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遊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間别人精心布置的茶室。
在已經枯萎的紫藤花架下,一方小小地塌上安放着一張矮桌,兩個藤制的蒲團安放在兩側。
桌上放置着一個陶制的煮茶台,上面正咕嘟咕嘟地煮着茶。
幾碟子茶食,一束幹花,幾縷陽光穿過紫藤架,在茶桌上留下了婆娑的光影。
這本是一副極美的茶室圖。
但是爐上煮的那壺茶實在是大煞風景。
濃重的醬油色茶湯把原本透亮的玻璃茶壺都染成了陶土色。
這番美景難道不該配上一壺清澈透亮的茶湯嗎?
也不知道主人是怎麼煮茶的。是不是冷水煮茶,有沒有先把茶葉泡開,煮的時間是否過長。
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要知道煮茶時,操作不當,煮茶工具錯誤都可能使茶湯變成一碗苦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先選擇一款合适的煮茶壺吧。
上網一搜,有人說鐵質的煮茶壺煮茶快,有人說銅制的煮茶壺保溫好,還有人說玻璃制的煮茶壺方便觀察湯色,我們煮茶時究竟應該選擇哪一款?
現在人們為了養生會選擇炖一些湯品、燕窩之類的東西,于是養生壺應運而生。
你知道嗎?用養生壺煮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非常适合煮茶新手。
你隻需要設定溫度,想要煮多長時間,按下開關之後,養生壺便會盡忠職守地把茶葉煮好。
簡單的操作,非常好上手,根本沒有難度。
但是這樣“死闆”的設定,新手煮茶時,可能會将茶湯煮得過于濃厚。
而且我們不可能不拿養生壺煮其他東西,畢竟它是一個多功能加熱的小家電。
冬天煮點桂圓紅棗湯,煮點紅糖姜茶,夏天煮點涼茶,也有人拿它直接煮中藥什麼的都是很方便的。
但是,如此一來,養生壺可能會留下一些味道過于濃重的中草藥味,尤其是密封橡膠圈,味道更甚。如果這時候煮茶,茶難免會帶上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不屬于茶葉的味道。
如果是新手作為一個煮茶入門的小工具,還是不錯的,如果發現自己不喜歡煮茶,也能拿養生壺做其他事情,算是物盡其用了。
那麼,鐵質、銅制、銀質等金屬材質的壺,适合用來煮茶嗎?
其實并不适合。
鐵壺十分容易生鏽,保養時需要用到油類,才能減少生鏽情況,但是有可能污染茶湯。
而且鐵質内部的金屬元素,容易和部分茶内質結合形成沉澱,使茶湯風味大減。
而且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空氣中的水、氧氣發生反應,生鏽是一件鐵制品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隻能盡量減少這件事情發生的概率。
再說銅壺,銅的性質相對穩定一點,也會生鏽生出銅綠。
銀壺的價格相對較高,而且存在金屬用料不純的問題。
不鏽鋼制品因為市場監管力度完善,想買到不合格制品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其他金屬不是主流炊具使用的金屬,市場管理存在一定漏洞。
更何況它們的特性也不适合煮茶,何必強求呢?
那麼紫砂壺等陶制茶壺适合煮茶嗎?
古人煮茶的時候都是造型簡單、古樸的陶制茶壺。
我們在古詩中也經常能讀到這樣的場景“風爐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
透過窗紗的究竟是花香還是茶香?
用陶制的茶壺煮出來的茶,格外綿潤。
但是因為陶制多孔的原因,它們在煮茶的過程中會吸附一些茶香。
茶湯更潤了,香味卻降低了,還是那句老話,看你怎麼取舍了。
還有一些劣質的陶壺,就算用水煮過多次,還是會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土腥味。
用這樣的茶壺煮茶,還是算了吧。
那有沒有一款不生鏽,不會吸附茶香的實用的茶壺呢?
答案隻有一個:玻璃茶壺。
玻璃是現代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的材質,因為使用度高,所以對材料的開發程度也高,不僅耐高溫,而且不容易碎裂,價格相對紫砂壺、銀壺等比較便宜。
比起“死闆”的養生壺,玻璃茶壺可以根據煮茶人的心意停止煮茶,操控性更強。
不用擔心生鏽,不用擔心吸附茶香,光滑的材質清洗起來十分方便。
茶漬茶垢隻要使用完之後及時清洗,基本不會殘留在茶壺内部。
而且玻璃材質通透,煮茶時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茶湯的顔色,判斷茶湯的濃淡程度,避免煮得過于濃酽。
至于玻璃茶壺要不要内膽,沒有太多講究。
帶内膽的茶壺,茶葉與水之間到底多了層隔檔,煮的時候需要多煮一會,但好處就是茶葉不會粘的茶壺壁上到處都是。
沒有内膽的茶壺,茶味析出快,比較省時間。
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
我們可能沒有古人那番閑情逸緻,但是能有半日屬于自己的時間,煮上一壺茶,想來是十分快活的。
現下溫度正低,煮上一壺好茶,暖身暖心。
挑選一款适合的茶壺,使用起來順手順心,十分重要。
畢竟好茶好水,怎能不配上好的茶具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