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韶,字子美,号梭山居士,撫州金溪(今江西撫州)人。陸九韶是南宋大哲學家陸九淵的四哥,與弟陸九齡合稱“三陸”。
陸家八世祖陸希聲,唐昭宗時為曾任宰相,五代時期,陸家為避亂移居撫州。陸家是個大家族,但幾代人都居住在一起不分家,以最年長者為家長。《宋史》記載,陸九韶以訓戒之辭編為韻語,每天清晨,家長率衆子弟先拜谒祖先祠堂,然後擊鼓朗誦訓辭,衆人肅立聽訓,可見陸家家教嚴格。
陸九韶的《家制》一書,分為正本和制用兩篇。
陸九韶家訓《陸氏家制·正本》:
古者民生八歲,入小學,學禮樂射禦書數。至十五歲,則各因其材而歸之四民。故為農工商賈者,亦得入小學,七年而後就其業。其秀異者,入大學而為士。民之德行,凡小學大學之所教,俱不在言語文字。故民皆有實行,而無詐僞。
自井田廢壞,民無所養,幼者無小學之教,長者無大學之師。有國者設科取士,其始也投名自薦,其終也糊名考校。禮義廉恥,絕滅盡矣。學校之養士,非養之也,賊夫人之子也。父母之教子,非教之也,是驅而入争奪傾險之域也。
愚謂人之愛子,但當教之以孝弟忠信。所讀之書,先須六經語孟,通曉大義,明父母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之節,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黨,以交朋友,以接鄰裡,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際。次讀諸史,以知曆代興衰,究觀皇帝王霸,與秦漢以來為國者,規模措置之方。此皆非難事,功效逐日可見,惟患不為耳。
世之教子者,不知務此,惟教之以科舉之業。志在于薦舉登科,難莫難于此者。試觀一縣之間,應舉者幾人,而與薦者有幾。至于及第,尤其希罕。蓋是有命焉,非偶然也。此孟子所謂“求在外者,得之有命”是也。至于止欲通經知古今,修身為孝弟忠信之人,特恐人不為耳,此孟子所謂“求則得之,求在我者”也。此有何難,而人不為耶。況既通經知古今,而欲應今之科舉,亦無難者。若命應仕宦,必得之矣。而又道德仁義在我,以之事君臨民,皆合義理,豈不榮哉?
人孰不愛家、愛身、愛子孫?然鮮克明愛之之道,故終焉适以損之。請試言其略。一家之事,貴于安甯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謙遜,重仁義而輕名利,夫然後安甯和睦可得而享也。今則不然,所謂謙遜仁義之道,口未嘗言之。朝夕之所從事者,名利也;寝食之所思者,惟名利也;相聚而講究者,取名利之方也。言及于名利,則津津然有喜色;言及于孝悌仁義,則淡然無味,惟思卧。幸其時數之遇,則躍躍以喜,小有沮意,則躁悶若無所容。與镬湯爐炭無異。如其時數不遇,則朝夕憂煎,怨天尤人。至于父子相夷,兄弟叛散,良可憫也,豈非愛之适以損之乎。
夫謀利而遂者,不百一;謀名而遂者,不千一。今處世不能百年,而乃徼幸于不百一不千一之事,豈不癡甚矣哉!就使遂志臨政,不明仁義之道,亦何足為門戶之光耶?愚深思熟慮之日久矣,而不敢出諸口。今老矣,恐一旦先朝露而滅,不得與鄉曲父兄子弟語及于此。懷不滿之意于冥冥之中,無益也。故辄冒言之,幸垂聽而擇焉。
夫事有本末,知愚賢不肖者,本也,貧富貴賤者,末也。得其本則末随。趨其末則本末俱廢。此理之必然也。何謂得其本則末随?今行孝悌,本仁義,則為賢為知。賢知之人,衆所尊仰。雖箪瓢為奉,陋巷為居,己固有以自樂,而人不敢以貧賤而輕之。豈非得其本,而末自随乎?夫慕爵位,貪财利,則非賢非知。非賢非知之人,人所鄙賤。雖纡青紫,懷金玉,其胸襟未必通曉義理。亦無以自樂,而人亦莫不鄙賤之。豈非趨其末,而本末俱廢乎?
