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太多病還能上學嗎?在父母眼中,11歲的兒子羅浩(化名)是“天使”也是“魔鬼”,他小小年紀竟然自學4門外語,和各國人交流無障礙他模仿能力超強,模仿老師筆迹相似度99.9%,于是他幫全班同學批假條,他情緒無法自控,經常“惹是生非”,不得不轉校20多次,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體檢查出太多病還能上學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父母眼中,11歲的兒子羅浩(化名)是“天使”也是“魔鬼”,他小小年紀竟然自學4門外語,和各國人交流無障礙。他模仿能力超強,模仿老師筆迹相似度99.9%,于是他幫全班同學批假條,他情緒無法自控,經常“惹是生非”,不得不轉校20多次。
直到最近,父母才發現原來孩子不是“魔鬼”,而是患上了阿斯伯格綜合症。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醫附一院精神科主任況利表示,目前青少年中的抑郁、多動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而且發病率持續上升。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要重視
據了解,小小年紀的羅浩自學能力超強,他在家自學了英語、德語、法語,在一次随父母坐遊艇出遊,短短5天時間,竟學會了韓語,和船上的韓國人随意交流。但他在學校卻是一個“問題學生”,因為模仿筆迹的能力超強,他經常模仿班主任的筆迹幫同學批假條,讓同學偷偷溜出校玩耍。他經常在學校惹事,無奈轉校20多次,這讓他的父母心力交瘁。直到最近,父母在他人建議下,帶兒子來到了重醫附一院精神科檢查,這才發現了症結所在,原來自己的孩子不是“魔鬼”,而是患上了阿斯伯格綜合症,是孤獨症的一種。
重醫附一院精神科主任況利表示,目前抑郁症、多動症、孤獨症成了困擾青少年群體的幾大精神疾病,抑郁症是兒童青少年中多發的精神疾病問題,常見的症狀有:心情低落、喜歡獨處、愛哭、情緒暴躁、毫無理由地發脾氣甚至摔身邊的物品、自我評價低、頭腦反應慢、失眠、厭學等。多動症則表現為不能集中注意力、粗心大意、做事不專心、動作失控失調等;孤獨症發病的年齡是在72個月内,一般患兒表現在對很多事情無動于衷,也不知道躲避危險等情況。她呼籲家長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要像關注身體健康一樣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減少不良的家庭關系和養育方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及時支持和協助孩子尋求專業幫助。
專家将深入多個區縣篩查摸底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必須采取綜合措施予以幹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将成為緻病、緻殘、緻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适應、對人際關系的選擇、學習等方面的壓力都成百倍的大于過去。全世界兒童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國目前雖然略低于這個水平,但近年來發病率在持續上升。
今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市扶貧基金會、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聯合正式啟動“心靈綠洲”心理健康扶貧公益項目。項目啟動以後,将組織專家團隊在重慶南川、武隆、忠縣、萬州、雲陽等貧困地區進行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的篩查摸底工作;同時将不定期組織專家教授及醫護團隊到各區縣、各社區、各企事業單位開展心理衛生健康知識講座和義診,組織專家定期舉辦《精神健康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讓更多的群衆及時了解精神衛生知識,早識别、早治療,讓疾病及時得到控制和治療,減少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新聞多一點>>
重慶首本精神疾病書籍下月将出版
今日,上遊新聞記者獲悉,由重醫附一院精神科主任況利擔任主編的《精神心理疾病就醫指南》将于11月出版,該書彙集了全市所有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著作。
“其實大部分精神疾病及心理問題可防可治,但公衆對精神疾病知識嚴重缺乏,導緻複發率高、緻殘率高。”況利教授說,公衆對精神疾病的認識誤區還體現在治療及用藥方面,以抑郁症為例,部分人認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控制,而不需要尋求專業醫生及藥物治療。
很多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擔心吃藥成或人會變傻,対藥物有恐懼心理。患者及家屬因對精神疾病産生逃避心理、不願意相信,更不願意治療,有病采取拖延及回避的态度,導緻嚴重的後果。
因此,若能通過加大精神疾病的科普教育,早查早治療,提高識别率和就診率,輔以科學的疾病健康管理體系,精神疾病的複發率、緻殘率可以明顯下降,康複率能明顯上升,可大幅度減少精神疾病對人類心身健康及社會的危害。
該書分為疾病、就醫、治療、康複4個部分,通過一個個真實案例的形式講解各種精神疾病,通俗易懂地将專業的精神病學知識講清講透,讓老百姓通俗易懂,這也是重慶首本精神疾病書籍。
上遊新聞記者 黎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