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4-04 12:24:14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1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怅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别離

離别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蓉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2

01

家園

小郭西,和它的名字一樣很小的寨子。幾十戶人家,藏在烏桕樹和竹子林裡,靜靜地卧在大郭西村的東邊。

誰是這個村寨的第一戶人家,為什麼叫小郭西,無據可考。畢竟,這個寨子實在是太小太小了,小到可以讓人忽略掉它的存在。沒有什麼悠久的曆史,也沒有璀璨的古迹發現。最“轟動”的,也不過是有一個勘探隊來過一次,看有沒有什麼礦藏之類的。結局自然是什麼也沒有發現。

在下河堤的那口全村人吃水的水井,井沿上镌刻着挖掘時間,恰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井水是如此的甘冽、清甜,滋養着小小的村寨。每天晨曦微露,通往水井的小路上來往着挑水的農人。

每一天,太陽從犁耙山上升起來。然後落到大郭西的後面。寨子前面的稻田裡,農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寨子後面的紅土地上,老牛晃悠悠地走,牛車上堆滿玉米、紅薯和花生。這些農作物,是這塊并不肥沃的土地上能奉獻給人們的最好的東西。

盛夏時節,家門前的小河溝裡,盛着寨子裡小孩子光屁股的童年。屋舍後面的青草坡,是我們撿拾雞枞菌的好地方。爬到烏桕樹上掏鳥窩的時候,被洋辣子蟄得掉眼淚……

一年又一年,歲月就這樣小小的村寨裡安靜地流淌。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3

02

山川

小時候,覺得聳立在寨子東邊的犁耙山真的好高啊。山的那一邊,究竟是什麼樣的?山的那一邊,通往哪裡呢?小小的腦袋裝滿了大大的疑惑。

奶奶說,遠古時候的啊,我們寨子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山坡地,種不了地,也住不了人,老百姓生活艱苦着呢。

上天不忍,便派了一對神仙騎着仙牛下凡來,幫助我們開一片新的土地。

兩位仙人是不能被凡間的人們看見的,他們就隻能在夜間勞作。累了,他們就在山坡上休息,渴了,就摘一朵夜間的紫雲潤喉。

日複一日,我們的地貌越來越平,越來越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其中的一位仙人卻悄悄生起了懈怠之心。

一位仙人提議改天再來,而另一位眼看就快完成了,便提議讓同伴歇息,自己繼續勞作。

休息的仙人不忍心,就以天快亮的理由将同伴騙了回去。

知道被騙後,仙人很生氣,罵自己的夥伴糊塗,又連忙趕回來繼續勞作。可是由于耽擱了時間,他們今天的任務已經完不成了。

天亮了,由于違反了規定,也沒有完成任務,仙人受到了懲罰。他們的犁和耙變成石頭陷在了泥裡,成了現在的“犁耙山”,兩位仙人也化成了山峰,成了犁耙山的“仙人坡”……

看到犁耙山上神似被犁铧劃開、被耙齒抓出、還有兩對深深的牛蹄印的痕迹,我們一直對這個神話傳說深信不疑。并覺得深深地可惜,要是犁耙山被耙平了,豈不是就可以看到山那麼的世界了?

每次講完,奶奶總是長長地歎息,我們偎在奶奶懷裡,也裝模作樣地歎息。冬天的夜晚,總是那麼深。昏黃的燈光,搖曳着竹林斑駁的光影,躲在溫暖的被窩裡,我們做着長長的夢……

長滿了石頭和荒草的犁耙山,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冬天的時候,不長樹的石頭山,尤其蒼涼。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4

03

樹木

河堤上的烏桕樹,絢爛的葉子,在深秋的陽光裡高高地挂在枝頭。變紅的,像是撐着一把紅傘,充滿喜慶。又像擎着燃燒的火把,燒紅了半邊天,燒得人心裡也暖烘烘的。變黃的,閃耀着金光,在澄澈的藍天下,更是灼人眼睛。

“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海小着花”,可見,烏桕樹的葉子和雪白的小果子,在深秋裡是多麼的漂亮。

深秋的風,一陣緊似一陣,绯紅、淺紅、金黃、青黃的樹葉盤旋、翻滾、洋洋灑灑地飄落。某一天早上起來,淺淺的早已幹涸的小河溝裡,鋪了厚厚的樹葉。踩在上面,沙沙作響。

冬天來了呀,我擡起頭,望着光秃秃的枝桠,上面有鳥兒遺棄的破舊的窩。

掉落的枯枝,凋零的樹葉,被我們堆成一堆,燒了起來,我們搓着皴裂的小手,嘻嘻哈哈地鬧。最後的結果,便是成了一隻一隻烏漆嘛黑的小花貓。

烏桕樹掉光了樹葉,竹子林卻依然青翠着。夏天竹筍剝落下來的筍衣,被我們撿拾回來,填進竈膛裡,煮熟晚飯,也煨熟了大紅薯。

甘蔗林在淅淅瀝瀝的細雨中,愈發的綠了。颀長的葉子,迎着北風擺動。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5

04

柴禾

是什麼時候有了冬天的感覺的呢?

