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受挫,PD-1業績下滑,這家創新藥企為何仍被MNC看好?
來源:藥智網/森林
日前,信達生物與跨國藥企(MNC)賽諾菲聯合宣布達成腫瘤領域戰略合作。在持續低迷的生物醫藥市場環境中,這一消息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根據協議,信達生物獲得賽諾菲兩款臨床階段的核心潛在同類首創(First-in-Class)腫瘤管線在中國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權限。同時,賽諾菲對信達生物進行兩批次共6億歐元的股權投資。
然而,在這之前信達生物曾屢屢受挫,股價大跌。今年2月,信達生物PD-1單抗美國上市被拒,而國内銷售額又被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反超。根據禮來披露的财報數據,今年第二季度信迪利單抗的銷售額僅有7360萬美元,同比下降30%,遠不及市場預期。
出海受挫,PD-1業績下滑,信達生物為何仍然得到賽諾菲的青睐?
中國創新藥千億市場,MNC紛紛押注
2015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進入了改革轉向的變換期,生物醫藥産業的宏觀政策上主要圍繞着“優化審評審批程序”、“供給側改革”、“藥品價格改革”三個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推進醫藥産業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目前,中國創新藥市場已達千億規模,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迅速增長。
随着中國醫藥市場的崛起,MNC們逐漸開始重視起中國市場。一方面,中國市場出現在越來越多的MNC财報上了。另一方面,MNC與中國藥企合作日益頻繁。他們不僅通過一級市場投資,将管線許可給中國企業,還通過二級市場,對國内藥企進行股權投資。
例如,2019年11月,安進将以約27億美元現金,或每股174.85美元價格,購入20.5%的百濟神州股份,較30天交易量加權平均價相比溢價36%。
2020年9月,輝瑞以約2億美元,價格約13.37港元,約溢價44%購入9.90%的基石藥業股份。
雖然截至目前,這兩筆交易還沒有帶來豐厚的回報,甚至損失慘重,但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巨大潛力仍然不斷吸引着MNC來中國投資。
信達生物在經曆了去年的高光之後,目前市值僅最高點時的三分之一,賽諾菲此時以溢價20%入股信達生物,有抄底之勢。
而信達生物,在求“錢”若渴的寒冬,也可以暫緩融資壓力。此外還“零首付”獲得兩款賽諾菲已進入臨床後期的抗腫瘤藥物的中國權益。
這次交易可謂雙赢,兩家企業各取所需。
7款産品上市,信達生物還有哪些潛力管線?
作為我國第一批由biopharma成長為pharma的創新藥企,信達生物優勢十分明顯。
據信達生物官方新聞稿,公司建立起了一條包括34個新藥品種的産品鍊,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2022年第二季度,信達生物總産品收入超人民币10億元。
信達生物在研管線-腫瘤學(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信達生物在研管線-非腫瘤學(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其中腫瘤領域是信達生物最重要的研究領域,這也是中國創新藥最熱門的領域。而賽諾菲的腫瘤闆塊對比其他MNC較為薄弱,今年上半年營收僅5億歐元,體量較小。與信達生物合作有助于夯實其抗腫瘤業務。
此次賽諾菲與信達合作的兩款抗腫瘤産品,一個是ADC藥物SAR408701(IBI-126, Tusamitamab)tusamitamab);另一個是IL-2抗體SAR444245(IBI-127)。
IBI-126正在全球範圍内開展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III期臨床研究,以及一線非小細胞肺癌、胃癌和其他實體腫瘤的全球臨床II期研究。信達生物将負責其多個腫瘤适應症在中國的臨床開發和獨家商業化。賽諾菲将有權獲得最高達8000萬歐元的裡程碑付款以及該産品在中國獲批上市後基于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而IBI-127将由信達生物主導開發。目前該産品正在皮膚癌、胃腸癌、非小細胞肺癌/間皮瘤等适應症上開展全球臨床II期研究。信達生物将有權獲得累計最高達6,000萬歐元的潛在裡程碑付款,以及該産品在中國獲批上市後基于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賽諾菲将其潛在first in class産品交由信達生物開發,既是對其創新能力的看好,也是對其商業化能力的肯定。
