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健康焦慮早已不分年齡。日前,話題#為什麼這屆年輕人不敢生病了#一度沖上熱搜,引發大衆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和共鳴。一份《2022年輕人恐病報告》顯示,超九成年輕人體檢後對結果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一邊熬夜,一邊養生,在高壓工作和經濟負擔的挾裹之下,不少年輕人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
24歲的女大學生李潔(化名)則剛經曆了一場來自身體的“抗議”。
為了追求别人眼中的“健康”,她曾在兩個月内暴瘦40斤,卻給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導緻停經半年;對醫囑的不在意,五年内,橋本甲狀腺炎發展到4A結節,最終把她送上了手術台。仿佛是命運虛晃了一槍,幸運的是,她最終讀懂了身體發出的預警信号。
在采訪中,李潔重複說了13次“健康最重要”,以下是她的講述——
在英國留學的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兩個月暴瘦40斤,
導緻停經半年
2016年,我獨自到英國求學,陌生的環境、學習的壓力讓我開始執着減肥。初衷原本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健康,希望在異國他鄉也可以積極生活,熱愛生活。起初我嚴格控制飲食、健身運動,每日攝入不超過1000千卡(正常人每天需要1800-2000千卡的熱量),有的時候嘴饞會把想吃的食物集中在某天的早餐裡,并且當天不會再吃任何東西。每天準時從下午四點運動到五點半,至少50分鐘有氧健身、40分鐘無氧運動以及每日必達标的10000步數。
靠着這樣日複一日的自律,體重有着明顯的變化。伴随着體重下降的欣喜,我逐漸執着于體重秤上的數字,每餐需要計算食物卡路裡,給食物稱重,以數字的穩定來維持我的安全感。在減肥平衡期對自己“施虐”般的苛刻要求,導緻我一度寝食難安、夜不能寐。
終于,我“減肥”成功了。兩個月内,身高173cm的我從120斤驟減到80斤,但也導緻了我停經半年。事實上,這樣的減肥過程打破了身體機能原有的平衡。可在當時,節食減肥已經成為我強迫症的偏激行為。這種極端減肥被我無意識的美化成“健康行為”,并且不以為然。
減肥餐
直到2017年回國體檢,我被診斷出:橋本甲狀腺炎。醫生建議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并且每天服藥來調節甲狀腺激素。同時,為了調節身體,每兩周都要去中醫院拿藥,每天兩大碗的中藥和吃不完的藥片是我當時最大的苦楚。
常規的心态并沒有讓我重視此事,畢竟“誰的身體沒點小問題”。可能出于叛逆、逃避的心理,我選擇與自己和解,并沒有按醫囑照做。正是心中抱有的這一絲僥幸,讓我忽視了甲狀腺方面的問題,卻為之後的手術留下了隐患。
減肥餐
對身體的不以為意,
不得不面對人生的第一場手術
2022年3月,我照常進行年度體檢。檢查到甲狀腺時,醫生發現了一個被定義為4A的結節,并建議我進行穿刺檢驗。由于缺少醫學方面的知識,我和爸爸瘋狂地百度4A的解釋以及穿刺可能出現的結果。刹那間,一個癌字的出現使得空氣瞬間甯靜了。或許是出于自信,我沒心沒肺地拍了拍我爸的肩膀:“人家隻是說可能,沒事的。” 可那一周内,我不斷地進行心理建設,以至于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七天後穿刺的結果出來了。一家三口相互安慰着“會沒事的”,可那個字仍出現在我的報告上。和醫生商議完手術安排後,回家路上,我們仨依舊強忍着悲傷情緒,互相加油鼓勵,都說着沒事,相信手術可以順利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第二天,媽媽對我說,爸爸一晚沒合眼,50歲的他把枕巾都哭濕了。媽媽也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她不願看我遭罪,都在為我擔心。慶幸的是,結果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通過手術治療就會好起來。
為了美觀,我選擇從腋下開刀切除右側甲狀腺,這也意味着我右側胸部有一塊區域的皮膚可能要被大面積掀起。手術前,一家人圍在身邊安慰叮囑,我也積極地應和着。微創手術沒有明顯的刀口,但是創傷面卻遠大于平常的手術。因為疫情的原因,家人隻能在手術當天陪護幾個小時,後來在我獨自住院的時候,由于沒辦法起身,連拿個水都需要護工幫助。記得有一次,我想去衛生間,按鈴想叫護工來幫扶,但醫院護工是照顧整個病房,忙得抽不開身。病床上,焦急的心理和麻木的身體交織在一起,讓等待的時間顯得無比漫長,心酸的淚水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
在醫院住了五天後,我便回家休養。回家後,媽媽為了讓我能更好地恢複身體,海參、燕窩、蟲草等各種湯換着法的給我補,恨不得一天讓我吃五頓,如此食療的過程讓我覺得又幸福又好笑。堅持了三個月,我的身體逐漸恢複,隻是傷口會有輕微的疼痛。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飯後我會跟着爸爸媽媽出去散步閑逛,我格外珍惜那段親子間幸福的時光。
喝中藥
關心身體健康,
考慮父母的感受
可能是因為身體的虛弱,在住院那一段時間内我的心思極其敏感。行動不便的窘迫和強烈的傷口疼痛充斥着我的身心。聽着夜裡其他病人傳來的打鼾聲,每一聲都可以和我刀口的陣痛呼應着。好不容易熬過去,卻又陷入沉思,回顧這段攪亂我内心的日子。
從前我考慮的是個人的發展,學業以及工作。我的父母從來都是在背後支持我,哪怕是遠赴他鄉求學,他們也都毫無二話,送我出國。可我卻沒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禁對我的父母産生愧疚。但我又非常慶幸,自己在家上網課期間确診病情,可以得到及時且高效的治療。
生病不是一個人的小事,而是關系到整個家庭的大事。看到他們為我擔憂、為我奔走,為我流淚,無不使我有着拖累他們的愧疚。在經曆人生第一次手術後,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不僅要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父母家人。生病對自己,對家人都會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
現在,身體日漸恢複的我更
珍惜當下,開始選擇一種适合的生活方式。我不再執着于減肥,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合理安排飲食,多吃高蛋白食物,制定運動計劃,使身體達到一種最舒适且平衡的狀态,也愛上了喝茶養生。
隻要條件允許,我就會泡一壺茶,放松心情,調節情緒,也可以陷入冥想,從而達到身心上的愉悅。适度的養生,在改善身體的同時,也調節了我的日常生活作息,使得我的生活更加井井有條。
來源:錢橙計劃通訊員 程富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