大概是某天早上起來,發現風的方向,是從家門前的稻田那邊吹過來的時候。天氣也漸漸起了變化,天空中鉛灰色的雲層開始聚集,緩慢而又快速。

北風大了起來。

變天了,我們把一大捆一大捆的玉米稭稈從牛車上搬下來,再遞給站在稭稈堆上的爺爺。爺爺就把稭稈碼得整整齊齊又不會倒塌,像蓋房子一般,用山草把整個稭稈堆鋪得密密實實,再大的雨也不會淋濕,這是一年裡要燒飯的柴火。

那些掰完了玉米棒子後的稭稈,一直成片地站在蕭瑟的秋風裡,慢慢失去了水分,失去了生機,變得幹枯又脆生,被砍下,捆成捆,被牛車、馬車和手扶拖拉機運到家裡,堆成一個個又高又大的草垛,再一天一天地送進竈膛,燃燒了自己,釋放出溫暖和熱能,才算走完了這一生。

望着天上翻湧的烏雲,我們心情十分火熱,談論得熱烈,今年會下雪吧,一定會下的吧,你看那個雲有多厚啊,說不定明天早上起來後看見大地上全白了呢……

在我們幼小的心裡,每一年的冬天,對下雪的熱氣盼望,甚至遠超于對過年的期盼。可是,終究是盼一年,又失望一年。雪啊,是那麼難得一見。是的,這個南方的小村,幾乎從不下雪。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6

05

天氣

冬天的雨,并沒有特别偏愛這個西南一隅的小小村寨。那種淅淅瀝瀝的雨天,很少見。我們也就免受了濕冷的摧殘。

而每每在雨後的清晨,一縷雲岚輕柔地纏繞在犁耙山的山腰。黛色的青山,薄紗一般的晨霭,山腳下的村寨和樹木隐隐綽綽,是一幅寫意的中國山水畫圖。冷冽的空氣,鑽進鼻腔,清新得醉人。

起霧了!

牛奶一樣白的霧氣,濃稠,冷冽,幾米之外就什麼都見不到了。背着小書包,奔跑在去往學校的路上,隻聽得叽叽喳喳的聲響。

跑進學校,發梢和眉毛已經被霧氣打濕了。卻絲毫不覺得寒冷,大人們不是說了嘛,小娃娃不怕冷,屁股(肚子)裡有三把火呢……

半夜醒來的時候,感覺手腳有種被凍到骨頭裡的生疼,那就意味着下霜了。

天還沒亮呢就鑽出溫暖的被窩,趕緊去看草房子上白白的那一層輕霜。等到太陽升起了,就跑到菜園子裡,牛皮菜上覆着霜,卻愈發的青碧欲滴。而更多耐不住凍的雜草和躲在大樹下的青蒿、紫莖澤蘭與飛蓬,就難逃這一劫了。

午後的陽光卻又曬得很,仿若提前進入了陽春三月時節。早晨被白霜覆蓋的清寒,似乎就不曾存在過一樣。

蒸騰着蒙蒙的地氣,大地和群山在幹冷的冬天顯得尤為蒼茫和壯闊。

慢慢西沉的落日,像一個胖胖的蛋黃。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7

06

食物

農人們把秋天裡收回來的紅薯分開來。喂豬的,放進幹燥的土基房,仔細地碼好,再蓋上草簾子。人們自己吃的,則擺在露天的地方,比如天井裡,房檐上,謂之“打露水”。經了秋霜和寒露洗禮的紅薯,糖分積聚更多,不管是在鍋裡蒸熟,還是經竈膛裡柴火灰捂熟,剝開皮,那種香甜的味道就伴随着熱氣氤氲開來,黏稠的蜜汁緩慢地流出來,粘了一手。咬上一口,香甜軟糯又起沙。溫暖着我們一整個寒冬。

冬天的甘蔗林,依然郁郁蔥蔥。上下學路過甘蔗林,總會鑽進去,折一根,啃得不亦樂乎。有時候會被主人看到了,追得滿田地亂跑。

顯現着勃勃生機的,還有菜園裡的韭菜、牛皮菜、莴筍、也有豌豆苗……這些不懼嚴寒和冰霜的菜蔬,比其他季節裡生長的,吃起來更多了幾分清甜。

陽光暖洋洋的午後,婦女們開始忙碌起來。

這是腌酸菜的時節。大棵大棵曬得蔫蔫的青菜,放在大鋁盆裡涮洗,揉去多餘的苦味,切碎,拌上各種調料、鹽巴,幹辣椒面,再裝進壇子裡,靜靜地等待時間的發酵。

小村裡的酸腌菜,有别于川渝泡菜,也不用于東北地區的辣白菜。這是屬于雲南,屬于小村自己的味道。

腐乳、豆豉、辣醬……在食物還不夠豐裕的年月裡,是我們小孩子“逗晌午”的時候必備的菜肴。

“過了冬至就是年”。

進入臘月,慢悠悠的日子也現出了一種緊張來。屋檐下的蛛網,供桌下的灰塵,竈台上的油漬,掃的掃,擦的擦。娃娃的新衣服,該買了。過年要放的炮仗、要貼的門神對聯,該準備了。把圈裡的大肥豬喂得再長幾斤,畢竟它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殺年豬的日子就近在眼前……

等到油炸豬肉和腌臘肉的香味從家家戶戶的竈房飄滿小村的時候,春節來臨了。

一年,又将過去。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8

後記

曾經養育了村民的水井,已經荒棄了。家裡有了自來水,或者喝上了桶裝水,現在的水井更多是用來澆灌冬季大棚裡的蔬菜;

老牛車早已經被農用機取代,拉稻谷運菜蔬,進進出出的,都是電動大三輪和小貨廂;

河堤修成了水泥路,奔跑着小轎車,河堤兩邊種上了小葉榕;

冬暖夏涼的土坯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鋼筋水泥的小樓;

一到冬天就休養生息的農田,現在扣上了大棚,一年四季不得停歇,不斷了地産出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土地,它也是會累的吧,我這樣猜想。

時代在變,小小的村寨也在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

隻是,有時候,我偶爾還是會想念小郭西那個年歲裡的冬天。想念長滿河堤的烏桕樹,流着蜜的烤紅薯,還有村人們坐在牆角曬太陽的日子……

大山深處冬天雪景(空氣中飄滿了臘肉香)9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由輕霜大叔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