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主産于浙江、安徽等地。由于花色不同分為白菊花、黃菊花、野菊花。因為産地不同又分為: 杭菊(浙江)、滁菊與亳菊(安徽)、懷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 。
藥用菊花主要有:黃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性味歸經:味辛、苦、甘,性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熱,清肝,平肝。
應用:
1、用于風熱表證及風熱犯肺之衛分證。因為菊花具有外散風邪,内清肺熱的作用。因此多用于治療風熱感冒或溫熱犯肺。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2、用于肝熱或肝虛目疾。因為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略兼養陰益肝的作用,所以能夠治療肝經實熱或風熱上攻所緻的肝熱目赤,肝熱兩目紅腫、澀痛、流淚等證以及肝陰不足經血虧虛之視物昏暗。如《和劑局方》菊花散,主治肝熱目赤腫,目暗羞明或癢或痛;如《醫級》杞菊地黃丸,主治肝腎不足之目疾。
3、用于肝陽上亢或肝熱上攻之眩暈、頭痛等證。因為菊花能平肝陽、清肝火,故能治療因肝陽上抗或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昏、頭疼、眩暈等證。如《重訂通俗傷寒論》羚角鈎藤湯。
此外,菊花還能清熱解毒。可用于癰腫疔毒(内服與外敷均宜)。
另外,菊花的花色不同,功效也不相同。産自浙江杭州的黃菊花品質較好,故有杭菊之稱。黃菊花的功效偏于散風熱。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疼、目赤等證;白菊花以安徽滁州的為佳,所以稱之為滁菊。滁菊的功效偏于平肝陽,常用于治療肝陽上抗所緻的頭暈、目眩等證;野菊花的功效偏于解毒,常用于治療疔瘡中毒,野菊花葉可外敷治療疔瘡。
菊花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菊花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及腺嘌呤、膽堿、菊苷、綠原酸、氨基酸、維生素E等成分。有抑菌、抗病毒、鎮靜、解熱、消炎、縮短凝血時間、降低轉氨酶、抗輻射、解鉛毒、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血壓、抑制肝髒中膽固醇的合成、同時加速膽固醇的分解代謝等作用。
菊花能夠“利血脈”,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臨床還常用菊花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等證。
注意:菊花有清熱作用。因此,風寒束表、素有内寒者慎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