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雨水增多,萬物潤澤
空氣濕度重,濕邪易侵犯脾胃
多吃冬己麥芽糖夾心餅幹
可健脾益胃、潤肺止咳
傳統的麥芽糖由小麥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具有排毒養顔、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
1.排毒養顔:麥芽糖能排毒養顔,促進鈣鎂鋅等礦物質吸收的特性 。
2.潤肺去燥:可用于治療氣虛倦怠、虛寒腹痛、肺虛、久咳久喘等症 。
3.補脾柔肝:麥芽糖能補脾柔肝,但要注意的是,兒童髒腑充而不盛,還沒有發育完全,又因“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所以他們常常因肝脾不和而生病,麥芽糖本身含較多糖分,兒童消化能力差,因此不建議過多食用。
4.補脾益氣:麥芽糖主治脾胃虛弱、氣短乏力。但中氣弱、消化力不足、體内有濕熱、體胖多病則要慎用,因麥芽糖會助濕生熱、令人易于腹脹。
“叮叮當,叮叮當......”
不遠處傳來的清脆敲打聲
一下子把人帶回那段甜蜜的日子
以前的小孩兒
沒有像今天這樣琳琅滿目的零食
對于饞嘴的小孩來說
最希望聽到的
就是屋外傳來的“叮叮當……”敲響聲
“打麥芽糖的師傅來了!”
大家争先恐後地
捧起家中收集好的破銅爛鐵
去和師傅兌換麥芽糖
糖塊很硬,一口隻能咬下一點點
含在嘴裡把它溶軟再嚼
嚼得上牙跟下牙難舍難分
但卻有滋有味
一塊小小的糖
含在嘴裡,慢慢化開
滿是幸福的味道
小時候
有一種叫做敲糖的營生
一般是借敲糖之名
行收破爛之實
印象中敲糖的叔叔擔一副扁擔
前籮後籮裝的都是沿街收的破爛
籮上有一個很大的圓篾箕
用白尼龍紙蓋好,裡面放的是麥芽糖
手裡拿着一個小鐵鏟一個小鐵闆
沿街敲喊
麥芽糖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
要經過育苗、舂芽、蒸米、發酵、
濾汁、熬糖、冷卻、扯糖等多道工序
跟着小編一起了解一下
培育麥芽。将小麥用水浸泡,裝袋發芽後,每天按時用清水漂洗,5—7天後,取出搗至七八分碎備用。
浸泡糯米。取優質糯米浸泡4—6小時,洗淨用甑子蒸約2小時。待蒸熟後,加入已搗碎的麥芽,充分拌勻後,放入鍋内蓋好蓋,鍋下用瓦片覆蓋保證有餘溫。
發酵。待大米在麥芽的作用下發酵10小時左右,第二天從鍋裡取出。
過濾取汁。用特制工具,手工壓榨,将糖汁充分榨出,流入已升溫的鐵鍋内。
加熱制糖。大火熬制糖汁,同時用糖棍不停在鍋中攪拌,直至糖汁熬成黏稠的糖稀,用糖棍挑起會形成一張薄薄的膜。
拉扯成品。将麥芽糖稀挂在特制木鈎上,如拉面般将糖塊不斷地拉扯,直至拉成銀白色,裹上小麥面,就成為我們經常吃到的麥芽糖啦!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是否都一樣?
你小時候吃過麥芽糖嗎?
古老傳承的的麥芽糖制作,是由小麥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曾經是我們這一代人舌尖上的美好記憶。随着時代變遷,如今這樣遵古法制的手工操作已經很少見了。其實,隻要有耐心,自己動手制作也不難。
甜甜蜜蜜的麥芽糖,是将澱粉催化分解後産生出來的一種雙糖物質,含有豐富的麥芽糖、葡萄糖、糊精、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脂肪、卵磷脂,以及澱粉酶、轉化糖酶、大麥芽堿、甜菜堿、膽堿、腺嘌呤等營養成分。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麥芽糖味甘性微溫,具有健脾益胃、潤肺止咳的功效。
用傳統的方法制作麥芽糖,需要小麥和糯米兩種材料。小麥買到手後,準備好一個可以瀝水的雙層塑料盆,裡面鋪上一層洗潔巾,将小麥浸泡24小時後,均勻的平鋪在洗潔巾上,淋濕後再蓋上一層泡濕的洗潔巾。24小時後,小麥便開始萌芽,第三天就開始伸根。此其間,每天要灑水三四次,盡量灑透,灑後盡量避免浸泡。到了第四天,大部分小麥已長出茁壯的胚芽,便可将蓋在上面的洗潔巾去掉,見光後的胚芽随即變綠,到了第五天,還沒長出真葉的小麥就可以用于制作麥芽糖了。
制作時,需提前将糯米浸泡,放入電壓力鍋中煮成軟爛的熟飯;接着,連根取出小麥芽,将其中未發芽的小麥淘汰掉,留下那些已發芽的,淘洗後用料理機打碎;待糯米飯稍微放涼後,盛出,倒入麥芽汁之中,充分攪拌,使糯米和小麥芽處于均勻狀态。這個時候,已經可見少量的糖水,再将其在在60攝氏度左右的環境下保溫發酵5至6個小時。
發酵完成後,用一塊紗布将它們一一擠汁。擠好後,将濾出的汁水進行熬糖。先大火加熱,讓水分盡快蒸發,稍微稠黏時改中火,然後用小火慢慢熬煮,一直熬到糖水稠稠的,一方面見到糖水變成橘紅色,一方面用勺子舀起便可覺察到。這些熬制出來的稠液經過稍微冷卻,用兩根小竹棍就可以卷起糖棒,送入嘴裡,甜甜蜜蜜的感覺,遠超麥芽糖本身的甜度,自己制作的麥芽糖便大功告成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