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麼是BMI?
所謂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縮寫,即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重要标準。BMI是通過我們人體體重與身高這兩個數值來獲取的,可有效評判一個人的健康營養狀況。
它的計算方法也很簡單,即BMI=體重(kg)÷身高2(m2)。
02
BMI有沒有數值範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給出的亞洲BMI标準,我國制訂了中國參考标準。快來看看自己屬于哪個梯隊的成員。
No.1
流言1: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消耗脂肪
很多人認為需要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消耗脂肪,所以減肥一定要做緩慢的有氧運動。這個流言已經沒辦法追溯源頭了,隻能鄭重澄清,這是完全錯誤的。
從運動開始的第一分鐘就是糖原和脂肪混合供能,雖然運動時間越長,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但也隻是從50%上升到60%這樣一點點的差别。并不是運動一過了30分鐘就開始奇迹般地隻消耗脂肪了。
那麼哪種運動利于減肥?是有氧運動(強度低時間長),還是力量訓練(爆發式抗阻力運動)呢?
在運動生理界的共識是,HIIT(短時間高強度 爆發式抗阻力運動)最利于燃脂,這類運動雖然總時間不長,但是可以産生運動後燃脂效應。
如果早上練幾組HIIT,可以讓一天的基礎代謝率升高,持續減脂。但是HIIT運動後會有很強的饑餓感,所以記得不要吃太多零食哦。
No.2
流言2:運動會讓我變壯,減肥隻要節食不運動
運動本身消耗的能量比起運動後的那頓大餐可能微不足道,跑步30分鐘或者4~5km消耗大約250~300kcal的熱量,相當于5塊巧克力餅幹。很多人認為運動了就可以多吃一點零食,這樣肯定是不能減肥的。
但是運動的好處不止限于當時消耗的那點熱量。
運動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比起坐在電腦前吃零食更為健康,且多種研究都證實運動對于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有益。
同時,運動(特别是抗阻運動,也就是我們日常理解的力量訓練)還利于肌肉生長,更多的肌肉本身就可以幫我們消耗更多的熱量,增加基礎代謝,更容易瘦下來,人看着也更緊實。
女生不用擔心肌肉過度增加,女生隻有很少的雄激素,想長肌肉非常困難,以我們日常的運動量,根本不用擔心維度過大,很多專業運動員每天專門訓練還很難達到呢。
No.3
流言3:減肥=多吃蔬菜和水果
很多人提到減肥的第一反應就是吃草,還有吃水果、喝果汁代餐之類的。
蔬菜和水果本身是有益健康的,大多數健康的食譜也都推薦每天攝入幾份蔬菜水果,之前強烈推薦的“地中海飲食”也是一樣,但是如果不在其他行為和生活方式上做改變,比如在攝入很多主食的同時還吃大量的蔬菜水果,或者仍然持續靜坐的生活方式,那麼單憑蔬菜水果本身是無法減肥的。
而且水果和蔬菜還有點區别,水果中的糖分含量較高,而升糖指數是吃某種食物後血糖升高的速率,很多水果的升糖指數很高,特别是熱帶水果,菠蘿、荔枝、芒果、木瓜等,升糖指數都達到60以上(純葡萄糖是100)。
與水果不同,果汁是把水果中的糖分提純而棄去了膳食纖維部分,果汁的升糖指數普遍比同種水果高出20左右,所以隻喝果汁的代餐不一定能減少熱量攝入,升糖指數還會更高,讓你合成脂肪更多、餓的更快。
No.4
流言4:要減肥一定要低脂
減肥≠低脂,這是近幾十年營養學研究的一緻結果,數不勝數的實驗證實低脂肪膳食的減肥效果并不是最好的,而且“地中海飲食”的脂肪含量占37%左右,就比普通膳食高,它卻是最健康的飲食之一。
減肥就是要減少脂肪是最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之一。
有人的想法是吃什麼長什麼,多吃脂肪就長肥肉,這是不對的。所有的食物,不論脂肪、糖、蛋白質,都是要經過消化吸收後成為最基本的小分子才被吸收的,98%的膽固醇是内源合成的,而不是從食物中直接獲得。多少熱量會儲存為脂肪是由熱量平衡和激素調控的。
另外一些人的想法更有道理一些,脂肪1g=9kcal,而糖類1g=4kcal,脂肪能量密度高,所以吃多了更容易胖。
這是沒錯的,但是脂肪的升糖指數低、消化所需時間長,所以隻要适量、搭配的好,脂肪也是減肥利器,況且健康的脂肪(橄榄油、深海魚、堅果)含有更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益。
随着“低脂”概念的流行,很多食品企業會利用“低脂”作為賣點,低脂酸奶、低脂飲料比比皆是,但細看食品标簽,這些“低脂”的食物,糖的含量超高,并且有很多增稠劑、着色劑,這些合成食物反而是減肥的大敵。
No.5
流言5:體重是由基因決定的,有人天生吃不胖而有人喝涼水都長胖
肥胖确實有基因的成分,比如先天缺乏瘦素的小鼠,它們進食明顯增多并且導緻嚴重肥胖。人類中也有一些遺傳疾病會讓體重控制機制出問題,從而導緻肥胖,但是這隻是極少數情況。
對于大多數人,體重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研究顯示通過改善環境和生活方式治療肥胖可以達到和使用藥物類似的療效。
從20世紀初到現在,肥胖的比例是明顯上升的,而人類的基因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改變的隻是環境因素,更加說明了後天生活習慣和環境對于體重的影響非常大。
No.6
流言6:熱量逆差是可以簡單疊加的
減肥和能量差有關,攝入<消耗就會出現逆差,但是逆差是不能簡單疊加的。
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每天多消耗100kcal,一年可以多消耗36 500kcal,每斤脂肪是4500kcal,所以一年可以減8斤脂肪,5年可以減40斤脂肪。但是實際上在臨床試驗中看到的是,每天少吃100kcal,5年大約能減9斤,和預計的相差甚遠。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身體會通過各種方法拒絕改變,降低基礎代謝,努力将體重控制在穩定的調定點,導緻所減的體重不是簡單的疊加。
少攝入的能量也不會完全減在脂肪上,也會流失肌肉等瘦體重,所以能量逆差≠減掉的肉肉。
減肥不隻是做數學題這麼簡單,而是要持續讓自己的身體處在新的挑戰中,離開自己的“舒适區”,才能維持減肥的速率。
BMI有什麼具體意義呢?和糖尿病有什麼關系呢?
BMI指數除了能表達營養狀态外,在不同的人群中還有不同的意義,對于糖尿病的風險預測和控糖效果都有一定意義。
對于普通人,當你的BMI指數越高,那麼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越高。如果你的BMI≥24kg/m2時,就算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了。
對于糖前期人群,糖前期即指出現血糖異常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标準。如果BMI達到或接近24kg/m2,醫生會馬上建議你進行飲食控制、運動鍛煉甚至藥物治療,以減輕你的體重。有很多大型研究都證明了,減輕體重對降低糖尿病的風險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的BMI指數顯示超重,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應每年去醫院進行糖尿病的篩查。
對于糖尿病人群,BMI除了能提示風險以外,也是醫生為你制定糖尿病治療計劃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标。每次去醫院,醫生都會讓你測量BMI,然後根據你的BMI及綜合情況給予相應的降糖藥物和藥物劑量。這裡醫生給糖友的建議是BMI應維持在24 kg/m2以下。
可見,對于糖尿病的發現和管控,BMI都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
來源: 平安焦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