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給朋友說話時,朋友卻一邊捂着鼻子,一邊心裡想:啥時候說完?你有口臭啊。
對于你說的内容,别人可能一句都沒聽進去。而這一切的根源,可能僅僅是你的脾胃出問題了。
這就要聊聊郁熱上蒸是怎麼回事了。
郁熱上蒸,讓人想起蒸饅頭。
蒸饅頭的時候,上面蓋住,這是所謂郁,将熱氣郁積在裡。水在饅頭下方沸騰不停,這是所謂熱。郁 熱,會緻水蒸氣上行,而蒸用的水慢慢變少。饅頭則因得到水蒸氣的熏蒸而發泡變大變熟。
而胃呢,常被比作一口鍋,這口鍋如果過熱,不僅胃中的津液會被蒸發,熱氣同樣會上行,經過肺及口腔咽喉。但口腔咽喉又不是饅頭,怎禁得熱氣熏蒸呢?
所以口臭,口舌生瘡,齒龈腫痛,咽幹口苦,都可因郁熱上蒸而發生。且胃中因熱,而有胃灼熱痛。胃之津少,其下一站腸道的津液也受影響變少,引起腸燥便秘。
那麼這個胃熱是怎麼産生的呢?
邪熱犯胃,或是肥甘厚味,或是肝膽之火蔓延到鄰居胃,都可令胃消化的動力不足,食物積聚在胃而發酵化熱。
中成藥養陰口香合劑,清胃瀉火,滋陰生津,行氣消積。正可用于胃熱津虧,陰虛郁熱上蒸所緻的口臭,口舌生瘡,齒龈腫痛,咽幹口苦,胃灼熱痛,腸燥便秘。
本方源自宋代官修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甘露飲。所謂甘露,古有“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的說法,是一種清涼芬芳的感受。
養陰口香合劑在甘露飲的基礎上減去熟地,增加了龍膽草、藍布正、麥冬、黃精,并配以現代清新口氣常用的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枸橼酸(又名檸檬酸)這類配料,同樣可令口中清涼芬芳,且因是成藥,服用起來更方便。
組成:石斛(鮮)、朱砂根、茵陳、龍膽、黃芩、藍布正、麥冬、天冬、枇杷葉、黃精、生地黃、枳殼。輔料為:苯甲酸、枸橼酸、羟苯乙酯、蔗糖、薄荷腦。
方中石斛甘寒,是養胃陰生津的。黃精甘平,既補腎之精氣,又健脾潤肺生津液。
二味合力,護住胃之本體,并考慮到腎為胃之關,腎關利則胃氣轉。
朱砂根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是治扁桃體炎,急性咽峽炎等喉道疾病的良藥,解除胃熱上行引起的咽喉問題。
茵陳、龍膽草、黃芩均清熱燥濕,且茵陳除了是治黃疸佳藥,還可除大小腸之熱。
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黃芩尤能清肺熱。
三味各自發力,從腸道、肝膽這些外圍解除胃熱問題,有如戰場上的友軍。
清熱燥濕之後,胃中津液不足怎麼辦。肺喜潤,肺津液不足怎麼辦?
天冬和麥冬也清熱,但力度卻沒有上三味的大,且還有甘補生津之功。所以二味聯手,是生津增液、滋陰潤燥的代表,肺陰胃陰都能養。尤其天冬上潤肺,下滋腎陰,将生津增液貫通上下。
枇杷葉也是肺胃的好朋友,以苦而微寒之性,能把肺中的雜質清除,且能讓胃中不守規矩的氣機降下來,并以利尿之功将雜質趕出去,起到打掃戰場的作用。
藍布正是一味冷背中藥了,為薔薇科植物路邊青或柔毛路邊青的幹燥全草。上治咽喉病,下治腸道病,且有益氣健脾,補血養陰的補虛之效,起到建設城池的作用。
苦辛酸而溫的枳殼在方中的作用不小,可讓脾胃氣機動起來,不僅與前述諸味之寒形成互補,更能如風一般卷去胃中垃圾積滞,從根源上消除滋生胃熱的可能。
生地黃涼血平肝益腎,為全方清胃之熱提供後台支持。多味合力,鳴金收兵。
本方以舌苔黃膩為辨證。
市面上的香口産品不少,如果用了效果差強人意,而又确是因胃熱而起,不妨試試這味中成藥呢。
再聊點與本方無關,與病症有關的治療方式。
關于口苦,小柴胡顆粒也可治口苦,而小柴胡顆粒除了和胃,還能疏肝,所以肝與胃這兩個鄰居,出了問題常常是共治的關系。
而對于口幹來說,也不要忘了烏梅哦,烏梅的生津止渴功效那可是大名鼎鼎,夏天天熱傷津,所以烏梅類飲料尤其是酸梅湯受歡迎呢。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中成藥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
我是@内分泌科呂主任 大家有問題都可以留言,我看到後會及時回複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