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提前入冬,秋衣的話題又開始被拿出來讨論。
年初的一檔綜藝節目裡,看到楊迪穿了全套秋衣秋褲,超越妹妹說出那句經典的“年輕人誰穿秋衣呀”。
但實際上,我們這一屆年輕人不用爸媽催,已經主動穿上了秋衣。
不僅僅是挨了生活和寒冷的捶打之後,想通了開始養生;
還因為你媽以為的秋衣和你的秋衣早已不是一回事。
左:你媽以為的秋褲;右:你的秋衣
畢竟保暖内衣卷起來,時尚界都要為止抖三抖。
“保暖内衣”是秋衣的一種,最新的“肌底衣”、“自發熱”、“熱皮”等也屬于秋衣,本質上都是貼身穿在外衣下吸濕保暖的衣服。
問了一圈編輯部的姐妹們,選購秋衣時,“隐形”基本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想象一下,精緻的緞面壓花襯衫領口露出一小圈紫紅色保暖内衣,都市麗人秒變雙門洞娃娃魚。
而有的保暖内衣為了讓自己“隐形”,進行了很多大動作。
有的吧長得一點都不像保暖内衣,比如領口開到低胸,自帶的bra還有聚攏效果,推薦的博主各個顯出好身材,也會誠實勸退大胸妹子。
這下不用擔心保暖内衣露出領口了,但如果在上面穿毛衣,不會紮脖子嗎?
作為貼身衣物,保暖内衣第二重要的自然是舒适親膚。
結果,一衆保暖内衣不僅在面料柔軟上下功夫,甚至還要再加一項“美容保養”的作用,常見的化妝品添加劑如玻尿酸、氨基酸、牛奶等,都可以在保暖内衣裡見到。
玻尿酸保暖内衣就宣稱,穿了以後不再需要抹身體乳,衣服裡面的玻尿酸會不斷地在你肌膚缺水時滲透進去,就像是“違背祖訓”的神秘配方。
不是吧,這麼好的東西怎麼沒多少人點贊呢?
傳說有些面料中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連美白産品都省了”。
比如有一款用牛奶纖維織就的保暖内衣,據說是用牛奶煉制的衣物纖維,其中含有17種富有營養的氨基酸,另外,這個衣服還含有25%的蘋果酸。
有牛奶氨基酸和蘋果酸,聽起來有點好吃,但它真實的作用是美白,“可以穿的化妝品”。
另外一種是咖啡纖維保暖内衣,它含有18種氨基酸,比牛奶纖維多一種,但我更關心這24%的咖啡可不可以皮膚吸收,趕走困意?
可惜賣完了,不然我要成箱囤
前面提過的低胸保暖内衣也含有氨基酸,面料是當下最火的德絨,這種面料是德國拜耳公司發明的一種腈綸纖維,凡是使用這種纖維的保暖内衣都需要得到官方授權。
這一類保暖内衣因為長得更像一般打底衫,甚至可外穿,直接導緻某紅書用戶對純欲感的執念卷到了保暖内衣界。
連秋衣都得營造又純又欲的氛圍感,我媽看後已經滿臉迷惑然後給我一個白眼,這玩意不凍脖子嗎?
這個吊帶真的保暖嗎?
曾經土氣的保暖内衣,都開始變成時尚界的香饽饽單品了。
2018年冬季,UNIQLO×ALEXANDER WANG聯名系列的Heattech自發熱衣曾轟動一時,引發了美國潮人的搶購。
創立于2012年的内外,2018年請國際超模杜鵑代言,一腳跨入時尚的門檻;2020年又請一向是時尚前衛代表的王菲做代言人。
有棵樹請張若昀代言,保暖内衣廣告也能拍出海邊孫悟空一般的輕盈美。
創立于2016年的年輕品牌Ubras“肌底衣”,大表姐劉雯穿着像高定;誰能想到有一天我能看到“富家千金”穿秋衣擺pose。
以至于秋衣都成了檢驗身材的标志:女明星穿是時尚單品,我穿是南極人。
從又腫又花,到又純又欲,再到又軟又暖
100%棉質曾是中國市場的主流,不論是六、七十年代的“閃棉”,還是八、九十年代的空氣棉、舒膚棉,深深影響了爸媽們對面料的認知,“世上隻有純棉好”。
那時每逢秋冬,人們都要穿純棉的秋衣,東北叫線(兒)衣,南方叫棉衣。除了表面上花團錦簇,最緊要的是,純棉材料想要保暖就隻能靠厚度。
圖源:網易号@攝影世界
1996年,一種叫“保暖内衣”産品騰空出世,材料的名字很唬人,叫“KY-1.8導濕保暖複合絨”,翻譯一下就是在棉中加入化纖材料,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就可以隔熱了。
于是俞兆林創立了以本名為名的品牌,帶着保暖内衣進軍時裝界,大殺四方。(多說一句,電熱毯也是俞兆林發明的,這是後話了。)
起初人們對這種非純棉的材料略有抵觸,一旦嘗試後,就真香了,厚度是普通秋衣的一半,保暖性能竟更勝一籌,純色也比大花面看起來高級。
很快,“保暖内衣”就流行了起來,自用、送禮都倍兒有面子。
市場是敏感的。1997年,南極人成立;1998年,北極絨和貓人成立;成立于1937年的老牌子三槍也加入保暖内衣大軍,這幾個品牌都在日後成為了保暖内衣巨頭。
當時保暖内衣品牌的營銷策略基本是“三闆斧”打天下,第一個請明星,第二個上央視,第三個鋪市場。
俞兆林打頭,請香港明星鄭少秋為品牌代言人,電視上“俞兆林,真厲害”的洗腦廣告語開創了保暖内衣請明星代言的先河。
南極人找來劉德華、葛優、徐帆、袁詠儀、海清拍了一支15秒的廣告,中心思想就是“南極人,不怕冷”。
還有鞏俐、範冰冰、孫俪、李小璐、林志穎、吳秀波等,凡是具有一定國民度的明星幾乎都如批發一般代言過保暖内衣。
大紅的紙盒上印着身穿保暖内衣巧笑倩兮的明星們,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之一,也是明星們最想銷毀的黑曆史之一。