況貧富貴賤,自有定分。富貴未必得,則将隕獲而無以自處矣。斯言往往招人怒罵,然愚謂或有信之者,其為益不細,雖怒罵有所不恤也。況相信者稍衆,則賢才自此而盛,又非小補矣。
陸九韶《家制》正本篇主要闡述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對當時社會以科舉考試為目标的教育内容進行了抨擊,“世之教子者,惟教之以科舉之業。”“就使遂志臨政,不明仁義之道,亦何足為門戶之光耶?”以科舉為目标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上利益為先的風氣,“朝夕之所從事者,名利也;寝食之所思者,惟名利也;相聚而講究者,取名利之方也。言及于名利,則津津然有喜色;言及于孝悌仁義,則淡然無味,惟思卧。”對照當今社會,陸九韶的批評可謂切中肯綮。
譯文:
古代教化民衆,八歲,進小學,學習禮樂射禦書數。到十五歲,就區别不同的才能歸類到士農工商四民的職業。所以從事農耕務工和貿易的,也能進小學學習,七年後從事職業。其中優秀的,進入大學成為士子。民衆的德行,所有小學大學的教育,重點都不在于言語和文字的學習。所以百姓都能有好品德,而沒有欺詐作僞。
自從井田制度廢棄,民衆沒有生活來源,幼兒沒有經過小學教導,長大沒有教授大學的教師。國家設立科舉考取士子,開始是報名自薦,最終成為匿名考試。禮義廉恥,滅絕幹淨。學校教養士子,不是教養他們,而是殘害人家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不是教育他們,而是驅趕他們進入了你争我奪邪辟險惡的境地。
我認為愛孩子,就應當教導他們孝悌忠信。讀書應當先讀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和論語孟子,懂得核心義理,明白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交往的禮節,知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用這些原則和道理來侍奉父母,和睦兄弟,親睦族人,交往朋友,來往鄰裡,使他們不在尊卑上下的人際交往中犯錯。其次讀史書,知道曆朝曆代的興亡,探究皇帝的王霸之業,秦漢以來的國君,治國的措施方法。這些都不是難事,功效逐漸顯現,隻擔心不去做。
世人教子,不知道重視這些,隻教導孩子參加科舉的功課。立志讓孩子薦舉成功,沒有比這個難度更大的了。想想看,一個縣裡面,參加科舉的有多少人,參與薦舉的有多少人。至于考中進士,更加罕見。這些都由命運安排,并不是偶然能夠達到的。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向自身外求取,能否成功靠命運”。至于那些隻想通曉經史,修養品德成為孝悌忠信的君子,唯恐人不去做,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求取就能得到,能否求取要靠自己”。這有什麼難的,可是沒有人做。況且通曉經典曆史,想參加現在的科舉,就不再難了。如果命運安排做官,那一定能成功。而自己懂得仁義道德,用這些事奉君王治理百姓,都符合行事準則,這豈不光榮嗎!
人誰不愛家庭、子孫、自己呢?可是很少明白愛孩子的道理,最終恰好起到反作用。我先大概說說。家庭事務,貴在長久的安甯和睦,辦法就是孝悌謙遜,看重仁義而輕視名利,然後就能安甯和睦。現在卻不是這樣,所謂謙遜仁義這些道德品質,嘴裡從來不說。早晚追求的,是名利;寝食所想的,隻有名利;相聚研究的,是獲取名利的方法。說到名利,就滿臉笑容;說到孝悌仁義,就覺得索然無味,隻想睡覺。僥幸遇到機會就跳躍開心,稍微不如意,就煩躁苦悶無地自容,好像鍋裡的開水爐子裡的火炭。如果總是機遇不好,就早晚憂愁煎熬,怨天尤人。至于父子相互仇恨,兄弟背叛,固然令人歎息,這難道不是愛起到的反作用嗎?
謀利成功的,不到百分之一;求名成功的,不到千分之一。人活在世不到百年,卻僥幸圖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幾率的事,豈不太糊塗了!讓這些人得志為官,卻不明白仁義之道,怎麼能光宗耀祖呢?我思慮很久,卻不敢說出口。現在老了,說不定哪一天就走了,卻沒能和鄉親父老子弟說這些。心懷未了的心願,在冥冥之中也沒有益處。所以這才冒昧說出來,期望有人能聽一聽做好抉擇。
事情有本末,聰明愚蠢善良醜惡是根本,貧富貴賤是末端。有了根本,末端就能随之而來。追求末端,那本末就都廢棄了。這是當然的道理。什麼是有了根本末端會跟随?奉行孝悌,遵循仁義,就是成就賢德智慧。賢德智慧的人,大家景仰。粗茶淡飯,甘居陋巷,能夠自得其樂,可是人們不敢認為是貧賤而輕視他。這豈不是有了根本,末端随之而來嗎?羨慕爵位,貪圖财利,是背棄賢德智慧,不賢德智慧的人,大家輕視。即便身穿官袍,懷抱珍寶,心裡未必通曉義理。自己沒有生活的樂趣,旁人也都輕視他。這豈不是追求末端,卻本末都廢棄了嗎?
況且貧富貴賤,自有命運決定。富貴不一定能得到,因此就喪失志氣自己也沒有辦法。這樣說話往往招人怒罵,我自認為也許有人相信,他們所作所為越發粗疏,即使怒罵我也不顧。況且相信的人多,賢才從此興盛,也是很大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