這個改變早有迹象。
早年間,在大力發展藥品零售的同時,懷仁大健康已開始布局養老、母嬰、中醫藥等闆塊,從單一的藥店業務向醫養大健康的方向發展。
從最新的消息來看,懷仁大健康布局豐富,包括藥品零售、物流批發、博世康中藥飲片、母嬰生活館,以及正在打造建設的康養産業。每個版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和發展規劃。特别是黃精項目,發展空間巨大,欲打造百億黃精産業鍊。
在這樣的情況下,賣掉懷仁大健康的部分股權并保留一部分,這樣不僅解決了轉型發展的資金問題,而且650多家藥店納入老百姓,上市連鎖的資源加持或許會讓懷仁大健康的零售闆塊發展得越來越好,可謂是“雙赢”的局面。
上市一早納入了懷仁大健康的日程中,懷仁市相關部門針對這個事情開了多次調度會,出售部分股權可獲得更多資金,聚集更多資源推動上市,或許就是懷仁大健康目前最大的打算。
03
區域連鎖的出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懷仁大健康“賣掉”是雙赢的買賣,但我們應該看到,藥品零售行業向巨頭聚集的趨勢愈發明顯。
無論是從近幾年的行業集中度還是并購案來看,以上市連鎖為主的連鎖巨頭都是主角,首先體現在門店數量方面,包括國大在内幾大上市連鎖的門店總數接近5萬家,業務範圍覆蓋全國各個省區。縱觀它們特别是早期上市的四大民營上市連鎖及國大等企業,攻城略地是它們目前發展最主要的方式,而這背後則是考驗着企業的資金厚度。
近幾年來擴張勢頭最猛的老百姓,正是憑借世界銀行長期貸款及直接融資資金,以及引進騰訊等投資者,一手收購優質連鎖藥店區域龍頭,一手新開店、開好店。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集采、醫保改革等醫改政策的落地執行,加上疫情及網上渠道的沖擊,包括不少區域連鎖面臨着巨大的發展壓力,這些連鎖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擴張是必然選項,但資金、人才成了絆腳石。上市似乎成為了這些連鎖的“獨木橋”,在這些連鎖中除了已經上市的達嘉維康,包括華人健康、泉源堂、叮當快藥等零售企業都在加快上市的步伐。
不過這條路并不是一帆風順,據最新報道,華人健康5月在深交所創業闆申請上市,目前還處于審核狀态。
而對于外來資本,對于一些連鎖藥店的老闆來說,這可能意味着話語權被稀釋乃至喪失,并不是每個連鎖老闆都願意擁抱外來資本。
當然,賣掉或者像懷仁大健康那般在醫養、母嬰、中醫藥等闆塊加碼,做大做全自身的産業鍊,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最後還是“錢”的問題。
在政策引導提高集中度、培育5-10家500億企業的大背景下,上市連鎖等巨頭借助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張勢力範圍是必然的,雖然它們會考慮成本、利潤等方面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他連鎖(區域連鎖)能“熬”多久,如果這些連鎖想賣掉,上市連鎖巨頭肯定不會拒絕;如果不賣,上市連鎖不斷在市縣區等區域填補空白,擠壓這些連鎖的生存空間,不過是以時間換市場空間。
說到底,就是一個選擇題,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答案。
*本文作者虛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