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魇(nightmare)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俗稱“鬼壓床”。表現為患者在睡眠期反複出現令人恐懼的噩夢,常會被驚醒,驚醒後很快恢複定向與警覺,能夠詳細回憶夢境;發作時恐懼是主要的夢境體驗,有時也會有憤怒、悲傷或苦惱的體驗。夢魇有時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例如在壓力過大或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刺激時會導緻患者出現夢魇,此外也與一些生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疾病因素及藥物因素有關。
好發人群
夢魇常見于小兒,最多見于3~7歲的兒童。
病因總述
夢魇有時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例如在壓力過大或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刺激時會導緻患者出現夢魇,此外也與一些生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有關。
基本病因
1、生理方面
如呼吸感染緻呼吸不暢、發熱、腸寄生蟲病、睡前過量進食緻過飽、過饑等易誘發夢魇,此外精神科藥物的使用不當也可誘發此症。
2、心理社會方面
主要是白天或睡前的恐怖或強烈的精神刺激所緻,如白天看恐怖故事片,聽妖怪故事等,而兒童内心也常常存在一些矛盾和焦慮的心理狀态,可能是此症發生的基礎。
3、疾病因素
某些精神疾病可能會導緻患者出現夢魇的情況,如人格分裂、抑郁症等。
4、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也可能誘發或加重夢魇,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膽堿酯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滞劑、抗高血壓藥,或者某些抗精神病藥物、苯二氨卓類藥物等。
危險因素
1、有精神障礙的患者,如焦慮症、抑郁症等。
2、近期壓力較大或受到精神刺激的人。
3、在睡覺前看過恐怖故事或恐怖電影的人。
症狀
總述
患者在睡夢中會有些恐怖或焦慮的夢境體驗,并且睡醒後可以準确地回憶。
典型症狀
1、表現為睡眠時有噩夢,被強烈的夢境體驗所籠罩,伴有情緒緊張、心悸、出冷汗及輕度臉色蒼白等自主神經症狀。夢魇體驗十分生動,通常涉及對生存、安全造成威脅的主題。
2、醒後能馬上或在次晨回憶夢境體驗,可與他人充分交流。可發生于睡眠中的任何時間,包括入睡以及睡眠的後半段。
3、夢境内容與白天的活動、恐懼或所擔心的事情有一定聯系。50%以上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會發生夢魇,這是PTSD的臨床特征。
并發症
夢魇後患者常伴有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等不适,對于原有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因此造成心髒病的突發而危及到生命。其次本病可影響到患者的睡眠,長期夢魇可造成神經衰弱。
治療治療原則
僅僅是偶爾發作的夢魇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療,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夢魇則需要通過藥物、認知行為等方法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
1、支持性心理治療
熱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了解該症發生的原因,在排除軀體誘因的基礎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問題,針對患者的心理矛盾,給予适當的心理行為指導,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以緩解夢魇症狀。
2、認知療法
在詳細了解該症病因的基礎上,向患兒及其家長說明夢魇與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及軀體因素有關,該症多發生于兒童期,對偶發夢魇的孩子,家長應保持鎮靜,避免驚慌,應及時将其喚醒,給孩子安慰,待患兒情緒安定下來後,再讓其入眠。另外,醫生應向患兒及其家長說明該症的特點,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夢魇會逐漸減少。家長應重視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态,以免引起患者對夢魇的恐怖、害怕、焦慮等情緒反應,使夢魇症狀加重。
3、睡眠衛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活規律,白天盡量避免看一些具有恐怖色彩的書籍及電視;注意睡眠環境的設置,室内盡量安靜、舒适、光線柔和;避免濫用安定類藥物,以免停藥後出現反跳現象,從而發生夢魇現象。
藥物治療
夢魇患者通常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但如果持續的出現夢魇可使用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如阿米替林),5-HT再攝取抑制劑(如帕羅西汀)等,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
相關藥品
阿米替林、帕羅西汀
日常總述
夢魇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遵醫囑做好相應的護理調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後。
心理護理
夢魇的患者常會認為與鬼神有關,從而産生恐懼、焦慮的情緒,患者要認清夢魇的本質,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相信科學。
用藥護理
需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己随意加減藥物用量,以免影響療效,同時還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咨詢醫生。
生活管理
1、患者要做到按時睡覺,避免熬夜,盡量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
2、患者要有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包括枕頭、床等,盡量選擇适合自己的、舒适的。
飲食
飲食調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起到輔助控制病情、維持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複的作用。
飲食建議
平時可在睡覺前喝一杯熱牛奶或小米粥,有利于安眠。
飲食禁忌
盡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預防預防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不要長時間的工作,要做到勞逸結合。
2、選擇合适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壓力,不要一味地憋在心裡,可以通過運動或向親朋好友訴說的方式來緩解。
3、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覺前不看恐怖的故事或電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