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黃糖煲熟的甜木薯 李曉春 攝
用黃糖煲熟的甜木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月7日電 題:“澱粉之王”木薯:廣東台山人冬日的鄉間美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非常感謝我的學生!她讀書時知道我喜歡吃木薯,每次家裡挖木薯都記得給我帶幾條。如今,雖已畢業很多年,但她還堅持每年給我帶,非常感動!”近日,廣東台山市從事教育工作33年的黃老師在微信朋友圈幸福地分享相關圖文:“剛煲熟的木薯特誘人,已忍不住連續吃了三塊。這次的木薯不僅有白肉的,還有兩條黃肉的,準備留出兩條拿來煮木薯糖水。”
剛采挖的木薯 李曉春 攝
木薯,如今在台山的農村仍廣泛小面積種植,多數用于鮮食、曬粉或烹制糖水。
用木薯粉烹制的糖水 李曉春 攝
據了解,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屬植物,耐旱抗貧瘠,具有粗生易長、容易栽培、高産和四季可收獲等優良特性,被稱為“澱粉之王”。原産巴西的木薯是世界三大薯類之一,于19世紀20年代引入中國栽培種植,目前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種植面積較多。其葉片呈掌狀且長有3至7片深裂至基部的裂片,呈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頂端漸尖,葉柄細長,枝、葉呈淡綠色或紫紅色,莖直立且可高達三五米,根塊呈圓柱狀,表層有網狀裂紋。
曬制中的木薯塊 李曉春 攝
“以前每逢到了采挖木薯的季節,家家戶戶都籌備着曬木薯粉。附近很多村民将挖出的木薯作去皮處理後,運到五十墟往台山、四九方向的三岔路口那家加工作坊進行磨漿。磨出的木薯漿,用桶裝起運回,經加水稀釋、揉搓、隔渣、沉澱、換水、起水等多道工序,才能用大圓盤或簸箕裝起放在太陽下曬。隔出的木薯渣多數用于喂豬或喂雞,曬幹的木薯粉用袋密封放在陰涼處保存即可,平日可用于煮糖水、炊糍。”四九鎮車蓢村年過八旬的伍奶奶說,在糧食緊缺的年代,木薯是部分家庭的口糧之一。為此,村民們會選擇在房前屋後、菜園、山崗地、自留地、田邊等見縫插針種上木薯,這一習慣至今在台山部分農村延續了下來。
韭菜炒木薯 李曉春 攝
“隆文這一帶還有很多村民種木薯,不過普遍是種兩三壟,僅滿足自家食用,若想用來磨木薯粉或曬木薯幹的,就要種多幾壟。以前切片曬幹後,每日煮些來當早餐充饑,那口感至今還記得。”端芬鎮隆文村的謝先生介紹,白肉木薯去衣後分紅皮、白皮兩種,紅皮的可直接烹制,白皮的需浸水後再烹制。農村最普遍的做法是将處理好的木薯切成塊直接煲熟當粗糧吃,或加入黃糖煲煮成甜木薯食用。當地有一道用木薯烹制的特色菜式,是将木薯煲熟、切片浸水後,搭配韭菜用豬油炒成菜的“韭菜炒木薯”,近期在隆文個别飯店也能品嘗到。
用木薯粉炊制的菊花盞 李曉春 攝
“想買木薯嗎?這是面包木薯,4元一公斤。以前在農村,很多人吃木薯吃到怕,一看到木薯都提不起興趣。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思想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以前買豬肉都想盡量挑瘦的買,現在買豬肉多數想買半肥瘦的,尤其是那一層肥一層瘦的五花肉,用來蒸蝦醬或面豉醬的口感一流,拌着飯吃特别香。”1月3日,台城街道美琴市場一擺攤銷售木薯的農戶感慨地說,如今上了年紀的人看到木薯就想買兩條回去煲,同樣是木薯,但不同年代能品嘗出不一樣的味道。
冬日在台城美琴市場提供給菜農臨時設攤處,可買到當地出産的木薯、豬仔薯、雞爪芋、狗爪芋等 李曉春 攝
“以前農閑時,尤其是下雨天,很多婦女沒辦法去田裡幹活,就在家裡和老人家一起做糍或蒸糕,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用木薯粉搭配黃糖炊的‘層層糍’就是其中之一。”台山“70”後媽媽李女士透露,“層層糍”口感非常有嚼勁,剛炊熟時撒上些白芝麻,攤涼後就可切塊食用,直接用手指捏着吃最具滿足感,如今市場上各類西式糕點琳琅滿目,年輕的一代已較少有口福品嘗到家人親手做的傳統糕點。(完)
用木薯粉制作的芝麻層層糍 李曉春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