在商業化方面,目前信達生物已有7款産品獲批上市,分别為信迪利單抗(PD-1)、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利妥昔單抗、口服FGFR1/2/3抑制劑佩米替尼、雷莫西尤單抗、以及奧雷巴替尼,還有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4個品種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20個産品已進入臨床研究。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造血能力的創新藥企。
在自研能力方面,信達生物員工研發團隊已達到1500人,海外臨床團隊150人,在中國、美國、歐洲都設有研發中心,具備從靶點尋找新分子、細胞株開發、工藝放大、方法學、産品生産、質量控制到臨床研究的全流程能力。根據incoPat 2022上半年“全球生物醫藥發明專利TOP100”,信達生物以53件發明專利申請位列榜單第77位。
目前,信達生物處于臨床階段的抗腫瘤産品主要有信迪利單抗,IBI-310,IBI-110,IBI-322,IBI-188,IBI-939,IBI-323,IBI-360等,全面覆蓋PD-1/PD-L1、LAG-3、TIGIT、CD47、CDLN18.2等熱門靶點,布局單抗、雙抗、ADC、CAR-T等新興技術。
PD-1抗體:信迪利單抗已在中國獲批上市,雖然銷售額有所下滑,但随着适應症的拓展與聯合療法的開發未來仍有不少增長空間。
CTLA-4抗體:IBI-310是國内進展領先的一款CTLA-4單抗。今年4月,該藥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名單(BTD),拟定适應症為與信迪利單抗聯合用于複發或轉移性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國内其他進展較快的CTLA-4靶點新藥還有康甯傑瑞的KN-046、康方生物的AK104等。
LAG-3抗體:IBI110是國内研發進展最快的LAG-3單抗之一。在今年ASCO年會上,信達公布了IBI110一期臨床研究的多項數據,展現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療效信号。
此外,信達生物也在研發靶向LAG-3/PD-L1的雙特異性抗體IBI-323,拟開發用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在臨床前研究中,IBI-323已顯示出體外療效及體内療效,比抗PD-L1單抗和抗 LAG-3單抗的組合更有效和持久地激活T淋巴細胞激活。
PD-L1/CD47雙抗:IBI-322采用VHH臂PD-L1納米抗體,加傳統Fab的CD47抗體,2 1,KIH設計形式,是真正意義上的潛在“First-in-Class”新藥。研究結果顯示,IBI322在标準治療失敗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展示出初步的療效信号及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IBI322 Ib期臨床研究正在繼續推進中,以進一步探索IBI322在多個适應症的安全性與療效。
CD47抗體:IBI-188(letaplimab是目前全球研發進度領先的CD47單抗藥物,臨床研究表明IBI-188安全性良好,目前該藥已進入2期臨床。
TIGIT抗體:IBI-939是信達生物研發的國内首個TIGIT抗體,用于治療晚期腫瘤(血液腫瘤和實體瘤)。
此外信達生物制藥與禮來制藥還合作研發了抗PD-1/TIGIT雙特異性抗體IBI321,拟用于晚期惡性腫瘤治療。
CLDN18.2抗體:IBI360是一款靶向CLDN18.2的單抗,于 2021 年 7 月首次在國内獲批臨床,8 月首次啟動臨床,目前處于 I 期臨床階段。
針對CLDN18.2靶點,信達生物還布局ADC産品IBI343 ,靶向 CD3 和 Claudin 18.2的雙抗産品IBI389;以及CAR-T 療法IBI345。
除了抗腫瘤領域,信達生物還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類疾病、和眼底病領域進行了布局。
雖然市場有起有落,但隻要中國醫藥市場還有增長潛力,那麼未來的頭部企業必定在中國醫藥市場穩步增長。
信達生物作為國内首批由biotech成功升級pharma的企業,是國内研發管線最豐富的企業之一,MNC瞄準中國市場,選擇信達生物不足為奇。而信達生物已多次與MNC合作,通過自研 BD,有望進一步從pharma升級為bigpharma。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