那時候的保暖内衣大多顔色鮮豔,有種潮流時尚與土氣混雜的氣質,連明星都很難駕馭,普通人穿上可能就是奧特曼既視感。
圖源:小紅書
但畢竟保暖内衣高昂的價格為之賦予了高貴身份,不經意地露出邊角可能就是那時的時尚。
一位80後編輯姐妹說,當年班上同學誰穿了保暖内衣,就會特别喜歡上黑闆寫字,舉起右手,袖口滑落,露出一小截紫紅色,懂行的都懂,這人穿了保暖内衣,就代表他家有财力,他走在潮流前線。
保暖内衣曾經也是追逐着青年喜好的潮流代表呢。
圖源:搜狐網@老家羅山
千禧年間,各種新概念材料層出不窮,比如“卡”家族:萊卡、碳卡、暖卡、‘魔咔’、暖力卡、熱力卡、賽維卡……
還有某富集團的“火龍棉”,一聽就很火熱;某金公司的“白金纖維”,不差錢的煤老闆一定要搞一件;還有不明覺厲的遠紅外纖維等等。
科技包裝是保暖内衣廠商實現産品溢價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些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材料,看起來是神仙打架,實際隻是換湯不換藥。
北極絨的廣告就頗具有科技混合cult片感,外星人抓走趙本山就為了搞明白為什麼地球人不怕冷,趙本山告訴他們:“怕冷就穿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
普通品牌打不過南極人、北極絨、恒源祥、俞兆林,天貓行業數據顯示,這幾大傳統品牌占據的市場超過一半以上。
打不過也不能認輸,很多品牌選擇打價格戰,商場大喇叭高聲放送“跳樓大甩賣”,你敢定價99元,我就敢120元賣兩套;你敢買一送一,我就敢買一送二。
接着還要在宣傳營銷上下功夫,前面提到的批發式明星代言保暖内衣,就是廣告戰的産物,而當時很多廣告如今看來都頗為辣目。
但在一片混戰中,商家開始犧牲品質,争來争去材料并沒有新的突破,反而在短短幾年間,市面上的保暖内衣同質化嚴重,保暖内衣行業的毛利率一度低于10%,行業陷入惡性的競争循環。
經我媽回憶,當年領着幼兒園的我去超市買菜,發現保暖内衣開始裝在塑料袋裡賣,甚至街邊小攤販也在賣“山寨”保暖内衣,努努力能砍一半的價。
直到2003年,保暖内衣價格集體大跳水,行業失去暴利吸引力,創新停滞,保暖内衣逐漸淪落為土氣和落後的代表。
2008年,歐美的次貸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出口萎縮,内部的紡織業産能過剩,庫存嚴重積壓。
于是當年的保暖内衣品牌們紛紛轉型,90年代就在試水加盟業務的恒源祥,此時商标使用費已占到其營業收入的九成。
南極人效仿恒源祥,砍掉生産和銷售這兩個重資産的環節,幹脆賣掉所有工廠,不再生産實體産品,專心賣授權。
南極人的确從中嘗到了甜頭,從他們的2019年年度财務報告中可以看到,其2019全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9.07億元,同比增長16.52%。
俞兆林、北極絨等也緊随其後,當年的傳統保暖内衣品牌紛紛投入貼牌買賣,商品類型廣泛涉及襪子、内褲、洗衣機、熱水袋等。
即便如此,黑貓投訴、聚投訴等第三方消費者平台上對他們的吐槽比比皆是。貼牌授權模式極大地影響了保暖内衣老牌的信譽,從此國家馳名商标也不再能保障品質。
與此同時,穿着保暖内衣成長的80後和90後逐漸長大,經曆了“要風度不要溫度”的階段,近幾年又重新擁抱保暖内衣,但他們更青睐新消費品牌了。
比如創立于2016年的Bananain蕉内,主打産品“熱皮”,在2020年雙11中被買到天貓行業TOP1,銷量達48萬套,且90後用戶為主力;
優衣庫Heattech在2019年、2020年連續位于天貓品牌榜TOP2;
今年9月22日薇娅直播間首發Ubras肌底衣,單日成交3400萬 ,并于當日登頂天貓内衣行業類目銷售TOP1。
如今的保暖内衣在努力擺脫“土氣”标簽,但其實它在本世紀初也曾是潮流的代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編輯姐妹告訴我:“當年高考完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去大學的火車上把我媽塞進來的保暖内衣全扔在行李架上了。那時候就想,年輕人誰穿保暖内衣。”
“誰知滄海桑田,現在俺隻想一年四季随手套一身衣服就出門,秋冬時保暖内衣可不就是剛需。”
畢竟過了那個年紀,不叛逆了,身體舒服最重要,保暖内衣打底、溫暖的時尚也未必不香;
走上社會的打工人也已經不敢輕易感冒了,穿上着保暖内衣,在尚未開暖氣的辦公室裡,還能再肝他個三天三夜。
從又腫又花,到又純又欲,再到又軟又暖;不論是節省時間式的随性舒适,或是美麗不凍人的精緻穿搭——
承載了童年回憶的保暖内衣又回到年輕人的生活裡,或許還将制造新一代的童年回憶。
的随性舒适,或是美麗不凍人的精緻穿搭——
承載了童年回憶的保暖内衣又回到年輕人的生活裡,或許還将制造新一代的童年回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