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傅佩榮談人生三大荒謬之謎

傅佩榮談人生三大荒謬之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6:11:06

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需要環境的配合。

譬如孩子要學英文,是找一個美國人當老師,還是找一個中國人當老師?

答案很清楚,當然找美國老師,因為英語是人家的母語;

中國老師英文再好,難免說一說就想用中文來解釋,小孩在這種環境下,語言不容易學得好。

1 學習語言需要環境

對于這一點,我自己就有經驗。

我在美國念書時,女兒五歲。

我把她放到美國小學念一年級,兩個月之後,她英文講得比我都好。

因為英文好不好要配合發音、腔調,她講得跟美國小孩一模一樣,非常地道。

但是後來她回台灣念書,英文底子就慢慢遺忘了。

她還曾經怪我,怎麼不讓她繼續學英文?

我說,你在台北讓你學英文,學習效果肯定不好。

語言的學習尤其要環境配合,你沒有在那個環境裡,根本沒辦法跟别人溝通,你不知道這句話在書上念起來和實際說出來,是不是一回事。

不單是她,連我現在都覺得自己英文很差。

我有時候打開《紐約時報》或者《時代》雜志,發現很多字已經看不懂了,為什麼?

因為時代在發展,英語國家也漸漸改變了一些口頭用語,而你沒有在那個環境生活,自然跟不上,查字典也查不到的。

由此可知,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2 向善同樣需要環境

不隻是學習語言一項,為人處事也是一樣。

《孟子·滕文公下》就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孟子有一次跟宋國大夫戴不勝談話。

戴不勝說,有個叫薛居州的人,是個大好人,讓他在我們國君身邊,國君也會慢慢變好吧。

孟子就用一個學習語言的比喻,來說明道理。

他說:“假定有一位楚國大夫想讓他的兒子學習齊國話,那麼是請齊國人來教?還是請楚國人來教?”

戴不勝說:“請齊國人來教。”

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許多楚國人幹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來逼他說齊國話,也不可能做到。

如果帶他到齊國都城的街坊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來逼他說楚國話,也不可能做到。

你說薛居州是個好人,讓他住在大王宮中。如果大王宮中,不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人,大王能同誰去做壞事呢?

如果大王宮中,不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人,大王能同誰去做好事呢?

單靠一個薛居州,能對宋王起什麼作用呢?”

傅佩榮談人生三大荒謬之謎(環境對人有多少重要)1

從這段話可以知道,古時候的教育也挺可怕的,因為會有體罰,小孩子學習學不好,要受到老師的鞭打。

孟子以此為比喻的用意,是要強調人要走上善途,需要環境的配合,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

如果周圍都是好人,你想做壞事也沒機會;相反,周圍都是壞朋友,你要做好事也不可能。

3 儒家不單講個人

當然,這麼說并不是要否定每一個人自主自由的力量;

而是因為在古代社會,一個國君擁有極大的權力,真的需要有許多好的大臣來輔佐才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老百姓等着你施行好的政策,可以讓他改善生活;如果你沒有這麼做,他會慢慢忍耐,但是忍耐到極限就要起來造反了。

孟子生活的時代天下已經很亂了,他總是想各種辦法希望國君可以盡快改善。

因為國君做得好,老百姓才能跟着好,這是古人的想法。

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國君如果做得不對,老百姓也要跟着受苦了。

如何能讓國君實行仁政呢?

孟子認為,光靠一個好人薛居州,或是個别幾個好的大臣,在他身邊教導,是起不了作用的。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反之,如果宋王四周的人都是努力行善之輩,那麼宋王想要作惡也不大容易了。

這段話的道理雖然很平凡,但是足以告訴我們一個信息:

儒家絕不是單單講究個人之發心立志,好像一個人可以不受環境影響,獨自成就偉大的人格似的。

事實上,從孔子的“擇不處仁,焉得知”一語開始,儒家就注意到人的具體生命與外在環境之間,有着極為深刻的互動關系。

人的價值當然是由内而發的,基礎在于自覺和自願;但是這種價值必須落在人際關系的網絡中,才能得以實現。

同時,人的自覺與自願不能離開對于具體處境的判斷,也就不能離開四周的環境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